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宏观形势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251387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宏观形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宏观形势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50.00 0.00h III) h!.( .h I;l9公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农作物,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 作物。2003年以来,在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供大于 需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供应偏紧的状况,大力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 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一、发展现状60000.0050000.0040000.0030000.0020000,0010000.000.00图1、20002011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一)玉米生产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

2、玉米面积、产量逐年增 加,发展势头良好。从图1来看,我国玉米总产水平由2000年的1.06 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1.73亿吨,增长63.2%;玉米播种面积由2000 年的3.46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4.86亿亩,增长40.5%;玉米单产水 平由2000年的306.5公斤/亩提高到2010年的354.1公斤/亩,增长 15.5%。预计2011年我国玉米总产将达到1.81亿吨,单产水平达到359.6公斤/亩。玉米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做出重要贡献, 2003-2010年,玉米总产增加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以上, 位居各大粮食作物之首。对2010-2011年我国玉米生产情况的回归分析

3、表明,产量的增长 对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R2为9.84)大于对单产的依赖程度(R2为 9.02),这并非意味着播种面积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大于单产水平的 提高。分阶段分析表明,20002005年间,产量的增长对单产水平 提高的依赖程度是大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从2000年到2005 年提高了 15%,年增长率为2.5%;但从20052011年间,单产水平 仅提高了 2%,同时期,播种面积增长率为25.3%,对我国玉米总产 水平的持续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二)生产布局日趋集中。目前,我国玉米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 区集中,区域比较优势更加明显。2000年东北、黄淮海两大产区玉 米播种面积占全国

4、的63%,产量占全国的65%,到2009年,上述两 大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的70%,产量占全国的72%。同时,西 南地区玉米生产在畜牧业的拉动下快速发展,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 5554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7708万亩,已成为我国玉米的又一个重 要产区。(三)品种和品质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 代步伐加快,特别是农大108、郑单958、浚单20、先玉35等一大 批优质高产品种的大面积应用,使生产用种基本实现良种化,商品化 杂交种比例达到97%以上优质品种比重由2003年的28%提高到2010 年的49%,玉米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满足市场多方位的需求。(四)产业开发快速

5、推进。2003年以前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且 存在严重卖粮难问题。规划实施以来,优质玉米发展迅速,玉米加工 业迅猛发展,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一是产销衔接稳步推进。各地按 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专用玉米 订单生产。据统计,2007年全国玉米订单生产面积达到7940万亩, 较2003年有较大增长。同时,农业部与吉林省每年联合举办玉米产 销衔接博览交易会,促进了玉米产销衔接和市场流通,增加了农民的 收入。二是龙头企业壮大,加工能力增强。在中央和地方对产业化龙 头企业的政策、税收等多方面扶持下,我国以玉米加工为主的产业化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一大批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成长壮大起

6、来,产 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长春大成、安徽丰原、河南天冠等多家大型 深加工企业。据统计,2004-2007年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由1650万吨 增加到3650万吨,年均增长30.3%。目前,全国玉米加工能力达到 6000多万吨。其中吉林省玉米年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玉米产业 已发展成为继汽车、化工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推动了玉米产业由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三是加工转化升级。总体上看,现有玉 米加工产品开发层次主要是淀粉和酒精类的初级产品,但近年部分技 术力量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已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吸收,逐步由 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开始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我国在化 工醇生产技术

7、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运用该技 术生产1吨化工醇仅需玉米1.67吨,而以石油作原料则需要8吨,用玉米生产化工醇可节约成本40%,成本优势极为显著,还可使玉米 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7%。(五)生产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以来,玉米加工业和畜牧业 的发展,促进了需求增长,玉米籽粒市场价格逐年上涨,推动了玉米 生产效益的提高。据调查测算,2006年全国玉米平均亩产值504元, 亩纯收益平均约108元,分别比2003年提高94元和46元。全国最 大的玉米生产省吉林2006年玉米平均亩纯收益211元,比2005年增 加129元,增长158%。二、发展前景分析(一)市场供求分析据有关部

8、门预计,1. 国内外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畜 牧业的稳步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不断壮大,饲料消费稳步增长,工业 消费迅猛发展,国内玉米消费将继续刚性增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统计,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量为1.6亿吨,预计2011年将达到1.66 亿吨,其中饲用需求为1.12亿吨,约占玉米消费总量的70%,加工 需求为0.54亿吨,约占玉米消费总量的33.75%,而20032004年度 我国加工业玉米消费量仅占玉米消费总量的10%左右。由于玉米需求 增长迅猛,供求关系将由供求平衡向供应偏紧和供应不足方面转化。从国际市场需求看,受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短缺的影响,玉米向 生物能源

9、转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世界第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用玉米生 产燃料乙醇部分替代汽油,显著影响到玉米消费结构和国际贸易形 势,导致玉米消费量增加迅猛。20062007年度世界玉米总消费量为 7.28亿吨,其中美国、巴西、欧盟、墨西哥、阿根廷、日本等主要玉 米消费大国玉米消费量逐年增加,比20032004年度增加0.87亿吨。2. 国内玉米有效自给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十五”以来,在国家 一系列惠粮政策和合理粮价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玉米面 积和产量稳步增加。但按照我国目前玉米增产和消费增长的比例计 算,目前已经出现紧平衡态势,自给压力增加。自2011年以来,中 国国内玉米市场供给逐步紧张,现货市

10、场玉米价格和期市价格屡创历 史新高。当前,国内现货玉米“东北港口标准水分玉米主流平仓价 格已经高达每吨2450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中国玉米以 前都是出口,但是从2010年开始突然出现了净进口态势,虽然数量 不大,只有150万吨,但信号意味很强。虽然近年来全球玉米也呈现 了增产势头,但增产幅度依然是低于消费增长速度,贸易量呈明显减 少趋势。目前不仅美国减少了玉米出口,阿根廷、印度等国已停止了 玉米出口。通过大量进口满足我国迅猛增长的玉米消费需求将不现 实。3. 品种结构矛盾开始显现。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总量与消费总 量基本持平,但高质量、高效益及高附加值的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专 用优质品种

11、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工业加工以及发 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中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 的增加,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得青饲、青贮专用玉米需求量开始增长;同时高淀粉玉米等加工工业玉米消费量从200堆004 年度的1650万吨增长至2007/2008年度的4150万吨,增幅151.5%, 并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近年来,鲜食玉米消费已成新时尚,发 展鲜食玉米已成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出口创汇农业新的增长点因 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青贮、高淀粉、鲜食玉米生产,满足对玉米的 多样化需求。(二)发展潜力分析1. 面积潜力。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改连 作大

12、豆为大豆与玉米轮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其中黑龙江省玉米种 植面积有扩大1000多万亩的潜力,是未来玉米扩大面积的重点省份。 黄淮海地区改套种为平播,提高复种指数。西南地区按照宜水则水, 宜旱则旱的原则,将无灌溉保证的稻田改种玉米或改山区马铃薯、廿 薯单作为甘薯、马铃薯与玉米套作等方式扩大玉米播种面积。据有关 部门测算,扩大玉米面积的潜力在5000万亩左右,预计2012年播种 面积有望达到5亿亩。2. 单产潜力。玉米是C4作物,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比拟的杂种优 势和高光效增产潜力。在玉米增产因素中单产贡献率达85%,目前技 术进步在我国玉米单产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49%,与发达国家的 60-80%相比

13、,科技增产还有较大潜力。我国玉米单产排在世界21位, 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7%。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亩 产600多公斤相比,差距更大。我国玉米最高亩产已超过1400公斤, 而全国平均亩产只有350公斤左右,玉米单产提高仍有较大潜力。通过种质创新和方法创新培育和推广熟期适中、耐密植和抗逆性 强的新一代杂交种,并采取“一增四改”重大关键技术的配套,以及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把玉米单产在短 期内再提高50公斤是完全可行的。3. 品质潜力。目前我国籽粒用玉米与国外优质玉米比较,主要 的品质差距不是蛋白质和淀粉,而是籽粒容重和一致性。资料显示, 我国玉米籽粒容重等

14、级不合格率约占1/3,因此,通过筛选新品种、 合理布局以及配套栽培,提高玉米品质的潜力较大,这无疑也是提高 玉米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4. 效益潜力。通过单产提高,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和深加工转化 增值,提高玉米效益存在较大潜力。随着燃料乙醇的开发,可有效缓 解能源短缺压力,社会效益将更加显现。通过大力发展柠檬酸等玉米 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增加玉米产业的出口 创汇能力,充分释放产业链各环节的增效潜力。(三)制约因素分析1. 优势区域发展潜力尚未完全发挥。目前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 中,玉米播种面积超过3000万亩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 黑龙江、山东、河南七个省份。但仅有内

15、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四 个省的单产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单产水平,单产水平较低与气候条件、 品种选择和播种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我国玉米机播面积 为1.26亿亩次、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5.9%。玉米大多靠天吃 饭,产量的波动最大。2004-2010年的7年间,玉米对粮食增产贡献 率超过50 %的有4年(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但 2009年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负效应达到91.9%。2004-2010年,面积增 加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66.1%,单产提高对玉米增产的贡献率为 33.9%。近几年我国早灾多发频发,特别是夏伏旱对玉米生产影响最 大,导致玉米单产大幅波动

16、。旱灾较重的2007年和2009年,玉米单 产分别比上年减少11公斤和20公斤,而在雨水较好的2008年和2010 年,玉米单产又分别比上年提高37公斤和33公斤尤其是东北地区受 夏伏旱影响玉米产量波动更大,2007年遭遇春夏连早和伏旱,玉米 亩产减少34公斤、产量减少66亿斤;2009年遭遇“卡脖旱”,玉米 亩产减少54公斤、产量减少94亿斤。因此,要在稳定优势区域面积 的基础上,将玉米增产贡献从依靠面积阶段发展到面积和单产并重的 阶段。2. 优良品种相对较少,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内玉米品种 数量较多,占主导趋势的品种多为20002005年间审定,以品种更 新换代周期68年计,目前正处于品种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近5 年间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即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 速度降低;但是,我国育种资源比较狭窄,高产、优质、多抗的突破 性品种以及专用优质品种的种质资源相对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