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 黄桂芳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人的各种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语文作为一门情感学科,其教学活动少不了情感的伴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解读文本,挖掘“情点”所谓“情点”是指教材的情感点它是作者思想的流露,是整篇文章的精神之柱入选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每一篇课文都无一不蕴涵作者的丰富情感如《窗前的气球》表现出的朋友之间的友谊,《浅水洼里的小鱼》表达的小男孩爱护动物之情,《秋天的图画》中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低年级学生年纪小、阅历浅,阅读文本时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正确把握文章的情点,探取其中的意蕴和境界,让自己的情感与教材思想融合在一起,做好与学生进行情感撞击并达到共鸣的准备二、深入文本,创设情境情境,又称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低年级儿童的情感往往是肤浅的。
在学习中,容易受老师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左右因此,创设一个与所教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相宜的情感氛围,是激励学生主动融入学习的根本保证,也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起点 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指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来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法常用的情境的创设有以下几类:⒈模拟事实情境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的情景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再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来再现课文中的情境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我们可以找些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片段,在导入新课时,播放给学生看,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激起学生对引起失重现象原因的思考⒉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预设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如教学《蓝色的树叶》时,我制作了一位小朋友画了绿色的树叶,而另一位小朋友却画了蓝色的树叶的动画这两种不同的画面马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用不着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急着说出自己的发现了⒊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到田间、野外、公园、工厂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我们可以组织一次秋游,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踏寻秋天的足迹,感受秋天的美丽,以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三、融入文本,传达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达具体可以分为两部分:⒈以说传情说”也就是说话,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语言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因此要求教师的“说”要做到:① 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身临其境以《窗前的气球》为例,我们可以用深沉的话语导入新课——我们的好朋友科利亚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是有一天他得了严重的传染病,他不能离开病房,此时的他好孤单……通过我们声情并茂的诉说,台下的学生就被带进伤感的气氛中,不仅对科利亚的病情感到担忧,对孤单的他表示同情,而且对“气球的出现”起到了铺垫作用② 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华丽、晦涩的词语来进行描述,而应该要抓住关键部分,用简洁、易懂的词语,生动形象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深深地受到感染,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去⒉以读传情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以读传情可以分为两部分:①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
低年级的语文朗读,老师的示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有效手段教师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而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老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评,学生心中就有些许的领悟了② 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听了老师的示范读之后,学生还必须自己读只有经过自己的读,读中体会,才是根本正所谓“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必能铭于心也举个例子:《一株紫丁香》,在教学时可借助朗读来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并读出恐怕惊醒了老师的语气读第二、三、四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一名学生手捧鲜花,站在窗口表达情意,其余学生作感情朗读 四、分析文本,体验情感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他们喜爱表演,善于模仿,而且有很强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生触境生情之后将情感“动化”,即让学生动脑、动嘴和动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虽然描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它包含着一些生活道理,而这些道理需要学生动动脑筋去发现如在设计《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预设两个问题:①当瓶子里的水很少时,乌鸦的办法还行得通吗?②如果他遇到的是一口井,会是怎样?学生经过操作与思考,发现:乌鸦能不能喝到水也是有条件的;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类似课文的讲授,也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里是指辩与驳低年级学生已有最基本的明辨是非好坏的意识,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辩驳来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看法,从而总结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道理这样既省去了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分析,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⒊ 动手在这里主要是指表演低年级学生喜爱表演,因为从中既可以表现自己,又能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肯定因此,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先请学生演一演青蛙和小鸟,然后在说说自己的看法应该说,学生在身体力行地表演过后所得到的感受甚比只读课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完全必要,而且完全可能的需要的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良苦用心”——运用我们手头上的所有资源,并根据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融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去,从而升华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