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80422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王益俊摘 要: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档案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文化资源,本文在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探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进而更充分地实现档案的价值。关键字:档案 文化 资源开发1、相关理论研究综述档案界对档案文化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解读档案文化。其中,陈智为在1989年出版的档案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就档案与文化的关系做了系统地论述1;王英玮的档案文化论2,任汉中的中国档案文化概论3均全面地阐

2、述了档案文化的相关问题;冯子直在论档案文化一文中谈论了档案文化的内涵和外延4。相关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对档案文化价值的大讨论,潘连根等人在档案文化及其实现中,对档案文化进行分类,探讨了档案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5。第三个方面是对作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主体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的研究,姜之茂在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新探一书中,总结了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包括保存历史遗产、维护历史本源、兴经济、推民主、盛科研、助教育等6;马学强认为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包含:文化记忆、文化传播、文化存储、文化教育、文化发展、文化休闲等 7。2、档案文化资源概述2.1、档案文化资源的概念周在刚在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一文中

3、指出:文化资源包含前人所创造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库,今人所创造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形式库,以及作为文化活动设施与手段的文化载体库等;可供主体利用和开发,并形成文化实力的各种文化客观对象;精神内涵是其主要存在的形式,文化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多次开发和利用。8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分析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特性:首先,档案是历史的详实记录,是一种精神内涵与物质载体的契合,是作为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客观对象,不同主体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开发利用;其次,档案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档案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之根”,无声地记录着它们的曲折“身世”,寄托了人类对历史无尽的情感,没有档案,人类宝贵的精神文明将成为

4、浮萍,无法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足迹,造成精神文明传承的断层; 第三,档案文化资源不单单是指其档案本身,还有我们围绕档案构建的馆舍,增加的设施设备,配备的人员,形成的独特制度、价值观、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活动等等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资产都属于档案文化资源;最后档案具有历史性、永久性,因此,人们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对档案资源进行多次开发利用。档案界目前对档案的文化资源性质越来越关注,在对文化资源和档案文化资源性质的解析基础上,我们可以定义档案文化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文化生活所需,能够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其开发利用形式多样的各种载体、各种形式的档案以及拥有档案性质的其他产物。2.2、档案文化资源的类型从不

5、同的角度,档案文化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形成的时间、主题、区域等标准均可分成不同类型,这里从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面进行简略地区分。2.2.1、教育资源。中华文化一直蕴含着文治教化的真谛,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教育公众,档案既是文化资源之一,教育功能首当其冲。档案以第一手材料真实地记录了人们谱写历史的点点滴滴,鲜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姿态,其原真性毋庸置疑,因此拥有强大的感召力,若是能有效的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定能在发展民族自强、自信,在促进人们了解其自身发展和建立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2.2.2、科研资源。无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还是研究物质类型、结构、

6、属性和运动形式的自然科学,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过去,探寻未知。可前不见古人,何以晓前人之事,档案的出现,衔接了这种断层,以其浩博、广泛、系统地材料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的素材。2.2.3、创作资源。文艺创作的灵感多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可一人之力何以看尽世间百态、人生沧海,自然需要从他人的故事中去寻求创作的元素,再经过提炼加工、润色后形成作品。近两年火热的穿越剧、后宫剧就是最好的证明,清廷档案中,后宫秘闻、立储风云、君臣争斗,大至开疆扩土,小到饮食习俗,都有详实的记载,为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2.4、民族文化资源。从历史研究来看,少数民族的档案是由各族同胞自己直

7、接完成的,最真实地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原貌,是学者们研究少数民族历史不可或缺的材料,例如黄金史以佛教学说阐述宇宙的形成、人类的出现、以及印度、西藏王统脉络与蒙古历史的“关联”,记述了成吉思汗的事迹和传说,以及从窝阔台、忽必烈到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睦尔的世系,妥欢帖睦尔的失国、北走,直至林丹汗即位约270年的历史,某些记载可以补正汉文史籍关于蒙古历史记载的不足与讹误。2.2.5、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包括文化服务业和相关文化服务业,其中文化服务业包括:文化艺术服务行业;新闻服务业;出版服务;广电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和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服务业包括:文化用品、相关设施设备、文化生产用品

8、及文化产品的市场销售。可以说,档案可以和绝大多数的文化产业部门擦出火花,形成产业资源。当前,档案在文艺创作等众多领域中都有发挥价值的实例。2.3、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档案学理论一般认为:开发是发掘档案中蕴藏的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任务主要在于寻找和获取较为集中、系统或有特定价值的档案信息9。而“利用”的基本任务“则在于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为档案用户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材料。”9这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又是彼此衔接、彼此促进的;档案的信息开发和档案的提供利用,是路和灯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制约因素,我们一直不够重视档案的文化价值,更别谈其文化资源性质。对档案文化资

9、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其一是能充分地实现档案的文化价值。人们对档案的价值知之甚少,是致使用者极少的首要原因,只有对档案实行文化性的开发利用,通过宣传产品和服务,让人们渐渐地熟识档案,认识到档案的文化资源价值,才能促使档案事业得到重视,为实现档案文化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3、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开发利用是发掘资源的用途,使档案文化资源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过程。对档案文化资源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发挥档案文化资源价值,使资源实现增值,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社会影响。笔者探寻和总结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5种模式,以期更好地开发档案文化资源,为积极走出去、主

10、动服务社会的档案工作实践提供参考依据。3.1、大编研模式档案馆的编研工作,是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制档案馆内的参考资料,编纂公布档案文献和参加编史修志,并利用档案撰写文章和论著。10目前,我国档案编研工作普遍是无编研、编而不研、小众编研(政治选题),这与公众的文化需求不对口,无法产生大众影响。所以必须要从各方面实现突破,首先编研范围上不在局限于馆藏,编纂者也不再限定在档案工作者,同时编研的题材、形式等尽量靠拢百姓,贴近公共事件,贴合大众,重视和外部文化产业公司的合作,传播方式数字化、多样化,采用强调研究水平的大编研形式。如四川档案局

11、在汶川地震后整理的双流县“512”汶川地震专题全宗,上海档案馆举办的档案春秋杂志,扬州市城建档案馆编辑出版的扬州民国建筑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3.2、新展览模式近年来,档案展览显然已经是不少档案馆十分关注的社会服务方式,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推出精品,从展出规模、展览主题、展品档次等方面都推陈出新。国家档案局和中央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走进记忆之门中国档案珍品展”,甄选了全国20多家档案馆的奇珍异宝,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巡回展览,令人大饱眼福,堪称一次档案的文化盛宴。但从全国档案部门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来看,我国档案展览中还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完善:首先,要更走进公众生活。纵观目前的档案展,政治、纪

12、念主题较多,但文化休闲,日常生活主题不足,今后在展现档案文化风采方面应做大胆的尝试。其次,布展方式走向体验化。传统的展览以陈列为主,缺乏互动,观者可以直接参与的项目很少见。档案馆可以将各种新技术用到档案展览当中,从风格、艺术、服务方式等方面追求互动体验。最后,要利用网络展览。在互联网时代下,整合提升档案馆软硬件资源,利用网络开展档案展示会成为不错的选则。3.3、广活动模式在档案馆的传统职能中,除了档案展览之外,直接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很少。但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档案馆开展的各种档案文化活动是档案馆融入社会、宣传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中心的有效方式。比如在馆内可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档案专家咨询、各类文化专

13、题活动和休闲活动,这些方式易操作,社会关注度较高,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像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档案见证北京”的系列讲座,2010年共设6场讲座,分别为“清宫档案解读:雍正皇帝”、“档案中的北京五四”、 “石室金匿皇史窥:我国古老的档案库”、“老报业见证老北京市民生活”、“五十年代十大建筑确定始末”、“档案见证欧阳山尊的艺术生涯”。2011年讲座数量增加到12场,2012、2013年都在继续举办,深受市民喜欢。馆外可以通过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参与重大的社会事件,扩大档案对公众的影响。3.4、商品化开发模式资源通常都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档案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体现就是档案文化商品。众所周知公立档案部门

14、长期受困于经费问题,如果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一些商业尝试,既能为社会贡献社会效益,也能为自己获得一些经济效益,不但对于的档案部门,同样对于需要这些文化商品的组织和个人都是一件好事。就目前情况看,档案部门通过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的文化产品如下:出版图书、报刊;制作电视片、纪录片;制作音像制品;周边文化产品。其中周边文化产品指的是围绕档案、档案馆所生出的有一定纪念性的文化商品,收费的文化设施和服务等。例如近几年来知名作家、摄影家和专业影碟公司合作,编撰出版的明清两朝深圳档案文献演绎、民国时期深圳档案文献演绎等图书;上海市档案馆与永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制作的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

15、中央档案馆相继推出了共和国脚步、南京大屠杀秘密档案、共和国的记忆等音像制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3.5、信息服务模式档案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有很多,首先是档案部门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媒体工作中,为其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帮助媒体机构对某些热点新闻作深度分析,以此来提高新闻编制质量,既可以为媒体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打击社会谣言,维持社会。第二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档案部门熟悉档案,但缺乏开发资本及产业的经验和条件;相对的,文化产业企业有技术和资本,也懂市场运作,但对档案文化资源的理解欠缺。双方需要在合作中探索深入开发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出版开发的新思维、新手段。就目前情况看,知识产权服务中包括的咨

16、询、检索两项具体业务与档案部门的专长相关。在不影响保密的前提下,由这个组织对辖区内各个社会组织所保管的知识产权档案进行调查、统计、编目,产生地区知识产权档案总目录和分专业目录,并建立数据库。有偿提供给利用者检索、查询,帮助利用者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第三是为广电行业提供信息服务,档案人员应该关注社会文化热点,从广电产业视角入手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的整理,不管是自行开发,还是和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一起探寻档案文化资源和社会各阶层文化需求之间的切入点,积极主动的用广电方式去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最后是为文艺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例如:纳西族东巴经中有称为“嗟姆”的舞谱,对纳西族各类舞蹈的姿态、场位、路线、造型、动律以及配舞乐器的用法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和完整的记录。4、结语档案承载了人类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