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考古调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034893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考古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章考古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章考古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章考古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章考古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考古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考古调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考古调查第一节考古调查的任务和作用1,任务考古调查的任务是发现、确认古代遗存,对其进行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依据。2,作用田野考古调查的基本目的是寻找和发现古代遗址。从这个角度而言,调查是考古发掘的准备工作。和系统的考古发掘比较起来,考古调查有工作周期短、投入小、覆盖面大的优点。全部发掘一处遗址需要很长时间,而通过调查,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范围的资料。这对于通过遗址的数量、规模、生态环境等的变化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变迁等问题,有极大的优势。因此,调查工作也就日益成为考古学研究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考古调查获得资料在系统性和完整性上不及发掘资料。所以,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互为补

2、充的研究手段。3,技术特点考古调查运用的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对遗址堆积造成破坏为原则。这一点显著区别于考古发掘。第二节考古调查的工作内容1,几种基于不同目的的考古调查调查工作可能出于不同的目的,一般有下述几种。11,普查指由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组织的摸清当地文物资源状况的调查。普查要求对一个地区内所有地上、地下遗址进行调查,掌握其数量、分布情况、保存状况。调查结果除了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之外,更主要的目的往往是为古遗址的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建国以来,全国规模的文物普查进行过三次,一次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12,学术调查出于某种特定学术课

3、题需要而对一特定范围或性质的遗存内容的组织的调查,又称专题调查。这类调查通常在规模上小于普查,调查对象的年代、类别也较普查单纯一些。又因为这类调查是出于不同学术课题的需要进行的,所以其调查对象的范围、内容以及调查方法等也会因为课题的不同而有区别。如:区域文化面貌的调查、专类遗存调查、环境考古、植物考古或动物考古等专题的调查等2,基于不同技术支持的调查目前最常实施的是考古及其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的地面调查,此外还有航空和遥感调查、水下考古调查等。和地面调查相比,空中调查有它的优势,也有不足,其结果说到底还需要地面调查验证。3,地面调查的工作方式地面调查通常以一个地理地貌单位为工作范围,又称区域调查。

4、对这个区域的调查,可以设计不同的调查方式。31,区域系统调查又称拉网式调查,国外也叫全覆盖式区域调查。指将调查范围内每个细节地点都走到、观察到,发现的任何文化迹象都要有记录,以及按经仔细设计的遗物采集方法进行遗物采集。32,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受到某种条件的制约,如经费不足、工作季节不适、队伍人员不整齐等原因,无法开展区域系统调查。这时可采取对调查区域内进行抽样调查的办法,抽样又有随即抽样、系统抽样之分,各有所长和所短,选择时要对此进行了解,以便使其成果最大接近我们的学术目标。33,目标调查根据已知的线索进行调查。4,考古调查的工作内容从工作内容而言,调查工作的内容整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

5、:一是区域调查,以发现和记录遗址或地点的位置为主要目标;一是对遗址本身尽可能详细的考察。这两个工作部分经常是前后衔接的。第三节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一项考古调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若干必要的准备工作。1,了解拟调查地区的情况对拟调查地区已有考古成果、历史文献、地图、遥感照片,以及地质、环境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2,制定调查工作计划调查计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21,设定包括调查区域22,设定调查内容如重点是什么时代的遗址、针对何种学术问题等等。23,设计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技术方法如全覆盖式还是抽样以及采取那种抽样,是否配合航空、物探等技术手段,重点采集那类资料以及采集方法等等。技术标准包括对遗址

6、的观察内容和详细程度的要求、统一的记录标准、遗物资料采集标准等等。24,选择最有利调查的时机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制定调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实施计划的时机。原则是尽量选择一年之中地面暴露遗迹遗物最多的季节。此外,为了不同的调查资料之间可进行比较研究,相同的调查观测条件也是必须的。3,调查队伍的组织考古调查通常集体工作。调查队需要有负责人主持全面的学术活动。调查队组成除考古人员和辅助人员外,还应视需要聘请地貌、地质、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测绘、分析等技术人员。其咨询意见和专业技术有利于正确和更深刻地理解调查对像。4物质准备主要包括:41,地图(及航空、遥感照片、卫星照片)地图对于野外工作是不可缺

7、少的,它不仅有指示方向、计算距离的作用,对考古调查而言,通过对地图的仔细研究分析,还可以获得许多古代遗址的信息。同时,地图还是标记调查发现的最重要工具。调查用地图应尽量选择比例尺大者(最好将其数字化处理成电子地图,将便于调查中的数据采测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迅速共享)。42,调查工具和遗物采集包装材料如手铲、锹、镐、包装纸、包装袋、绳等。43,调查数据采测器具如、便携式计算机等,图像记录器具及耗材,文字记录用品44,通讯工具45,医疗救生品46,交通工具47,经费航空或水下考古调查的物质准备更为专业和复杂。调查的装备可以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精简。

8、第四节调查技术1,发现和确认遗址11,遗址的种类在中国境内,常见的遗址形式在山区有洞穴遗址、平原和河流阶地上有平地遗址、沿海地区有贝丘和沙岗(沙堤)遗址等。按照功能分类,有居住遗址、墓地、城址,手工业的制陶、冶金和采矿、制盐、酒坊等遗址,此外,还有寺院和石窟寺、长城、道路阡陌、水利工程、岩画、农田等等。理论上说,后者是研究后的认识,前者是在野外最直接观察到的形式。12,遗址的分布古代遗址虽然大都已经被埋藏地下,但它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只是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下的遗址,分布情况不太一样,它们的分布规律显现程度也不一样。需要我们根据已有线索仔细分析,从而使得调查更有目的性。13,发现

9、和确认遗址利用地图、航空照片对地形环境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以及参考民间线索,都是发现遗址的有效的办法。但这些分析技术的应用会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它们所提供的线索很可能挂一漏万。此外,找到并确认一处遗址,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实地调查。实地调查的各种方法中,尤以全覆盖式的调查最为系统和彻底。遗址所在地的地表、沟坎断面总会多多少少暴露出一些遗物乃至地层堆积。发现它们,也就发现了遗址的重要线索。但这还不等于找到了遗址。还需进一步判断它们是否为原生堆积,还是后期搬运造成的次生堆积。只有找到了原生堆积,才能断定这是一处遗址。否则,只能称为“地点”。“遗址”与“地点”的区别:1、通过地表散落遗物判断地下遗址状

10、况是考古调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即便是在高度开发的农业区,遗址地表散落遗物也能某种程度上反映地下遗址的状况。但由于各种原因,原属遗址上的遗物经常被带到遗址范围之外,此类地点的发现,可作为判断和寻找附近存在遗址的线索,因此也属于考古调查的工作范围,但不能视这些地点为遗址。2、在严重风蚀又很少被后人活动干扰的地区,文化堆积中的细小物质流失,相对大而重的遗物基本留在原地。此类堆积尽管已经脱离地层,不能将其视同为遗址堆积,但其散布位置、密集程度等是推断过去存在遗址以及遗址堆积情况的唯一线索,应当重视对这些现象的观察、记录。对这些地点上的遗物采集,更应当采用系统的方法。3、年代久远或地势崎岖地区的

11、遗址常因塌坡、流水等自然原因遭到破坏,搬运后形成二次堆积,由于原来的堆积结构遭到彻底破坏,不能视为遗址,但也是推断附近存在遗址的重要线索。尤其是对于年代久远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而言,发现这类地点亦属不易,应当予以充分重视。4、水下发现的沉船,就埋藏原因来说,属前述“地点”的范畴。但有些场合下,沉船结构没有严重损坏,对其进一步的考古工作与对待遗址类同。一旦发现了遗址和地点,便需要做记录,内容主要是这处遗址发现时间及经过、遗址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突出的地物特征或者同附近地物特征的方位关系等,并标示在地图上,能够照相记录更好。如果遗址地点有名字,延用之,没有,给予适当命名。2,遗址勘查发现一处遗址之后的

12、下一步工作是对该遗址的勘查,通常有以下几方面内容:范围与面积、堆积状况、年代与文化面貌、功能结构、环境特征、景观布局、保存现状等信息,建立遗址档案资料,为考古和遗址保护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料。1,范围与面积遗址范围与面积主要依据遗址上各处暴露文化堆积的位置,串连成一个范围来确定。如果遗址埋藏深,堆积暴露得少,也要参照地表散见遗物的分布范围、遗址地形特征等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适当辅以勘探手段。22,文化堆积状况遗址的文化堆积状况包括埋藏深度、堆积层次和厚度、暴露的遗迹遗物等。可通过直接观察堆积断面,并综合各观察点的情况进行整体推断。但对断面不得随意铲挖,避免对遗址造成破坏。必要时可进行勘探。地层断面

13、的每个观察点均要单独编号。23,遗迹分布各种遗迹分布情况的调查指遗址上不同种类的遗迹大致分布位置、范围等,借此了解遗址功能分区结构。可综合地表尤其的各处保留断面所见遗迹情况综合推测之。24,遗址微地貌特征指遗址范围内的地形特点。如果这种地形特点与遗址以外有明显区别,则它很可能是人为干预后的结果,即也是了解遗址结构的一种线索。25,遗址的年代与文化性质有选择地采集暴露在断面上的遗物和拣选地表散落的特征遗物,以了解遗址的年代、文化面貌等。26,遗址景观环境包括地形、地貌、遗址相对高度、水流、土壤、植物、动物、交通、气候、矿产资源等内容。景观是相对于聚落的一个人文地理学的概念,既包括人类从事各种社会

14、活动的地点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类自身对这种关系的理解和文化阐释。如根据民族学的经验,农业居民95的日常活动集中在距居住地步行1小时,即约5公里半径的范围内;而狩猎采集者的活动半径可达到10公里左右。获得有关这个范围的信息,对于理解当时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直接了解古代遗址当时的景观环境或许有困难,但现代景观与古代景观或者还保留着联系。因此,至少应对现代景观调查记录。遗址景观环境的调查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调查、取样、记录的内容和方法,并撰写专项调查报告。27,评估遗址保存现状,提出文物保护建议3,调查技术要点31区域系统调查区域系统调查,又称“拉网式调查”国外也称

15、为“全覆盖式区域调查”(),是考古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近年来已在国内广泛开展。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时,需要注意工作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问题。系统性指因为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较多,必须有切实可行的统一标准,以便调查资料的有效共享和对比研究。全面性主要指设定的研究区域内的每一块土地均应调查到,从而达到全覆盖的效果。为此,通常将调查区规划成面积相等的网格。网格是区域系统调查时观察和记录地表暴露遗迹、遗物的基本单位。例如,在开阔区域调查时,调查成员之间若保持40米的距离平行前进,每前进米记录一次,那么一个成员则能够观察和记录的调查网格大小为X(米)。实际工作中,调查时常受地形限制,调查网格的大小很难保持统一,甚至很难做到网格的形状整齐划一。但随着高分辨率航空或卫星影像,以及、技术在区域系统调查中的应用,根据地形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不规则的调查网格会更为方便、实用。2调查中的勘探调查中如有必要,可对遗址进行适当的勘探,以了解文化堆积的分布范围、重要遗迹的形制、布局等信息。采用钻探法进行勘探时,探孔布设一般为列距1米,行距0.米5,错列分布。应测量探孔的三维坐标,将其位置标注在地图上,给予编号,并填写钻探记录表。钻探后的探孔应及时填实,且最好填石灰,以作为日后遗址上工作时辨识的标记。钻探可能对地下堆积造成破坏,应当慎用。目前,国内外都在发展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