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3649707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站场通信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天平铁路工程站场通信施工。作业准备内业技术准备审核设计文件、施工图纸,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组织分工、任务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安全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确定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辨识危险源及危险因素,制定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外业技术准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检查光电缆到货情况,光电缆到货后,检查光电缆和光电缆盘应完整,无机械损伤。3、对照图纸及材料表,核实电缆型号、长度及规格。4、对光电缆进行单盘测试。5、光电缆测试后,在电缆盘上标上电缆型号、规

2、格、长度,同时对光电缆盘编号,准备在施工时随时查找及用量情况。6、以上的交底、检查及测试都要做好记录、责任人员签字。做好工作日记,填写好日期,以便归档。3技术要求、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应包括:地区通信电缆线路,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和区段通信分支电缆线路。地区通信电缆线路除用户线路外,还应包括中继线路和地区(站场)迂回线路。2、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的建筑程式可为:架空电缆线路、直埋电缆线路和管道电缆线路。在局部地段引入线路,也可建筑电缆通道敷设电缆线路。3、地区(站场)通信电缆线路,应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复测内容应包括:丈量线路长度和标定地形情况,核对标桩位置和确定电缆防护的施工方法,

3、核对地下管线和障碍点情况,确认线路土质情况等。4、直埋式电缆在农村及市郊与其他建筑物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间隔距离应符合1-1的规定。表1-1序号建筑设施类型最小间距(m)备注平行时交叉时1直埋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5(0.25)35KV及其以上2.0(1.0)0.5(0.25)2市话管道边线0.5(0.25)0.25(0.15)3给水管一般地段1.0(0.5)0.5(0.15)特殊困难地段0.50.5(0.15)4煤气管管压300kPa1.0(0.5)0.5(0.15)管压300800kPa2.0(1.0)0.5(0.15)5热力管、排水管1.0(0.5)0.5(0.15)应采取隔热措

4、施6高压石油、天然石油1.00.5应考虑防蚀措施7污水沟1.50.58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1.09水井、坟基边缘3.010积肥池、厕所、粪坑3.011大树树干边市内0.75市外2.0注:地下光、电缆外加保护措施时,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5、直埋式电缆与其他架空明线路或电力线路的电杆及大树的间隔距离小于1m时应按设计采取防护措施。6、电缆线路径路复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径路应垂直穿越铁路和公路,当垂直穿越有困难时,其夹角亦不大于45。电缆穿越铁路时,距道岔和辙岔不小于3m。开挖施工时,应避开轨道连接点。(2)电缆径路通过坡长大于30m,坡度大于30的陡坡地段时,应按S弯丈量电缆长度。(3)

5、电缆径路宜避开电站、变电站、电台、油库、靶场和主要军事设施,以及毁坏林木较多的处所。(4)当电缆径路必须通过铁路路肩或沿铁路附近狭窄地带通过时,与轨道中心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5)电缆径路必须靠近铁路时,应预先考虑电缆沟开挖土的堆放场地,严禁堆土危及行车安全或严重污染道床石碴。(6)电缆径路应避开水害时可能危及路基和河堤安全的处所。(7)当电缆径路选择在石质路基区段时,应设置在电缆沟、槽内;土质路基和边坡不应设置电缆,电缆宜敷设在坡脚外;困难情况电缆需敷设在土质路基上时,应采取沟、槽、管等措施,并填平夯实,确保路基完整和稳定。(8)复测中可对电缆径路在允许限界范围内做小范围平移;遇施

6、工障碍时,电缆径路可做小范围的迂回。7、提前处理好线路径路上的各种施工的障碍处所。8、电特性指标(1)、地区线路网的衰减,应符合设计规定,在频率800Hz时,不应大于规定值的10%。(2)、地区电缆芯线的环线电阻换算至20C时,不应大于规定值的10%。电缆芯线两线不平衡电阻,不应大于3。9、电缆芯线间和芯线与护套间或屏蔽层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护套电缆长度大于3.2km时,每千米应不小于800M;小于3.2km的电缆不论长短,不应小于250M。(2)全塑料电缆不论长短,不应小于30M。(3)两线不平衡电阻不应大于30%。注:上述绝缘电阻不包括终端、分线设备和气闭头。(4)站场和

7、旅客扩音线路网和扩音柱电缆线路,不论长短两线对地间不应小于2M。(5)地区中继电缆的线对间,对频率800Hz时近端串音衰减不应小于69.5dB;加减地区电缆线对间,不应小于65dB。10、直埋电缆线路(1)、开挖电缆沟应平直,与线路中心线偏移不得大于0.1m,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敷设电缆中最大电缆外径的15倍。(2)、直埋电缆埋深符合表12的规定,电缆埋深误差不得超过-0.05m。表12直埋电缆埋深序号敷设地区土质埋深(m)1一般土质0.72水田1.23石质0.54穿越铁路区间0.7站场与铁路线路间的电缆埋深一致5混凝土槽防护0.2(槽盖面至地面)注:在序号1中加防护后的埋深(不包括盖板砖防

8、护)可降低为大于等于0.2m,车行道下可为大于等于0.4m。(3)、电缆接头坑的开挖深度应以电缆沟深为准,接头坑宜安排在靠道路外侧,接头坑的开挖尺寸宜为0.6m1.0m。11、电缆防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护管的材质应无变形和裂纹,钢管无严重锈蚀,硬聚乙烯管无老化变质。管子连接应紧密,管子煨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6倍。(2)穿越用防护管的位置、材质、管长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防护管的埋深应和电缆埋深一致;穿越铁路的防护管的长度,必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3m;电缆穿越公路的保护管长度应大于公路面以外0.2m。(3)电缆在特殊困难处敷设的施工防护,应符合设计规定。12、用混凝土

9、槽防护敷设电缆时,其埋设深度为:在站场股道附近或铁路路肩上,槽盖板顶面距路基面不应小于0.2m;在石碴和砂子填平的股道间,槽盖板顶面至轨枕底面不应小于0.55m。同时,盖板面在路基面下的覆盖厚度不应小于0.2m。13、地区电缆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护套电缆和电缆盘应完整,无机械损伤。(2)单盘电缆金属护电缆的气闭性能应良好,充入100150kPa的干燥空气,经24h后无漏气现象。(3)单盘电缆测量检查芯线对号良好,单条总线对其它芯线和铅护或屏蔽层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00M.km。14、电缆配盘应根据电缆加减节距和加感节距点布置,结合电缆分歧点位置及加感节距的允许偏差进行配盘,地区通

10、信电缆加感节距偏差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1.5km或2km加感节距进行配盘,相邻节距间的配盘的偏差,应不大于5%,进入中继站应考虑半节距终端。(2)车站引入电缆的长度,应计算在加感节距内,环引长度全部计入节距,桥引长度可按加感节距的1/2计入节距。(3)节距内采用电容耦合K1和对地不平衡电容e1、e2值相互抵消的方法,并确定各接续管的交叉形式。15、敷设电缆时,铅包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金属护电缆敷设后应立即检查气压情况。16、同沟敷设几条电缆时,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地区(站场)通信电缆与铁路信号电缆、站场扩音馈线电缆(金属护)同沟敷设时,信号和

11、扩音馈线电缆应敷放在沟底或槽内的一侧,与地区站场电缆的平行内侧距离不应小于0.1m。17、电缆余留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处接续后余留1m。(2)进通信站、电话所和信号楼余留1m。(3)分线设备和端子盒引入处余留1.5m。18、电缆埋设标的设置和埋设要求:(1)电缆埋设标应埋设在下列地点:接续管处(包括分歧电缆终端)和电缆接地点;转弯处和穿越障碍点不易识别电缆径路处;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的两侧;电缆防护及余留处;长度大于500m直线段中间;装有气压监测设备的地点。(2)电缆埋设标应埋设在电缆径路的正上方,接续标设在电缆接续管的正上方,面向公路或铁路处,埋设深度为0.6m;如电缆埋设在水田里,

12、埋设标应埋设在电缆径路与田梗交越点上。(3)在没有气门标石的地方,可利用气门标石代替电缆埋设标。(4)可利用永久性目标代替电缆埋设标,但须在永久性目标上用油漆书写标志。(5)按上述各项设置的埋设标与相邻两标间的距离小于30m时可不设标石。(6)转弯、余留和直线埋设标不进行编号;接续套管标应以一个区段为单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顺序编号;同沟敷设两条以上电缆时,接续套管应分别编号,并用汉语拼音文字区别不同程式的电缆。(7)直埋电缆引上电杆或沿墙引上的保护管应高出地面2.5m,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引上钢管的弯曲半径宜为0.60.8m。(8)地区(站场)通信电缆与电气化铁路平行接近长度大于2km时,其主干电缆(或平行接近段)的金属护套两端应设电缆屏蔽接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