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347450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摘要:2008 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 自上世纪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中。由于传统货币政策的实效,美 国带头发起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日本等国家也相继推行。2001 年, 日本首次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是全球第一个尝试使用这种非常规工具的国 家, 该政策结束于 2006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于 2009 年重启了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该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通货紧缩预期的恶化,但对降低市 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或将给周边国家以及全球经济 发展带来一定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200

2、1-2006年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进行研究,对其实施效果以及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规避该政策的不利影 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建议目录1 导论 21.1 选题背景2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3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31.3.1 研究方法31.3.2 研究思路32 相关文献综述42.1 国外文献综述42.2 国内文献综述43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基本内容53.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53.2 理论基础53.2.1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53.2.2希克斯ISLM模型83.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内容114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3、分析124.1 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124.2 稳定金融体系124.3 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134.4 日本国内居民利息损失,信贷无增长134.5 日元对人民币汇率降低,影响国际贸易145 结论与政策建议155.1 结论155.2 我国应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建议165.2.1 把稳定金融体系放在首位165.2.2 抑制国际游资的涌入165.2.3 促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165.2.4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17参考文献171 导论1.1 选题背景2008 年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波及了全球经济,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并进一 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自上世纪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

4、衰退中。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此次危机,纷纷利用财政手段货币手段刺激经济活力, 同时央行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不明显,因此, 由美国带头发起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国家也相继推行,日本也重启了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至此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至今除了 欧洲央行表示将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外,美国和日本仍在继续推行一轮又一轮 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早是由日本央行提出的。1950 年 20世纪 80 年代,日本 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结构,20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长 期处于不景气的境地,为此自 1991 年起日本央行开始实

5、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连 续降低市场利率水平。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经济陷入经济萧条和 物价水平不断下降的困境。央行为了处理大量不良债权,缓解危机,刺激经济恢 复实行零利率政策,并在经济复苏后暂停了零利率政策。但是后来又遇到美国 2000 年 IT 泡沫破灭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再次恶化,于是 2001 年日 本央行决定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各国相继进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 竞争性的货币战争,短期内可能对经济危机有一定的缓解和调控作用,但是从长 期看,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同时对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会 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有必要了解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具体实施

6、操作内容,及其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冲 击。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因为它是在传统货币政策无法 奏效的情况下推出的,因此该政策积极影响与不利影响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 文将以日本为代表,对其 2001-2006年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 整理政策实施内容及其理论基础,并对该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对我国应对 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中央 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3.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数

7、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上主要围绕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希克斯的 ISLM 模型进行探讨,并且运用实证数据 对 2001 年 -2006 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 以及双边贸易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应对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1.3.2 研究思路首先,本文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当前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为应对 经济危机,相继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一 定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副作用,因此研究该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 意义。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当前学术界对

8、这一问题的研究现 状。然后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以及本质进行解释,同时介绍相关的理论基 础,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以及希克斯的 IS-LM 模型。并且探讨日本实施的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产生的副作用。最后,对我国应对美联储等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2 相关文献综述2.1 国外文献综述Miyako (2003)认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有四个限制条件:(1) 日本经济低增长导致的低预期收益率;(2)对持有风险资产的谨慎态度;(3)高 不确定性;(4)对流动性需求非常大。Bernanke, Reinhart和Sack (2004)认 为,日本的利率水平,在实施量化宽松

9、货币政策后要比预计的状态低Baba(2005) 发现,持续扩大流动性和政策承诺确实能够减轻银行的融资约束并且降低银行间 市场的信用价差。Kirchner (2006)认为,日本银行只是提供了宽松的货币环境, 基础货币的供给仅仅是停留在银行体系内部,并没有向实体经济传递。 Ugai (2007)通过对主要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他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对日本经济 衰退起到了延缓作用,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稳定金融市场,预想的政策效应对经 济复苏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总体上量化宽松对增加总需求的作用是比较有 限的。大卫塞蒙斯(2010)认为如果没有第二轮宽松,美国经济可能会更糟糕, 而且只要经济没有好转,

10、量化宽松的次数就没有上限。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好转, 而这却是整体经济复苏的关键。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10)将美联储量化宽松 的货币政策贬斥为“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策略。2.2 国内文献综述裴桂芬(2008)认为,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稳定金融市场方面效果显著, 但是在低利率承诺和预期效果并不明显。易纲(2008)认为,在国际资本自由流 动的开放环境下,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具有局限性,削弱了数量宽松货币政 策的效果。潘成夫(2009)认为,在日本银行推行量化宽松之初,由于金融机构 的高不良资产率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使日本银行释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没有实 现货币需求的扩大,政策效果不明显。但是增加

11、的流动性使金融体系得到稳定, 间接支持了经济复苏。张亦春(2010)认为,量化宽松政策的前提是央行明确承 诺利率将长期保持低位,然而日本央行声明的效果并不明显,仅对收益率曲线有 所影响。曾刚(2011)认为日本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 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短期和长期利率水平的预期,带动金融市场风险报酬的下降,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潜在融资成本。但是在刺激银行信贷增长方面的效果并不明 显。王永茂,刘惠好(201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与零利率政策相比,日元汇率 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即期波动和长期 变动影响均不明显,对汇率的短期波动影响程度也较弱。此外

12、,在量化宽松货币 政策下,短期内存在汇率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具有财富效应。孙婧怡(2013)日 本政府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国内通货紧缩状态,但 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其国内资本市场。该政策造成的外溢影响也波及到了亚洲 其他国家,使亚洲国家面对通胀加剧、被迫卷入货币贬值竞争、外汇储备大幅度 缩水等问题。3 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基本内容3.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增 加基础货币供应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来刺激实体经济的政策手段。由于该政策 是在以利率为核心指标变量的常规货币政策无效时实施的,因此该政策是一种

13、非 常规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具体的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 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 流通性,即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 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 因此政府一般在发生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同时,持续的量化宽松货 币政策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3.2 理论基础3.2.1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即货币需求理论),是指当名义利率低至零利率 水平时,会出现常规货币政策无效的“流动性陷阱”即常规的货币政策无法降 低市场基准利率,

14、因此央行无法实现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不能对实体经济进行 调控。原因是常规的货币政策以利率为杠杆,而当流动性陷阱出现后,常规货币 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阻,货币政策起不到刺激宏观经济的作用。凯恩斯认为造成大 萧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并且强调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 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理论经济学界产生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理论假定的货币流动速度是常量,他把资本市场上的资产 分为两类: 一类是债券,能够获得利息或股利收入的资产;另一类是货币,不能获得利息收 入。人们之所以会贮藏没有利息的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流动性,使用灵活。流 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货币的偏好,即货币需求

15、。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凯恩 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需求,在于人们的三个心理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 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易活 动以及应对意外事件的准备金。根据边际消费倾向理论,交易支出与预防支出会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这两个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我们用函数将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表示成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的函数关 系,得到:L1=L1(Y)= k*Y,其中L表示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Y表示收 入水平,k表示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的正向比例关系。投机动机是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创新。人们之所以贮藏没有利息收 入的货币,是为

16、了在预期未来债券价格上升时,购买债券获得收益,这是资本市 场上的一种投机行为,决定这种货币需求行为的心理动机即为投机动机。其中, 利率水平是决定人们对资本市场上债券价格预期的重要因素,因而利率是决定人 们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利率与债券价格是呈反向变化的,当利率水平较低, 债券价格较高时,相应的人们对未来利率水平的预期将降低,债券价格会上升, 因此人们对债券的需求增加,而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减少。反之,当利率水平较较 低,债券价格较高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水平上升,债券价格会下降,因此对债 券的需求减少,对货币的需求增加。综上所述,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量与利 率呈反比,将其用函数表示为:L2=L2 (r) =-h*r,其中,r表示利率,h表示利率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