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阮籍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335119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嵇康阮籍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嵇康阮籍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嵇康阮籍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嵇康阮籍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嵇康阮籍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嵇康阮籍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嵇康阮籍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一 、前言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 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他们在对待出仕 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 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但是作为从 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 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

2、根植于当 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有着这样的 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阮籍就曾自 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 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在乐论中, 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 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 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

3、内,礼乐正而天下平”。从这可以看出阮 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 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由此可以看 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三十八、咏 怀诗三十九: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 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 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

4、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在前一首诗中,感情基调慷慨昂扬,表述极其明快朴实,表达了阮籍自视甚高,“志气 宏放” 的一面。方东树云:“此以高明远大自许,言己本欲建功业,非无意于世者。” 这说明阮籍儒家的政治理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它一直沉淀在其心灵深处,一有 机会就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在后一首诗中,阮籍塑造了一个“临难不顾生”的壮士形象,他所称颂是儒家忠义气节。 他向往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也于此流露无遗。即便是身处易代乱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但其内心的政治热情亦未完全泯灭。还是苏轼说 的好:“嗣宗虽放荡,本有

5、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为酒。” 看来苏轼是看到了阮 籍内心中被压抑着济世理想所带来的痛苦。“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是嵇康著名的反儒家思想的言论, 不少学者以此来判定嵇康思想属于儒家的对立面。的确,嵇康是非常推崇老庄,曾明言“老 子、庄周,吾之师也”,其诗文著作中也有颇多引用道家典籍之处。于是有很多学者就从 儒道对立的思维角度出发,得出了嵇康崇道反儒的思想观点。但是在嵇康的一些诗文中我们 能够看出他其实和阮籍一样,他的思想中同样有着儒家思想的成分: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是故伊尹不惜贤于殷汤,故世济而名显;周 旦不顾贤而隐行,故假摄而化隆;夷吾不匿情于

6、齐桓,故国霸而主尊。(释私论)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以济之。禹不迫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 护其短也。(与山巨源绝交书)惟上古尧舜:二人功德齐均,不以天下私亲,高尚简朴慈顺,宁济四海蒸民(。六言诗 十首一)唐虞世道治:万国穆亲无事,贤愚各自得志,晏然逸豫内忘,佳哉而时可熹(。六言诗 十首二)上面的诗文都能够看出嵇康不仅没有肆意诋毁儒家圣人,而且是怀有极高的崇敬之心 的。因此不能单凭“非汤武而薄周孔”这一句话来判定嵇康就是一个坚决的反儒者。且嵇康的诗文中常常会引述一个“君子”的概念,众所周知,“君子”是儒家思想在现 实当中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都对“君子”作过

7、精要论述。而 被认为道家经典的庄子一书中,也曾有“君子”这个概念,如“:子贡曰:敢问畸人。 曰:畸人者,畸敖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可见庄子本人对“君子”并不认可。且庄子一书对“君子”是倾向于否定的。这也 可视为儒道两家的差别之一。“君子”在嵇康思想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现存诗文中 多次提到“君子”,如琴赋、释私论、养生论、答难养生论、家诫等,在这些 文章中,嵇康不仅以“君子”来作为心目中的完美人格,而且许多“君子”的概念直接来自 于儒家经典。如释私论:“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 以违道为阙。何者? 匿情矜吝,小人之至

8、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特别在家戒 中有云:“人无志,非人也。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若志 之所之,则心与口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我们都知道是否有“志”和能否 坚守“志”是儒家“君子”的重要标准之一。论语里就有许多关于“志”的讨论,如: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且儒家中“志”是常常与济世联 系在一起的,嵇康在家戒中以这样的语气来告诫自己的儿子,这说明了嵇康也是有一颗 济世之心的。后来嵇康儿子嵇绍在山涛的引导下进入仕途正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

9、知,嵇康思想中的“君子”主要继承自儒家,不仅是一个正面的范畴,而且还是 嵇康在现实中用以要求自己的人格标准。这都说明阮、嵇二人有着儒家思想的痕迹,这种痕迹当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一言一行。也 因此可以判定,二人其实都有着一颗儒家士人的济世之心的,他们都有中国封建文人身上那 种积极出仕的心态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但是由于在当时恶劣政治环境下,他们找不 到理想中的出仕之路,在痛苦的挣扎中他们走向了道家思想。阮籍、嵇康的道家思想说起阮籍、嵇康,我们就不能不说他们所崇尚的老庄道家哲学。他们在竹林下畅游时, 大谈玄学,沉浸于玄思之中。阮籍与王戎,每天都要谈到太阳下山才罢手,而嵇康和向秀反 复谈论养生问题。

10、玄思妙解,给了竹林之士无限的快乐,他们从中领悟人生的乐趣,这也是 我们后人所羡慕他们的地方。这些都是来源于老庄的道家哲学。魏晋之际,由于儒家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和政治上的极其黑暗,阮、嵇二人就运用老庄 道家思想来批判黑暗政治的代表司马氏集团。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是指包括政治关系在内的整个人伦秩序,其中君臣关系和父子两伦被看着是全部秩序的基础。自然,指老庄崇尚人性自然之旨。他直接把矛头指向司马氏提出的“名教”思想。司马氏集团打著名教的幌子,罗织罪名,以名教为 工具进行权力的争夺。曹爽之祸,有许多名士被杀,著名的玄学代表何晏就在其中。“魏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社会政治环境充

11、满了令人愤慨的荒谬、狡诈和残酷。 嵇康将自然与名教看作是对立的,要求摆脱名教的束缚而崇尚自然。毕竟司马氏集团所提倡 的“名教”与儒家“名教”有着质的区别。嵇康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的理想人生,这种人生是为了摆脱世俗 的系累和司马氏的礼教束缚。他把自己的理想绝对化,也可以说是把庄子的思想诗意化。他 追求返归自然、心与道冥,在诗文中,他建构了一个能够从容优游、了无挂阻的人间境界。 它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的自由天地,同时又是具有生活情趣的人间境界。这方面的内容多表现 在他的诗里: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 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

12、,谁与尽言?(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四)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 神。(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 毙翔禽,纤纶出鳞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 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会诗)这些诗所反映的是对生活的一种向往,是闲适的,任情所之的,诗意的。在他诗中所描 绘的世界里,是与现实世界迥然不同的,在这里面,没有争斗、没有世俗的羁绊、没有功名 利禄,它是嵇康心中理想的“逍遥游”。这些诗中,嵇康把庄子的哲理世界诗意化和人间化 了,因

13、此更具强烈的现实批判力度。阮籍与嵇康一样反对司马氏的“名教”思想,只不过他没有“于世事未能忘情”的嵇康 那样刚肠疾恶。他在险恶的政局中善于明哲保身;他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却也付出很大的代 价;他终生苦闷,矛盾不已。为此他也就把目光投向了老庄,并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蔑视 世俗礼教,喝酒放诞。他向往一个精神自由,翱翔于无何有之乡、追求与道为一体的境界。 在他作品里,常常出现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逍遥游”世界,这与嵇康的“逍遥游”世界 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其诗中出现的大鹏、玄鹤,但在嵇康诗文中就没有这类意象的出现。 这也说明阮籍要比嵇康更倾向于老庄。我们就来看看其诗文中的道家思想:鸿鹄相随飞,飞飞适

14、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抗身 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土,携手共言誓。(咏怀四十三)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 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联翩戏中庭。(咏怀二十一)上面写到的大鹏、玄鹤,都是来自于庄子,他把庄子的纯哲理的人生境界搬到文学 创作中来,以满足其“逍遥游”。阮籍为了逃避世俗险恶的世界,经常借助写文章来进行神 游式的“逍遥游”,如其文大人先生传: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 存忽合,散而上臻。飙涌云浮,达于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 初

15、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辟九灵而 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 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 神,永太清乎敖翔。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中心是对老庄理论的宣扬。大人先生的原型就是阮籍自己,从 上面的引文可以看出,阮籍塑造了一个生于远古,长生不老,四海为家,天地同寿,追求大道的人 物。这也是阮籍理想中的人生状态逍遥游,他十分醉心于这样的一个神游状态。这样的 神游,满足了他内心深处对于庄子式的逍遥游的人生境界的深深向往。但作为阮籍人生理想 之化身的“大人先生”,

16、却是一个遗世独立,超然绝群,独游于天地四极的神人。这与嵇康 所向往的“逍遥游”有着很大的区别,嵇康的“逍遥游”是具有诗意化和人间化的,具有一 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阮籍的“逍遥游”却是一个冰冷的绝对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有 着本质的不同,因为这种“逍遥游”绝无实现的可能,也许它只能起着安慰心灵的作用。从 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明,阮籍对周围激烈的政治矛盾冲突,采取逃离的态度。因为,他对于 自己所厌恶的现实社会,终究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在老庄哲学的幻想中追求绝对的自由, 来弥补现实所对他造成的伤害和不公,满足了他那可怜的心灵对于现实自由的渴望。道家老庄思想是阮、嵇二人思想中的另一脉,这种思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儒家理 想在恶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