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336697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第一课时)_化学_初中_张钦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第四节 酸和碱中和反应(第1课时) 执教者 张钦原 指导教师 王树奎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案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和反应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学情分析: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

2、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逐步学习新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通过边实验边探讨,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整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交流。 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现象,学会分析原因。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使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

3、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及其实质,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本课题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 1.引导探究活动教学法,使学生猜想、实验,适当结合教师讲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法,利于形象生动解释微观离子反应,突破难点。学法:根据本节的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让学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4、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准备:实验仪器: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实验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设计思路新闻录像创设情境导课酸和碱发生反应第一环节: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灌装车泄漏引出酸与碱的反应思考质疑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初探实验引题探究交流合作第二环节:通过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的实验探究得出中和反应及其实质NaOH和HCl发生了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实质设计实验自主动手实施方案点拨推理分析结论应用应用提高与实践学以致用课堂交流第三环节:通过话剧表演,魔术揭秘,习题对中和反应深入理解知识迁移问题讨论反思

5、素质形成内化回顾反思第四环节:评价与反思 提高交流共享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用小魔术引发学生兴趣,再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灌装车泄漏引出酸与碱的反应【创设情境,课题引入】 播放新闻录像:浓硫酸泄漏,浓烟滚滚,情况十分危急,有关部门紧急调运熟石灰用来抢险。【提问】事故处理中,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熟石灰是关键物质,它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硫酸是酸,熟石灰是碱,酸和碱的性质可能是对立的。 观看、思考、设疑。跟随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答:猜想是熟石灰与硫酸发生了反应;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过渡】 浓硫酸属于酸

6、,视频中的石灰指的是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碱,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实验探究】 介绍实验探究的思路和常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酸 + 碱=可能反应? 可能不反应? 活动交流【提出问题】酸和碱会不会发生反应?【猜想假设】酸和碱可以反应思维能力培养,利 于能力的提高【设计探究方案】请设计不同探究方案,引导反应发生会伴随有哪些现象?【设计探究方案】HCl + NaOH =?【实施探究方案】【演示】实验具体方案:取少量 NaOH溶液, 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盐酸, 观察有无变化?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问】请描述实验现象,你能初步得出什么结论

7、?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学生按照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生答】 没有明显变化,用手触摸试管壁,有热量放出。【初步结论】酸和碱发生反应了。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新问题-过渡】第一个问题:如何进一步判断酸碱发生了什么反应?能不能根据所学知识是酸与碱反应更直观,更明显?第二个问题:发生了反应,那么产生的新物质什么什么?怎么确定?思考,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三.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深入探究:【实施探究方案】【投影】具体方案:4. 往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

8、滴酚酞试液,用滴管慢慢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观察颜色改变,判断反应进行程度。5.用玻璃棒蘸取【实验4】所得的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指导规范实验操作选择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的结论。参考老师设计方案,评价优缺点。2人一组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合作讨论,展示合作成果.学会设计其“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的实验方法;学生们亲自操作、实践、体验,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究结论分析与讨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发生了中和反应,产生了盐和水。【自主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时要全面【过渡】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让我们走

9、进酸碱反应的微观世界。多媒体动画微观分析反应原理。 积极交流讨论 激发思考 一 中和反应的实质【播放动画】 中和反应的本质(微观)FLASH动画分析引导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结论2.中和反应实质: H+OH- = H2O。酸解离出来的H+和碱解离出来的OH- 相互结合,产生H2O。观看FLASH动画,并思考中和反应的实质:酸解离的H+ 和碱解离的OH_ 结合产生了H2O。培养“用宏观体会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反应微粒观。【设疑】 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反应吗?【表演】根据反应实质,写出常见酸与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看谁写得既规范又准确,而且表演得更好)

10、【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寻找反应规律动手写出其它酸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HCl + KOH = KCl + H2OHCl + Ba(OH)2 = BaCl2 + H2OH2SO4 + NaOH = Na2SO4+H2OH2SO4 + Ba(OH)2 = BaSO4+H2O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归纳、分类的方法【获得新知】 二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概念【自主总结】培养归纳综合能力【话剧表演】对中和反应掌握的怎么样了呢?那就通过一个情景话剧来来加深对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实质的理解吧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角色,上台表演话剧通过表演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培养学生的表扬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魔术揭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思考刚上课时老师表演的魔术中所蕴含的“秘密”。( 烧杯内壁涂抹了什么药品,无色的“水”是有哪两种溶液混合而成的)通过小组内讨论学生回答:涂的可能是氢氧化钠,无色的“水”是盐酸和无色酚酞的混合液在揭秘过程中看到化学与魔术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巩固了所学内容【学以致用】通过几道练习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交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中和反应的定义,本质和应用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交流自己在这节课上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 促使学生将自身作为建构对象,实现真正意

12、义上的学习与素质的形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以魔术提起学生兴趣,以实际新闻切入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并通过微观动画,揭示中和反应实质,据此扩展到其他碱与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设置了一个小话剧,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过程的理解,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