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641963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范文今天开课了,本以为已经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预习,学生已经能够对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的音乐有个具体的了解,但是,情况并不想象中的那样,也许是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足,或是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吧,一上课就没有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有些遗憾。只好将自己对这部音乐的相关内容给学生做以简单地介绍。看来,还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加以引导与培养,对学生水平的高估,是上课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讨论对课文的了解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课文要表达的是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于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文中哪些内容表现得是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哪些内容表

2、现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由此引入教学。通过好大的合唱队、奇特的乐队、演出场景来体会黄河大合唱的气势磅礴,同时指导朗读背诵,效果很好。(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体会)体会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运用的是同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也挺不错。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是在描写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的,为什么还要来描写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呢?由此引出这首乐曲对士气的鼓舞,这首乐曲的历史作用。进一步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价值。这一点在文中的是通过作者的想象表现出来的,同时引导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至此,本课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总结本课教学的得失,令人满意的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得以达成,不足的是学生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对

3、学生的情况把握不足?还是因为已经临近周末,学生的疲乏周期已经来临?还是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这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是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以一颗平常心来上平常课,享受课堂的自然生成吧。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范文一、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师角色,从领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引导与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

4、。比如我在讲授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时,以精练简短的语言音到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分析音乐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时代意义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二、以兴趣为动力,淡化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音乐课当中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黄河大合唱过程中,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感受历史,从思

5、想上得到提升。三、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让音乐开口说话。音乐时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很多时候音乐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让音乐开口说话。我在讲授黄河大合唱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引导学生分析节奏、旋律、调式、和声以及音乐的力度和速度等音乐语言,从中得出音乐情感产生的基本途径,尽量减少语言的表述,真正的让音乐开口说话。四、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性,经典的音乐作品必须经过历史的检验,所以当代中学生不得不欣赏一百年前的音乐,唱五十年前的歌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

6、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是我们的责任。我在讲授黄河大合唱时,学生对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的并不多,没有亲身感受过战争的残酷性,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继而对作品的时代价值则更年与理解。这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以当年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为话题,切入教学主题,告诉学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五十年前我国也曾遭受战火的洗劫,日寇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无数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紧接着给学生播放日军侵华暴行的录像资料。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件引出历史,从现实生活到充满血泪的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也俩进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从历史的高度

7、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价值。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范文一、教学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选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

8、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2.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

9、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3.资源开发与运用教材提供了一些音响资料和一些的文字说明,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广泛收集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音响音像等资料,挖掘教学资源,并重新进行整合,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便在课上灵活运用。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煮熟”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演唱或演奏其中部分乐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

10、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4.教学评价说明过程性评价。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将分课中和课后两个方面进行。课中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后的评价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具体请见教学评价试卷)。二、教学目标l.乐于聆听和体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2.通过“展示与交流”“体验与感受”等形式,感受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想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探究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