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道理启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384937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道理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道理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道理启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用学科适用区域语文上海适用年级年级学生姓名教学内容一、专题知识梳理考纲要求: (6) 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7) 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常考题型 :一般处在第 13 题,分值占到 3 分左右,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易错点分析 :第一,一般是读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从心;第二,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节的主要内容所反映的中心。解决建议 :所以我们首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解题步骤:1、先抓住标题: 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2、。2、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特别是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如下文中这个故事的起因就很重要,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道理、启示。夏王使羿 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 “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3、。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注释】: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翻译】:夏王让后羿把箭射在一平方尺的兽皮、直径为一寸的靶心上 , 于是告诉后羿说:“你射这个,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后脸色不定,呼吸紧张局促。于是后羿拉开弓射靶,没中;再次射靶,又不中。夏王对大臣傅弥仁说:“这是后羿,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但对他赏罚,就不中靶心了呢”傅弥仁说: “就像后羿,高兴和恐惧成为了他的灾难,万两黄金成为了他的祸患。人们若能抛弃他们的高兴和恐惧,舍去他们的万两黄金,那么普天之下的人们都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了。”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

4、是学习或做事时如果顾念得太多,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 用自己的话回答 ) (3 分)注: 1、特别指出的是,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2、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 。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附常见道理启示的概括:处事待人1、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 (1) 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2) 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提防。4

5、、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5、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6、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或: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7、不懂装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或答:我们要有宽容之心。9、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1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11、取其之长,弃其所短。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点到“环境”与

6、“人”的关系即可)讽刺批判1、 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2、 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 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3、 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4、通过讽刺汉世老人的吝啬,告诫人们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5、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6、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或: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实践真知1、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2、 . 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4、做事要懂

7、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5、观察事物要细心(或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 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 。6、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7、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或: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8、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11、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12、凡

8、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二、专题精讲例题 1:普陀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 题。( 12 分)浴肆避鬼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 。一人宵 行,无灯而微雨,闻后有屐声,顾 见一大头,身长二尺许。伫立观之,头亦随立。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其人大恐,亟驰 至浴肆,排闼 直入;未及掩门,头亦随入。此人几落胆矣。引 烛观之,乃一小儿也。盖以大斗障雨,亦惧鬼,故紧随之耳。是亦为错者也。向使此二人各散去不白,则以为真鬼矣。今之见鬼者,可卒 惧也哉【注释】 :邪秽:指鬼怪。宵:夜。亟驰:快跑。排闼:用力推门。卒:同“猝”。仓促,急速。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D)( 3 分)A. 做事要小心谨

9、慎B.不要害怕有鬼C.凡事要细心观察D.不能轻信传言【翻译】:杭州的八字桥,相传有鬼,迷惑行客。有一人半夜行走,但是没有灯而且下着小雨,(他)听到身后面有木屐的响声,回头一看,是一个大头,身高二尺多,他立定想仔细观察,看到“大头”又随即立定不走,他开步走“大头”又跟着走,他走快点“大头”又走快点。他恐慌起来,怀疑是自己遇到了“鬼”,急忙跑进澡堂,未及掩门,“大头”也跟着闯进来,把他吓得胆都快破了。他在灯光下一看,原来“大头”是一个小孩。小孩戴着一顶大斗笠挡雨,也怕“鬼”,故紧紧跟着大人的身后面,(寻求大人的保护,所以他停小孩也停,他走小孩也走。)这也是一场误会。假如让以前那两个人都散去,不见面

10、,那么他们都会以为碰到了真鬼。现在(那些以为)看见鬼的人,还值得惊慌失措吗例题 2:阅读下文,完成11-14 题( 12 分)说虎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 ; 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 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14. 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 善于借物用智(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3 分)【翻译】: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力气比人大几倍。那

11、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子、牙齿,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子、牙齿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例题 3:(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 题( 12 分)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 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时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4.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勉谕儿辈( 3 分

12、)牢记勤俭;( 2 分)不要奢侈浪费,居安思危(写出任意一点得 1 分)( 3 分)【翻译】:由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饮食衣服,如果思考得到 ( 这些东西的 ) 艰难 ,( 就) 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 ( 了) 。一餐吃肉喝酒 , 可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足够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评析】: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

13、一种保护。例题 4:(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14 题( 12 分)梁上君子(陈)寔在乡闾,平 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 1 ,命呼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粱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2 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争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注释】:整拂:整理拂拂拭衣服。稽颡:叩头。14. 陈寔教育帮助粱上君子的故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 教人要教心,让人从心底里接受教育

14、,受到启迪。( 3 分)【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