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80286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

2、给我们带来(温暖)。9(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16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17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18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

3、、(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19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20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2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2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2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2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26许多

4、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27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2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9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3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31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二、解释概念。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

5、体的影子叫做投影。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三、举例。1你所知道的光源。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答:大街上的交通标示牌、洗手间门口的标示牌、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工业生产和设计中采用的投影制图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答:汽车反光镜; 医生带的额镜; 照明灯上的灯罩; 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潜望镜; 万花筒; 观景箱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答:放大镜; 望远镜; 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 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

6、面镜取得的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四、简答。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

7、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4光有哪些特性?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能反射。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

8、爽。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1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1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五、实验设计。1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一)。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材料: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

9、长方形纸、屏、4个夹子。实验过程: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洞,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在纸屏上出现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仔细观察纸屏上的现象,并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比较两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中,手电筒的光通过3张卡纸中间的小孔投射到纸屏上;第二个实验中,纸屏上没有出现手电筒的光。实验结论:通过

10、比较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二)。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材料:空心弯管和直管、手电筒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从直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就可以看到射过来的光。用手电筒从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我们从管的另一端却看不到射过来的光。实验结论:通过比较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设计实验验证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材料:小镜子数面、温度计数个实验过程: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实

11、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4设计实验验证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材料: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的纸袋,温度计 实验过程:将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成纸袋,再将5支温度计分别插入5个不同颜色的纸袋中,并将这5个纸袋同时放到同一地方受阳光照射,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显示,并记录数据。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5设计实验验证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名称: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实验材料: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温

12、度计实验过程: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看看那个升温快。实验结论: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吸热的本领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多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特点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13、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

14、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质的松软程度等。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

15、,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2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3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4衣裤松紧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