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991130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目录序言1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2一、良好基础2(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2(二)城市建设管理取得新突破3(三)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4(四)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5二、发展趋势8三、发展机遇9四、主要挑战10第二部分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原则11二、核心发展战略12三、主要目标13第三部分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15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5(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15(二)科学规划发展布局17(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21(五)加强区域

2、合作与对外开放22二、扩展社会公共服务22(一)优先发展基础教育23(二)加快发展卫生事业24(三)繁荣文化事业25(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26(五)提高公共服务效率27三、加强社会和谐建设27(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28(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29(三)促进人口健康发展30(四)着力建设和谐社区31(五)提高公共安全水平32(六)创建全国文明城区33(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4四、优化城市功能配置35(一)提高城市管理效能36(二)保护古都历史风貌37(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9(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区40五、建设创新型城区41(一)实施文化强区战略41(二)加快步入信息社会进程42(三)实施人才强区

3、战略43(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44第四部分规划实施45一、加强统筹协调45二、落实专项规划45三、搞好滚动衔接45四、制定配套政策46五、扩大公众参与46六、规划实施调整46traffic structure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meet the are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vel needs of the people,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travel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new developments and changes,

4、 it is imperative to provide a large volume of rail traffic. 2,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optimization of urban2序言从2006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时期,是东城区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建设努力缩短“高位平台盘整期”、实现全面跨越的关键阶段,同时更是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阶段。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

5、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指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中共东城区委关于制定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栏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划的功能发展规划,是政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做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发展规划具有显露信息、协调政策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等基本功能。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将中长期发展“计划”改为“规划”,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良好基础2001年1月,东城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以邓小平理

7、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二三六三”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和谐社区,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过去五年成为东城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区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显著的时期。(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7.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0亿元,分别是“九五”期末的3.3倍、2.1倍、2倍。“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1.9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

8、化。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13%、87%调整到5%、95%;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5%提高到58%;产业聚集态势初步显现。经济功能区建设成果显著。王府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基本建成,实现由单一的购物功能向购物、旅游、娱乐、餐饮等综合功能转变。东二环交通商务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海油等13个大型企业总部相继落户,为东城经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传统文化旅游区建设有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促进作用逐步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9、。引进外资企业378家,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8.99亿美元,外商投资进一步向现代服务业聚集;成功举办“王府井国际中学生音乐节”等活动。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不断拓宽政务公开范围;建立并不断完善“一口一网一集中”的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模式;坚持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实施企业家日、中小企业讲坛、企业绿卡等行之有效的优化发展环境措施;基本完成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筹建工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二)城市建设管理取得新突破城市管理取得根本性突破。创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新模式运行一年以来共结案城市管理问题2.5万余件,处理能力是过去的5.4倍,城市部件和事件问题处理时间明显

10、缩短。危改和风貌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危改投资额累计达到119.2亿元,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分别是“九五”期间的5.2倍、5.3倍。运用成片危改、“微循环”改造等方式,相继完成了海运仓、东四、民安、育什、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试点改建和景阳胡同2号院等工程,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8.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3.8倍。完成了地铁五号线东城区地面拆迁工作和南北小街、金宝街、鼓楼东大街等23条道路改造,形成了“七横八纵”的交通干线网络,交通干线基本建成。建成了皇城根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地坛园外园等一批城市精品,城市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三)社会发展

11、迈出新步伐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制定落实中共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建立社区扶贫济困、为居民提供便利满意服务等七个社区工作机制以及社区的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等五个支撑体系。区、街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社区硬件建设,社区组织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活动用房全部达标(涉及危改的社区除外)。调整社区布局,建立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社区服务满意度达到78%。科技事业发展迅速。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网络建设方面,完成全区政务宽带网铺设与接入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高速多媒体宽带网。信息化应用方面,完成东城区电子政务信息服务

12、平台、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政务地理信息系统等9个平台和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示范校”建设;科普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十五”期间,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投入7.6亿元,完成二中、东直门中学、史家小学等6所现代化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推行学区化管理,实施“蓝天工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工程,推进素质教育,保持了基础教育的领先优势,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区”,确立为北京市“教育改革实验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通过举办周末相声俱乐部、地坛庙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市

13、场更加繁荣,与首都中心城区相适应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卫生投入逐年递增,“十五”期末卫生事业投入达2.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19.2%,年均增长17%。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2005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6岁,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等综合反映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全民健身工程169处,体育人口达到60%;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国民体质测试中心;10个街道全部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

14、上勇夺3枚金牌,实现了东城输送的运动员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竞技体育迈上新台阶。(四)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就业形势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9%。社会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平均收缴率达到99%,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5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74.3%,年均增长11.8%。完成东四三至八条煤改电工程,积极推进平房院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的社会安全感不断提高,连续被评为全国社会治

15、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和工作方式创新方面也硕果累累,集中体现在:一是形成了清晰科学的发展思路。“十五”期间逐步形成了“二三六三”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相继提出做精做强、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文化强区等一系列有效指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实践证明,“二三六三”发展战略是符合东城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为全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同奋斗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对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在全面分析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区委明确提出东城区已经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局面和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政治局面。通过深入研究东城区经济发展态势,又及时指出经济发展进入了“高位平台盘整期”。这些准确判断,为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关键,争取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创新创活力、务实促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取得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危旧房的“微循环”改造模式、“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等重大成果。创新创活力、务实促发展成为解决新问题、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