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03254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论第三章城市常规地面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和车辆公交线路站点、枢纽和场站公交线网公交运营调度和管理3.1常规公交系统的结构组成3.1.1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组成1)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定义与其它车辆公用道路空间的汽车和无轨电车线路。通常有固定的停靠站、行驶线路、时刻表、票价。2)常规公共交通的系统组成车辆、线路、站点设施包括专用的停车场、维修厂、调度管理中心(1) 车辆 汽车和无轨电车,以运营车辆为主,配备维修车辆传统的有轨电车(2) 场站客流服务中途站、首末站、换乘枢纽车辆服务停车场、保养场、修理厂(3) 线路与网络 一组车辆按确定的路线、时刻表行驶,收取固定票价,停靠规定

2、车站,形成公共交通线路。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交通线路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名称。(4) 其他设施电车的配电站;多条线路公用的调度站、调度指挥中心;通讯与监控系统3.1.2公共汽车的性能电车、铰接车、双层公共汽车、单机大巴、中巴等1) 车辆类型(1) 小巴士Minibus(2) 中巴规定为17-30座,不允许站立。(3) 标准单层巴士最普遍,车长10-11米,额定载客80人左右;逐渐向空调、低地板发展。(4) 双层巴士(5) 铰接巴士(6) 电车2) 能源结构和能耗典型单层和双层大巴的100公里油耗约30-35升与运营车速有关,并且与停站间距密切相关。除了电车,公共汽车中柴油车的比例越来越高。3)

3、噪声水平与排放欧洲:噪声水平要求控制在80-85dba欧I标准,1993.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36克/KWh欧II标准,1996.10新车标准,颗粒物排放小于0.15克/KWh控制CO,NOX等指标新型清洁燃料公共汽车有以下几种类型: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汽油与电双燃料车4) 结构强度要求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设计以保证安全性。5) 乘客安全性考虑老人、车辆意外,考虑上下车和车内行走。最大车速100公里汽油与电双燃料车通过闭路电视,司机可以监视后门上下客情况6) 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上下车踏步的升降装置便于轮椅使用者乘车;专门为行动不便者服务的公交网络,设计专门

4、的车辆、通过电话实行上门服务。7) 公共汽车主要运行参数油耗车辆的购置和维修价格载客量(给定服务水平下尽可能大)方便上下客行驶平顺性(通过选择传动和悬挂系统)8) 寿命和更新政策英国80年代标准公交车寿命为12-15年,每年进行年检。小型巴士使用频繁,寿命仅5-7年。中国由于较高的载客量并且超载严重,更新期限是八年。3.2公交线路3.2.1线路类型(一)面向运营管理1)按运营时间和特征分类全日线:运营时间为4:00-24:00是公共交通主要线路类型,覆盖其它类型的线路,承担绝大部分客运任务。夜宵线:运营时间为0:00-4:00夜宵线线路联系交通枢纽、医院、工厂和住宅区,保证城市昼夜延续的各类活

5、动的正常进行。高峰线:运营时间为6:30-8:30,16:00-18:00高峰线路主要为职工上下班出行服务,联系大型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营业时间再早晚高峰数小时内。2)按计价方法分类一票制线路通常为无人售票车通常为市区行驶的线路,线路长度一般控制在13公里以内;分级计价线路有售票员售票较长的线路,郊区线路。3)按车型车种分类空调车线路和普通车线路汽车和电车线路(无轨)电车具有良好的启动、加速、过载性能,无排放污染,操作简单、噪声低、耗能少,适宜在交叉口间距小、红绿灯多的市区繁华地段行驶。但由于电车需要架空线和变电设备,线路开设投资较大,线路走向不容易调整。线路或车辆故障容易引起道路阻塞

6、。汽车线路可以在任何区域行驶,线路设置灵活、易于调整,可以达到较高的覆盖率,投资造价和运营成本低,设施用地的分布比较灵活。4)按运营特征普通公交线路站距较短,运营车速一般为13-18公里。快速公交线路快速公交线路布置在公交客流走廊上,采用容量较大、动力性能较好的车辆,站距较大,使得运营车速可以达到20公里以上。3.2.1线路类型(二)面向规划1)快速线路通常指BRT线路或连接不同城市功能分区的快速大站线路,特点是:停站少,站距大,速度快,发车频率高,沿客流走廊布设。2)主干线路有轨道或BRT的城市主干线路是中运量的快捷线路,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承担部分中长距离的客流。无轨道或BRT的城市主干线

7、路是城市主要客运通道。主干线路应尽量在公共汽车专用道上行驶,运营车速保持在20公里以上。3)区域线路是常规的公共交通线路,构成地面公交线网的主体。区域线主要承担中短距离的出行,以在一个区域内行驶为主,主要功能是保持公共交通的出行便利,并随区域开发及时延伸。区域线要求高密度、广覆盖。4)接驳线路设置在大型住宅区或公共活动中心,承担零星客流的收集,并驳运到最近的区域公交枢纽或轨道交通站。起到减低步行到站距离、扩大公交服务范围、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作用。驳运线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运行方式和线路设计甚至票制,提供一端到门的短途客流服务。3.2.2线路设计1)线路设计原则满足客流需求。线路走向与主要客流

8、流向一致,尽可能直达;尽力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与道路条件相配合,尽可能使非直线系数小(1.2-1.3)2)线路长度与城市面积、平均乘距等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方面便于制定票价,另一方面便于控制线路的服务水平。大城市线路平均相当于城市面积的当量半径;小城市线路平均相当于城市面积的当量直径;市区公交线路的平均长度一般为城市当量半径的1/2-2/3。对乘客而言,线路长度大致是平均乘距的2.0-2.5倍。除特殊情况、如某些交通枢纽的短驳线,一般公共汽车线路长度不小于5公里。不超过下式确定的值:公式略一般情况下,市区线路在10公里左右,不超过15公里。3)线路设站和站距乘客需要:主要的客流集散点,如居民新村

9、、商业网点、学校、工厂等。如果是新增线路,尽量方便与其它线路的换乘。运行速度:站间隔应与线路运行速度要求相匹配。快速公共汽车线路应保持较大的间距,而电车线路则可以也行较短的间距。服务水平:考虑乘客步行到站距离。通常市区线路平均站距控制在400米左右,郊区线路平均站距离控制在800米左右。站位的设置以乘客便利为主要原则,兼顾道路的通行条件。设站方位:一般在交叉口前后,方便乘客换乘。车站应与过街设施如天桥、地道和人行横道线相连。上、下行车站可适当错开,但不宜超过50米。设站与路口距离: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畅通的情况下,设站应尽可能靠近路口。车站设置在交叉口前方,可以减少车辆红灯停车影响。终点站上、下

10、客站应分开。3.2.3线路运能配备1)概念运能一条线路运送乘客的能力。公共汽车的核定运能指每日每车平均服务人次,是考虑了车辆利用率、服务时间、客流波动、运营车速及拥挤程度后的综合指标。车辆数运营的全部车辆数,不包括工程修理车、教练车等非运营车辆。客位数车辆数*实际座位数行驶里程载客里程+空驶里程(由于故障,进出场等原因)客位公里客位数*行驶里程里程利用率载客里程/总行驶里程运营速度2*线路长度/(往返行驶时间+终点站的停车和调头时间)运送速度长度线路/单程行驶时间技术速度线路长度/(单程行驶时间-停站时间)2)运能配备原则最大限度满足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客运量需要。逐步提高服务水准,根据运量增加提

11、高运能供给,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运能配备应考虑以下因素:行车速度:包括车辆设计速度、道路许可的行驶速度和道路条件等。行车频率(车间隔):考虑配车和周转情况,必要的司乘人员休息时间,车距平衡。线路最大负荷水平,即道路上最大公交车密度。2)运能估算方法(1)高峰小时客运量估算法以高峰小时单向高断面客运量为标准,计算线路配车数:略(2)全日客运周转量估算法以全天客运周转量(乘次公里)来估算车辆数:略(3)根据高峰时段服务水平要求的车间隔计算配车数以全天客运周转量(乘车公里)来估算车辆数:(4) 根据公共汽车核定运能估算规划年份运能以全天客运周转量(乘次公里)来估算车辆数:略3.3站点、枢纽和场站3.

12、3.1公交场站分级及标准分类:停靠站、一般终点站、服务性终点站、枢纽站、总站和停车场、维修保养厂,以及培训场地和附属生活设施。1) 中间停靠站(1) 路边停靠站路边停靠站一般上下行错开,但不宜超过50米。(2) 港湾式停靠站主要交通性干道和城市快速路要求建港湾式停靠站。港湾式停靠站的位置由公共汽车乘客需求量决定,考虑的原则是使步行距离最短且该站的覆盖(人口/就业岗位)范围最大。一般停靠站选址应充分考虑乘客上下车和换乘方便,选择在客流集散点附近。一般停靠站应纳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统一规划、建设,在规划上不要求预留用地。交叉口的下游。2) 一般终点站一般终点站指1-2条线路的首站或末站。终点站

13、应设有回车道和停车坪,其规模根据服务车辆数确定(90-100平方米/车辆),回车道和候车廊面积不计在内。终点站必须有标志明显,严格分离的出口和入口。3) 服务型终点站将车辆掉头、公共汽车停放上客、旅客候车和调度用房等多种设施合在一起的小型站场,需要容纳若干线路。通常为2-4条线路提供服务,其发车港湾通道一般不超过4条,其最小用地要求为1000平方米。组成:乘车坪、回车道(兼站内行车道)、生产调度及生活性建筑,候车廊、简单维修位及绿地。4) 枢纽站枢纽站为三条以上主要公交线路的首末站:或与其它重要交通设施的交汇处可建公交枢纽站。多条公交线路交汇处也应设公交枢纽站,并停备一些车辆。应设置公交枢纽站

14、的地方为:航空港、火车客运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居住区、市区内客流中心等。设置位置:干道一侧或另辟专用场地。小型枢纽站通常设在大型住宅、区域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区。枢纽站一般至少要设置4条发车通道,其中至少有一条要加宽以便超车。应该提供调度室、用餐停车区及其它辅助设施。5) 公交总站(1) 仅具备客运服务功能,通常设在城区人流集散点和主要的运输枢纽,以便为就业、购物或娱乐活动提供服务,提供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换乘方便。一个公共汽车总站应包括至少8条发车港湾通道,其中有两条通道应加宽,以便让始发车超越停车。此外,还必须提供用餐时间车辆停放区、调度室、员工餐厅、公共卫生间及其它配套设

15、施,用地不小于8000平方米。(2) 除客运服务功能外,还兼具管理指挥功能,与停车场、维修保养厂等形成大型公交综合场站,一般用地需4-7公顷。用地紧张的大城市,综合车场用地应不小于200平方米/标准车,规范规定车场用地按每辆车150平方米计,另加6000平方米的保修、办公、洗车、测试、油库等场地。6) 公交停车场与保养场公交停车场指用于公交车辆下班后停放及进行低级保养和小修的场地。停车场规划用地为150平方米/标准车。保养场承担营运车辆的高级保养任务及相应的配件加工、燃料储备、存取等功能。保养场可分为大中型、小型两种,小型保养场年保养能力200辆,大中型保养场年保养能力为500辆左右,大中型车场约200-250平方米/标车,小型保养场取上限。此外,公交运营公司还应设有培训场,主要培训公交驾驶、修理、管理等面的技术人员。培训场应配有办公楼、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