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监测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9824598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挖隧道监测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暗挖隧道监测方案目录1工程概况11工程概況1.2周边建、构筑物2施工监测目的、制定原则和编制依据2.1施工监测目的2.2施工监测方案的制定原贝y2.3施工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 3监测内容3.1监测总方案3.2监测仪器和设备4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4.1地表沉降、隆起监测4.2周围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4.3地下管线变形监测4.4初支收敛及隧道位移监测 4.5格栅内力监测4.6施工竖井的变形监测4.7 土体内部位移监测5测点保护6监测控制标准及预警值7监测反馈程序7.1数据采集7.2数据整理7.3数据分析7.4监测数据的反馈8监测组织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8.1保证措施8.2施工监测管理8.3施工监测人

2、员及设备配置9监测注意事项10应急措施1工程概况1.1工程概況1.2周边建、构筑物2施工监测目的、制定原则和编制依据2.1施工监测目的(1)认识各种因素对地表和土体变形等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 工参数提供依据;(2)预测地表变形的趋势,根据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 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3)了解暗挖隧道施工中地表隆陷情况及其变化规律;(4)检查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控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及其对 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减小施工成本;(5)建立预警机制,避免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6)了解围岩与结构物

3、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格栅的变形情况;(7)指导现场施工,保障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8)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暗挖掘进参数的选择 提供依据。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或隆起。2.2施工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监测方案以安全监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指标。根据监测对 象的重要性确定监测规模和内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较全面地反映实际工作状态。采用 先进、可靠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设计先进的监测系统。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 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在满足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 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按照国家现行的有

4、关规定、规范编制监测方 案。2.3施工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本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及合同中相应的规定、标准。3监测内容3.1监测总方案根据暗挖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及地面情况,结合暗挖施工特点考虑施工过程会对地层 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等的沉降。故根据区间隧道穿越建(构)筑物及地面情况,结合 暗挖施工特性

5、确定以下监测方案:(1)在暗挖掘进150m范围内,每10m设一断面,其中每一断面设9个监测点,并且在 线路中心线上方(含左右线)纵向每5m埋设一个监测点。(2)其余地段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埋点,一般间距2050m设1个监测断面,同时在线路 中心线正上方一般间距5m15m埋设一个监测点,在各监测断面中根据实际情况,分埋设主 副两种监测断面形式,即当线路中线周边属于敏感地段,诸如交通密集型道路,或高建(构) 筑物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则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埋设监测断面,此种情况下称为主断面; 反之,若线路(含左右线)上方均为空旷地段,或者仅单线上方属敏感地段,可根据实际情 况酌情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一般

6、较主断面情形下的断面监测点数少若干,同时断面间距 略长于主监测断面间距。(3)对距线路边线10m范围内的重点建(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进 行严密监测,一般是在此类建筑物桩基处埋设监测点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在建筑物房 体中上位置处设置监测标志,以便对房体倾斜等各类变化严密监测。在隧道沿线此类典型建(构)筑有:(4)隧道内的初支监测,在衬砌成形的格栅合适位置处标出监测标志,利用全站仪和 水准仪同时对格栅的三维坐标进行定时监测,防止格栅的上浮和沉降,同时对格栅进行净空 收敛监测。(5)竖井的变形沉降监测,在竖井四周埋设28个监测点位,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同时对其三维坐标进行定时监测。

7、至竖井封底后,各掌子面行进2050m后,竖井已逐步处于稳定的运营状态,故可适当的降低监测频率。3.2监测仪器和设备表1 暗挖道施工监测项目和仪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元件和仪器1地表沉降、隆起水准仪、塔尺2建(构)筑物沉降、隆起、水平位移、倾斜和裂缝水准仪、塔尺、全站仪和 反射片3管线沉降水准仪、塔尺4隧道衬砌三维位移(格栅的上浮和沉降)全站仪、反射片5周边收敛收敛计6竖井沉降变形监测水准仪、塔尺、全站仪、 反射片7土体内部水平位移测斜仪8不同深度地层位移水准仪、塔尺4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4.1地表沉降、隆起监测(1)测点布置暗挖施工会对临近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在隧道推进面附近产生接近椭球形的地面凹槽,

8、 在沿隧道中线的横断面来看,会形成所谓的沉陷槽;为此进行地面沉降和隆起监测具有重要 意义。为此,沿隧道中线一定间距布置一个地面变形监测断面,在横断面上根据实际情况布 置测点,监测范围约为40m,即布置9个点,其中在隧道中线上各布置一个点,根据本工程 情况,沿线路中线监测断面的间距取为1030m。每个点位埋设一根大约0.7m长的光圆钢筋,顶部略微底于地面。埋设时在地面钻挖一 个直径10cm左右,深70cm的柱状孔,在孔中灌入砂及木屑插入钢筋。钢筋头低于半刚性路 面层表面5mm,并在旁边用红色油漆标注点(2)监测仪器沉降监测采用DSZ2水准仪(加测微器)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1mm监

9、测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较差不宜超过0.5mm,监测完成时要闭合至控 制水准点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 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频率:掌子面前后小于等于20m时测12次/天;掌子面前后小于等于50m时测1次/2 天;掌子面大于50m时测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4.2周围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主要根据地面建(构)筑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地面建(构)筑物结构形式及基础类型、地 层条件、施工方法等,对沿线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做出的预测。在 建(构)筑物周围设置测点,观测暗挖穿越前后建(构)筑物

10、发生的不均匀水平位移和倾斜以及 由于变形而产生的裂缝,据以判定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在掌子面附近 每天进行及每周进行后期观测直到沉降稳定,当建(构)筑物的某一部位或构件变形过大时, 迅速采取有效的维修加固措施,确保建(构)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1)测点布置暗挖施工会引起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都会危及周围建筑物的 安全,为全面了解施工引起的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并能根据监测信息实时的调整施工 参数,以确保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期间内对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进行观测,测 点结构图参见下图,周围建筑物监测点宜根据现场踏勘确定。测试仪器沉降监测采用D

11、SZ2水准仪(有测微器)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1mm; 平面位移监测采用TOPCON722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级,距离为2mm。(3)监测方法沉降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施测,每次测量时直接用基本水准点(控制点)作单点引 测。房屋的倾斜监测倾斜观测采用垂线投影法,每次观测时将仪器置于倾斜观测基本点上, 照准建筑物顶部标志,在垂直方向上向建筑物底部对应的标志处打出垂直线,直接在底部的 钢尺上读取倾斜值,读至1.0mm。为了避免仪器误差,每次观测时分别用经纬仪的盘左和盘 右两个位置做向下投点,分别读取倾斜值,取算术平均值。频率:掌子面前后大于100m时1次/天;大于50m时1次/2天;

12、大于20m时1次/天, 小于20m时测2次/天;暗挖通过时23次/天;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4.3地下管线变形监测(1)测点布置针对暗挖隧道区间沿线的城市管线,对在开挖影响区域内的重要管线进行重点监测,管 线监测点布置形式为直接测点结构布置直接测点时将测点布置处的管线暴露,在开挖管线过程中遇困难不能布置时,通过 地表的变位来反应管线的变位。依据有关规定,管线的测点间距约为15m,尽可能在管线的 检查井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各地下管线的测点布置详见附图,在测试点位的设置上,采用按与隧道走向垂直方向呈 断面布置,断面间距为15m。根据我标段区间现况条件,各管线均埋设间接地表点,加盖

13、保 护,测点间距及监测频率等根据管线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整。测试仪器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加测微器)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1mm;平面位 移监测采用TOPCON722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级,距离为2mm级。监测方法每次观测宜形成闭合或附合观测路线,同时工作中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各限差要求进行测 量,并符合国家二等水准的各项精度要求;平面位移观测采用小角度法或视准线法进行。频率:掌子面前后小于20m时测12次/天;掌子面前后小于50m时测1次/2天;掌 子面大于50m时测1次/周。4.4初支收敛及隧道位移监测衬砌格栅检测:在衬砌格栅时,及时测量衬砌的中心偏差和格栅的上浮和下沉。测量频

14、率1次/天,当格栅上浮较大时将加大监测频率。保证每榀都能测到,并测定待测榀的前端面。 断面中心的位置,如果是在曲线段时,可以通过测量出来的格栅中心的大地坐标,然后在CAD 里,通过作CAD里事先绘出的隧道轴线(空间)的垂线就可以计算出格栅中心的偏差。相邻 格栅测量时重合测定约10榀,格栅平面和高程控制在15mm之内。衬砌格栅检测采用铝合 金尺,通过测量铝合金尺的中心坐标来推算格栅中心的坐标,测量时,铝合金尺一定要通过 水平尺置平。计算格栅中心偏离隧道轴线时,在直线上可以通过建立施工坐标系,通过测量 出来的施工坐标就可以直接判断。表2隧道内各项变形测量项目的测量频率(d为天数)变形速度(mm/d

15、)施工状况测量频率(次/d)10距工作面1倍洞径2/1105距工作面12倍洞径1/141距工作面25倍洞径1/2745格栅内力监测在喷设混凝土格栅时,即把钢筋焊接入钢格栅片内的钢筋里。沿隧道圆周环向,每45 埋设一对,每个内力观测断面共埋设16只。4.6竖井的沉降变形监测为了保证在隧道施工阶段竖井的稳定,我部决定做竖井锁口圈梁顶和结构侧墙水平位移 监测。其监测点布置图如竖井施工监测平面图在梁顶埋设钢筋头,在主体结构侧墙埋设 钢钉,并在桩身每5m贴反射片布成一个横断面。采用的测量方法是水平角观测法:在测站 上直接观测观测点和后视固定点的夹角,以所测角值和距离计算梁顶和结构侧墙的水平位移 值。监测频率是1次/7天,以确保基坑支护和周边环境安全为宗旨。当出现位移速率异常时, 将加大监测频率及时报警。当出现裂缝的时,我部还会增加裂缝监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频率:每周一次。4.7 土体内部位移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