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4秋天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背诵课文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秋 天 ①因为秋天到来,处处充满了红色:红红的苹果,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把秋天的太阳衬托得更红更娇1048587;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①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呢?]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②因为秋天到来,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所以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②为什么“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呢?]节导读:总写了秋天的特征,主要抓住秋天的太阳和空气这两方面来写 第一部分(第1节):通过描写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③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风吹动说成“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把秋风写得非常调皮,体现出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1048588;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③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④夏去秋来,桂子花开。
桂花飘香,预示着秋天来了……[④这一切预示着什么?]节导读:本节是一个排比句,描写了秋风的顽皮可爱,让我们体会到金秋时节空气的清香 ❶熟,在这里读shú ⑤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1048589;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❶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⑤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⑥难句解析:本句中的“香”字兼作动词用,在句中有双重含义:一是野菊花开,芳香四溢,清香怡人;二是野菊花使羊肠小路充满了香气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⑥“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⑦写出了畜牧业的兴旺,进一步体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⑦牛羊长膘写出了什么?]节导读:本节通过列举稻穗儿、蝉声儿、向日葵、野菊花、牛羊等事物,写出了秋天田野里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1048590;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⑧这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苹果变红、葡萄发紫这一丰收景象,使语句显得更加生动,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⑧这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⑨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前两句写玉米“乐了”,实际上玉米是没有感情的,真正高兴的是作者本人,这样写体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后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高粱成熟的样子和它的作用——酿酒的重要原料。
它们高唱的都是赞美秋天的歌节导读:这是个拟人句,通过写“苹果要穿红袄”和“葡萄要披紫袍”,暗示它们快要成熟这样描写既生动又有趣,读起来使人心生喜爱之情1048591;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⑨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⑩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秋风比作柔韧的梳子秋风吹过,各种农作物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井井有条的感觉节导读:本节写玉米举缨、高粱红脸儿,标志着它们的成熟期到了,丰收在望1048592;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⑩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辛劳的汗水,内心却十分喜悦,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节导读:这一节承接上面的描写,具有概括作用,写秋风、秋光改变了田野的面貌 第二部分(第2~6节):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详细地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❷照耀:照射,为光芒所照射 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❷;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重点句解析: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所以作者要捡一片黄叶珍藏[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节导读:本节既照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 第三部分(第7节):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起一片黄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留恋之情3.理清文章结构生字卡片一 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累累的果实、飘零的落叶、金黄的麦田都是秋天的名片同学们能说出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或诗句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秋天的确是一个迷人的季节,今天,让我们走近秋天,走进秋天的田野,去感受秋的气息板书课文题目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实际尝试理解课文,并记下疑惑之处3.检查自读效果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苹”是后鼻音;“柔、梳”是翘舌音,“穗”是平舌音;“恼”的声母是“n”,不是“l”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的迷人景色。
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 理清文章结构1.学生再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1)文章共几节?可分为几部分?(2)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全诗共七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第二至第六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第七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秋阳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留恋之情提问: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同学们觉得这首诗的语言怎样?(优美生动、形象传神,把秋天写“活”了)追问:秋天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就“活”起来了呢?(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秋天)四 学习第一部分我们都知道,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谁能说说春、夏、秋、冬各有怎样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学们说了一年四季的特点,那么,秋天与其他季节相比又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的第一小节1.老师范读,“更”字应该重读2.总结秋天的特点:(1)太阳更红更娇2)空气更甜更好 人们常说诗有诗眼。
这首诗的诗眼在什么地方?在课文题目中题目“秋天”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丰收、喜庆、舒适、愉快,等等因此,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烦恼—(苦恼) 酿造—(制造)柔韧—(柔软) 闪耀—(闪烁)珍藏—(收藏) 照耀—(照射)2.在括号里选填适当的关联词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如果……就…… 不仅……而且……(1)(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是)菊花依然迎着寒风开放着2)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经常热心帮助同学3)(如果)你想在秋天收获果实,春天(就)要播种汗水4)(因为)苏轼和他的弟弟从小形影不离,(所以)两人的感情很深3.读句子,完成练习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井井有条:形容有条理柔韧:柔软结实,不易断裂蓬蓬勃勃:旺盛2)照样子,写词语井井有条 咄咄逼人 津津有味蓬蓬勃勃 吞吞吐吐 密密麻麻(3)“如同”一词可换为好像、犹如,诗句中将“秋风”想象成柔韧的梳子,将“秋光”想象成发亮的汗珠在秋天的景物中,一定有你难忘的。
请再仿写一句:秋 如同 , 1.深入分析课文,体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2.了解诗歌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3.用心灵去感受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关于秋天风景的挂图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秋天总的特点: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想亲自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吧!那么,马上出发,我们一起去畅游《秋天》!板书课文题目二 学习第二部分1.全体同学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第六小节,把握好诗歌的节奏整首诗的基调轻松、明快、愉悦)2.学习第二小节这一小节传达了什么信息?秋天来了,夏天走了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来了,夏天走了”?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你们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打滚、奔跑、抓、脚印儿、涂、轻轻诗人把“秋风”当做人来写,非常传神,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3.学习第三至第五小节秋风乍起,桂子花开秋风是报信的使者,它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结束秋天如约而至,我们周围的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继续往下读1)指名分别朗读第三至第五小节2)探究学习诗人展示的秋天的迷人景色是一个地方吗?不是,诗人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不同的场景来表现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为了展示秋天的特点,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呢?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景物都是秋天里独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它们传达出一个共同的信息:这是一个绚烂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通过学习,不难发现诗人笔下的种种景物都充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世界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诗人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儿”都是拟人化的词语我们在写作中如果适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使我们的语言更贴切、更吸引人分析例句: 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这是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高粱成熟时的样子和它的作用因为高粱成熟时颜色是火红的,同时它又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它们高唱的是赞美秋天的歌4.学习第六小节1)指名朗读第六小节2)深入分析 ①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通过这句话,我们联想到怎样的景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使人感觉井井有条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秋风”比作“梳子” 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了辛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三 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朗读2.深入学习诗人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诗人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他想让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诗人极力想留住秋天,他想出的办法是将“黄叶悄悄地珍藏”,你们能想出留住秋天的其他方法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秋风显现了一下它的倩影后,一溜烟跑了它似乎也像跟孩子捉迷藏似的,又是打滚,又是奔跑,带着孩子来到了田野,来到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