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4033526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描述统计)-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 单项选择题(分数:2.00) 解析:2. 统计图中的Y轴一般代表()(分数:2.00)A. 因变量 VB. 自变量C. 数据D. 被试变量解析:3. 小李认为实验获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偏斜,他想通过一种迅速有效的方式描述这种偏斜。下列各种统计图 中能描述这种偏斜的是()(分数:2.00)A. 直条图B. 直方图 VC. 圆形图D. 线形图解析:解析:直方图又叫频率分布直方图,每一个柱状条的面积代表了位于特定分区间或者某一分组内的 相对频数,通过使用直方图,可

2、以检查样点分布的形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4. 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相关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分数:2.00)A. 散点图 VB. 圆形图C. 条形图D. 线形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描述统计中有关统计图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散点图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上的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适用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直方图是 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相等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线形图是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 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及演化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 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

3、以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 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长条来表示各个统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应用描 述离散型数据资料。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5. 在一个统计图中X轴适用于表示()(分数:2.00)A. 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 VB. 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 被试解决所有问题所花费的时间D. 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解析: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在统计图中X轴一般代表自变量,本题的自变量为被试所在的组别。故本题 正确答案是A。6. 假定一组数据,它们的中数是62,众数是68,平均数是56,那么这组数据是()(分数:2.00)A. 正态分布B. 对称分布

4、C. 正偏态分布D. 负偏态分布 V解析:解析: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众数和中数相等;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 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故正确答案为D。7. 如果平均数和中数相等,则我们可以认为()(分数:2.00)A. 此分布为单峰分布B. 此分布为偏态分布C. 此分布为正态分布 VD. 此分布为正偏态分布解析:解析:在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相等。在正偏态中,平均数大于中数;负偏态中,中数 大于平均数。在所有的分布中,中数总是位于众数和平均数的中间,众数总是位于分布的峰值部分。故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C。8. 下列分布中,平均数可能位于第40个百分位

5、数的是()(分数:2.00)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 VC. 正态分布D. “U”形分布解析:解析:此题中平均数位于第40个百分位数,因此平均数小于中数(即第50个百分位数)。故本题的 正确答案是B。9. 假设60名学生的总平均数为75分,其中40名女生的平均数为79分,则剩下的20名男生的平均数为() (分数:2.00)A. 67 VB. 71C. 75D. 77解析:解析:计算剩下20名男生的平均数,首先需要计算60名学生的总分数即4500,然后减去40名女 生的总得分3160,则剩下的20名男生的总得分为1340,那么20名男生的平均分为1340 / 20=67。故本题 的正确答

6、案是A。10.6,8,10,12,26,这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分数:2.00)A. 平均数B. 中数 VC. 众数D. 平均差解析:解析:由于这组数据中存在极端值26,所以不宜用平均数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又由于这组数 据没有重复的数据,所以也不宜用众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差和标准差类似,是用于表示数据的离 散情况的指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1. 测得某班学生的物理成绩(平均分78分)和英语成绩(平均分70分),若的比较两者的离中趋势,应计算 ()(分数:2.00)A. 方差B. 标准差C. 四分差D. 差异系数 V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差异系数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差异系数

7、适用于:(1)同一团体不同测量间变异 的比较,例如相同班级不同科目考试成绩之间变异比较;(2)不同团体同一测量间变异的比较,例如不同年 级同一种试卷成绩变异大小的比较。由于物理和英语属于同一团体不同测量间变异的比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o12. 下列数组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数:2.00)A.2,4,6,8,10,12B.2, 3, 4, 10, 11, 12C.2,6,7,8,12,12D.2, 2, 3, 11, 12, 12 V解析:解析:根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答案Do13. 某学生某次测验的标准差为2.58,这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如果是一 2.58, 则

8、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分数:2.00)A. 99%, 99%B. 99%, 1% VC. 95%, 99%D. 95%, 95%解析:解析:标准正态分布中,1. 96对应的p值为5%, 2. 58对应的p值为99%。本题中某学生测验的 标准差为2. 58。即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99% ;当标准差为-2. 58时,说明全 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1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o14. 已知一组数据6, 5, 7, 4, 6, 8的标准差是1. 29,把这组数据中每一个数据加上5,然后乘以2,那 么得到的新数据的标准差是()(分数:2.00)A.

9、1.29B. 6.29C. 2.58 VD. 12.58解析:解析:根据标准差的性质,当所有的数据都加上5时,标准差不会发生变化;当所有的数据乘以2 时,标准差也会乘以2,即答案2. 58。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o15. 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为5. 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难度较大,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 10分, 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分数:2.00)A. 10B. 15.1C. 4.9D. 5.1 V解析:解析:根据标准差的性质可知,给每位应试者加10分,加分以后的标准差不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 是Do16. 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应的位置数。(分数:2

10、.00)A. 方差B. 标准差 VC. 百分位差D. 平均差解析:解析: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 相对位置量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o17. 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的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到的差异系数() (分数:2.00)A. 单位是厘米B. 单位是米C. 单位是平方厘米D. 无单位 V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变异系数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变异系数,又称差异系数、相对标准差。它是 一种相对差异量,没有单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8. 和44%百分位相对应的Z值是()(分数:2.00)A. -1.56B. -0.44C

11、. -0.15 VD. 1.56解析:解析:由正态分布可知,Z值等于-1对应的百分位约为16%, Z值为0对应的百分位为50%,故44% 百分位对应的Z值应该在-1到0之间,可以排除A和D;答案B和C中,-0. 15更接近0(即50%对应的 百分位),故答案为C。19. 一位心理学家对75名六年级的多动症儿童进行了一项成就测验,其得分分布的平均数为40,标准差为 8。那么,在该分布中原始分数为50分所对应的Z分数是()(分数:2.00)A. 1B. 1.25 VC. 5D. -5解析:解析:运用Z的计算公式Z=(x-p )/0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为B。20. r=-0. 50的两变量与r=0.

12、50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分数:2.00)A. 前者比后者更密切B. 后者比前者更密切C. 相同 VD. 不确定解析:解析:根据相关系数的定义,相关系数的正、负号表示双变量数列之间关系的方向,而相关系数数 值的大小代表相关的强弱程度。因此,本题中r=-0. 50与r=0. 50只是相关方向相反,而相关程度相同。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1.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为()(分数:2.00)A. 因果关系B. 共变关系C. 函数关系D. 相关关系 V解析:解析: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关系,即一种现象是另一 种现象的原因,另一种现象是结果;二是

13、共变关系,即表面上看来有联系的两种事物都与第三种现象有关; 三是相关关系,即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前面两种关系,不能确 定这两类现象之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也有理由认为这两者并不同时受第三因素的影响,即不存在共变 关系。本题中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属于相关关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2. 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 选用()(分数:2.00)A. 积差相关B. 二列相关C.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 点二列相关 V解析:解析:点二列相关的适用条件为一列变量为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另一列变量为二分

14、变量。故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D。23. 如果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叫做两 变量之间有()(分数:2.00)A. 负相关B. 正相关 VC. 完全相关D. 零相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关的分类: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同,即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亦同 时发生或大或小且与前一种变量同方向的变动,这称为正相关。两列变量种有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 变量呈现出或大或小但与前一列变量方向相反的变动,这称为负相关。两列变量之间没有关系,即一列 变量变动时,另一列变量作无规律的变动,这称为零相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4. 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

15、间的相关强度最小的是()(分数:2.00)A. 0.9B. 0.1 VC. -0.4D. -0.7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表示相关的强弱程度,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强度也越大;绝对 值越小,相关程度也越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5. 初学电脑打字,随着练习次数增多,错误减少。这属于()(分数:2.00)A. 负相关 VB. 正相关C. 完全相关D. 零相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负相关。两列变量种有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变量呈现出或大或小但与前一列变 量方向相反的变动,这称为负相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二、多选题(总题数:3,分数:6.00)26. 统计图按形式划分为()(分数:2.00)A. 直方图 VB. 曲线图 VC. 圆形图 VD. 直条图 V解析:解析:统计图按照不同的形式可以划分成直方图、曲线图、圆形图和直条图这四种类型。故本题正 确答案是A、B、C、D。27. 常见的差异量数有()(分数:2.00)A. 平均差 VB. 方差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