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239016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案例:谈“幼小衔接”指导的新策略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 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 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 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 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 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

2、。针对以 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 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 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案例描述与分析:改进策略一:遵循作息时间,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 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 30到9: 30,参差不齐,这 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 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

3、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 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习惯, 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我们的新思路: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 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开展的 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

4、8点入园,8点10分 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前一阶段是让幼儿 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 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 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案例分析: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 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

5、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 家长也可以发挥小闹钟的叫醒功能,及结合小学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时间表,适当调整孩子 学习、休息、游玩的时间。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习用品,每天早上独立洗漱、穿戴、 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 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同时,我们在教学 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幼儿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时间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贴近生活,我 们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如讲个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好好

6、珍惜时间,而是将关注点深入 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从孩子身边问题情境入手,“早上起不来,睡懒觉、吃饭拖拉”等等,这 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幼儿的意义学习, 促进幼儿的主动建构。改进策略二:遵循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幼儿园里,家长培养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上。从小幼衔 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上小学,要自己上学、鞋带松了自己系,下雨要自 己用、收雨具,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无论从深度 和广度,都需要加强。常规的做法

7、及存在的弊端:我们通过看图讲述等活动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上小学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在谈话中让孩子们 知道自己应该学会做一些事情,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家长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让孩子对那些自 己应该关心的事有自己的想法、态度、主张,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幼儿被动的接受任务式的学习方式, 促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习惯。往往会让教学模式犹如“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孩子行为的实处。我们的新思路: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和同伴思维的碰撞中自主地获取一些有关于上小学的规则,并萌发遵守规则意识, 杜绝单一乏味的说教。我们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其中辩论赛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通过小小辩论 赛鼓励孩子

8、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方,确定自己的立场。幼儿分成正方、反方两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 观点进行阐述,各自以理服人的方式去说服对方。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们收集了孩子的很多问题,最后 我们经过了筛选和梳理,确定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供幼儿辩论。问题一:上小学后能不能带玩具?问 题二: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先做什么?问题三:上小学后能不能随意喝水、小便?案例分析:针对以上问题的辩论,孩子们各抒己见,让我相信孩子们是在问题的交织中成长和提升的。在活动中,孩 子议论的场面是热烈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争论中,达成共识,接受了同伴的观点,最后形 成与入小学相关的认知经验。针对问题一,有些孩子并不完全理解

9、这种变化,有些孩子认为,小学不是有 课间休息的吗?我们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把玩具拿出来玩,并不影响上课啊!通过辩论使孩子共同关注这个 问题,最后孩子们一致认为:上小学后可以带一些体育玩具,但是不能带其它玩具,并愿意在未来的小学 生活中遵守这一规则。针对问题二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上小学后,放学回家稍休息后,应尽快完成作 业,不能只顾着玩,将作业留到很迟才完成。通过问题三,孩子更明确地了解了幼儿园的生活较为自由、 松散,小学较为严格,有规律。孩子也都表示上学后上课尽量不要随意喝水,或去小便,这样会影响老师 和同学们上课,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课前准备工作。除此之外“利用幼儿的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功课表

10、,并尝试整理书包”是为孩子入学之所急。在孩子们参观 了小学之后,孩子们对功课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为 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并生成了整理小书包这一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讨论“小学生每天要带什么书?怎么才能知道? ”这个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引出功课表,接着 让幼儿学看功课表,最后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同时 也让孩子们学会了物品的分类,和整理幼儿园教室里的玩具、图书的方法,平时我们看到教室里凌乱的物 品时便会及时提醒孩子去整理。这样有利于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加快他们适

11、应小学生活的步伐。 改进策略三:遵循生活习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主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不仅要学习自己有兴趣 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和游戏比较起来,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 目的性和系统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不 够自觉,导致孩子们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成了在家长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孩子吃力,大人更吃力。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 提高幼儿学习的自觉性。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为了让孩子入学后尽快适

12、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教师会将幼儿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 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的老师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幼儿 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我们的新思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惯,还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着手。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 量在活动后才可以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 维敏捷性的训练,学会认真倾听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

13、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 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 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日常生活中, 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时常布置一些 口头作业给孩子,如:要求孩子第二天带植物角的东西,并鼓励表扬及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为了培养孩子 回家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我有时会布置孩子完成一副美术作品,要求孩子一回家先画画,等画好了再出 去玩。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及时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案例分析: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孩

14、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将孩子的学习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 环节中,并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和培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 过相互学习、交流和监督,逐步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案例反思: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时代的发展,富于了教师全新的角色,教师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课程的实施者而 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在“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方面有以下的思考:一、内容的选择一一满足需要、贴近生活“幼小衔接”内容的选择其关键就在于要处理好幼儿发展需要和兴趣经验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 双敏锐的眼睛,能时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同时能敏感的判断

15、教育内容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在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在尊重幼儿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的基础上,优选出能促进幼 儿全面发展,对幼儿的一生发展具有长远、持久的积极影响的课程内容。二、活动的设计一一吸引幼儿、富于挑战“幼小衔接”课程设计的适宜性需要教师强调脉络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去理 解幼儿,关注幼儿的身心特点,努力去了解什么是孩子感兴趣的,乐于尝试的。真正使课程成为促进幼儿 发展的中介。如:活动整理小书包在孩子们参观了小学之后,孩子们对功课表上写着什么、书包里该 放些什么、每天怎样整理书包等问题产生了兴趣。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根据时间的适宜性开展了 本次活动,让活动深深吸引着幼儿,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和责任感,加快他们适应小 学生活的步伐。幼小衔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在教育观念上能形成共识, 在教育行为上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儿童实施良好地小幼衔接教育,只有当我们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 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对话的精神,才能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