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知识讲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54798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态分析(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步态分析(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步态分析(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步态分析(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步态分析(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态分析(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态分析(知识讲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步态分析第一节概述一、步态分析的目的1. 确定异常步态的障碍学诊断。2. 确定异常步态的程度。3. 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假肢、矫形器对步态的影响。二、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症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瘫,帕金森病。2骨关节疾病与外伤:截肢,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炎,软组织损伤。3. 下肢肌力损伤: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4. 其他如疼痛。二禁忌症1. 严重的心肺疾患。2下肢骨折未愈合。第二节正常步态一、步行周期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 分为:1. 站立相stance phase 62%:又称支持相,为足底与地面接触

2、的时期。2. 迈步相swing phase 38%:又称摆动相,指支持腿离开地面想起摆动的阶段。二、正常步行周期的基本组成一双支撑期和单支撑期双支撑期12%: 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前双腿与地面接触的时期。每一个步行周期中,有两个双支撑相,即负荷反应期和站立末期。二步行周期分期1 首次着地指足跟或足底的其他部位第一次与地面接触的瞬间,此时骨盆旋前5度,髋关节屈曲30度, 膝和踝关节中立位。正常人首次着地方式为足跟着地,病理步态时表现各异:脑瘫患儿可出现脚掌着地,脚后跟 疼痛患者可见足底外侧缘或内侧缘着地。2. 负荷反应期承重期一一双支撑期指足跟着地后至足底与地面全面接触的一段时间,即一侧足

3、跟着地后至对侧足趾离地。 此时,膝关节屈曲到达站立相的最大值。3. 站立中期指从对侧下肢离地至躯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时。4. 站立末期指从支撑腿足跟离地到对侧下肢足跟着地。5迈步前期 双支撑期指从对侧下肢足跟着地到支撑腿足趾离地之前的一段时间。6. 迈步初期从支撑腿离地至该侧膝关节到达最大屈曲时。7. 迈步中期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退与地面垂直时。8. 迈步末期指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之前。三、时空参数一步频与步速1. 步频 cadence步数/min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约为95 125步/min。2. 步行速度 velocitym/s 单位时间内行走

4、的距离。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5m/s。步速m/s=跨步长mX步频步/min120二步长与跨步长1 .步长 step lengthcm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见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距离 正常人约为75cm。偏瘫患者:健侧步长缩短,患侧步长延长。2.跨步长 stride length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约为150cm。三步宽与足偏角1 .步宽 stride width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2. 足偏角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方向所成的夹角。四、行走运动学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变化及参与的肌群步行周

5、期关节运动角度参与肌群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首次着地足跟着地5旋前30屈曲0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承重反应足放平5旋前30屈曲015。跖屈 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站立中期 中立位30屈曲0背屈3腓肠肌、比目鱼肌站立末期足跟离地5旋后010过伸背屈15腓肠肌、比目鱼肌、股四头肌、髂腰肌 迈步前期足趾离地5旋后10过伸0跖屈20迈步初期加速期5旋后020。屈曲2010跖屈 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迈步中期 中立位2030屈曲10跖屈0胫前肌迈步末期减速期5旋前30屈曲0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第三节定性分析法一、分析步骤一了解病史包括既往手术、损伤、神经病变等病史,有无疼痛,肌无力,关

6、节不稳。二体检重点在腱反射和病理反射、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痛觉/本体感觉、 压痛、肿胀、皮肤状况(溃疡/颜色)等。三、步态观察二、观察内容与方法一、观察内容1 .步态的总体情况 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躯干在行走中 的趋向性,上肢摆动、患者的神态表情、辅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2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特点3. 观察身体各部位的情况骨盆、髋、膝、踝关节的活动情况。步态临床观察要点步态内容观察要点步行周期时相是否合理,左右是否对称,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步行节律节奏是否匀称,速率是否合理疼痛 是否干扰步行,部位、性质与程度与步行障

7、碍的关系,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肩、臂塌陷或抬高,前后退缩,肩活动度降低 躯干前屈或侧屈,扭转,摆动过度或不足 骨盆 前、后倾斜,左、右抬高,旋转或扭转 膝关节 摆动相是否可屈曲,支撑相是否可伸直,关节是否稳定 踝关节是否可背屈和蹠屈,是否下垂/内翻/外翻,关节是否稳定 足是否为足着地跟,是否为足趾离地,是否稳定 足接触面足是否全部着地,两足间距是否合理,是否稳定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 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足矫形垫或 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第四节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借助于专用设备对

8、步态进行分析,为评定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数据。一、运动学分析 一时空参数1. 步态的距离参数测量距离参数包括:步长、跨步长、步基、足夹角。方法:足印法传统,步态垫足底开关、视频系统,压力传感器。 结果记录与分析:左右步长不等:提示对称性破坏步基和或足夹角减小:提示稳定性下降在进行分析前,需将跨步长/下肢长,步长/身高进行统一归一化处理,使不同的患者之 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2. 步态的时间参数测量时间参数包括: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时间、同侧站立相和迈步相的时间及其比例、左 右侧站立相或迈步相之比,站立相各分期发生时间及所占时间百分比。结果记录与分析:步频:反映步态的节奏性和稳定性站立相与迈步相时间之

9、比:评定步态的对称性左右迈步相时间之比:评定步态的对称性二关节运动角度测量技术包括:直接测量电子角度计和成像测量技术多次曝光照片、数字视频技 术方法:在关节处取相应的标志点,光点轨迹采样,系统处理。作用:客观地评定步行中关节功能障碍的部位,出现的时间和程度,进而指导康复治疗。二、动力学分析测量内容包括:地反力、关节力矩、人体重心、肌肉活动等。因价格昂贵,临床上较少使用。三、行走能力的评定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 FIM评分采用7分制,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为1分。得分的高低以患者独立的程度、对于辅 助具或辅助设备的需求以及他人给与帮助

10、的量为依据。评分根据行走的距离和辅助量两方 面。7分:完全独立一一不用辅助设备或用具,在合理的时间内至少能安全地步行50m。6分:有条件的独立一一可独立行走50m,但需要使用辅助具下肢矫形器、假肢等, 行走时需要比正常长的时间并考虑安全因素。5分:可以步行50m,但需要他人监护、提示及做行走前的准备工作。患者不能独立步行 50m时,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管有否使用辅助设备或辅助具,能步行17m到达室 内生活的功能水平。4分:最小量帮助一一步行时需要他人轻轻地用手接触或偶尔帮助。患者至少能独立完成 275%的50m行走动作。3分:中等量帮助一一步行时需要他人轻轻地上提患者身体。患者至少能独立

11、完成50% 74%的50m行走动作。2分:最大量帮助 患者至少能独立完成25%49%的50m行走动作。仅需一人的帮助。 1分:完全帮助一一患者仅完成不足25%的50m行走动作。需要2人的帮助,不能行走17m。第五节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一、疼痛特征:患侧下肢站立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步速下降。1. 髋关节疼痛:患侧肩关节下降、对侧肩关节抬高、躯干向对侧过度倾斜等代偿动作使身 体重心越过疼痛关节以减少对关节面的的机械性压力以减轻疼痛。2. 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轻度屈曲,可降低关节囊的张力,足尖着地代替足跟着地。3. 足前部疼痛:踝关节跖屈减少,足趾离地动作消失。4. 踝关节或足后部疼痛:首次着

12、地时,足跟着地消失,以足尖或足的内、外侧代替。二、肌无力一臀大肌无力1. 臀大肌作用:伸髋及脊柱稳定肌在足触地时防止身体重心过分向前而摔倒。2. 肌力下降时表现:躯干在整个站立相始终保持后倾,双侧肩关节后撤,从而形成挺胸凸 腹的臀大肌步态。3. 机理:臀大肌肌力减弱时,其作用改由棘旁肌代偿,导致在足跟着地后,为了防止摔倒, 棘旁肌收缩将髋关节向后拽,使身体的重力线落在髋关节的后方而将髋关节锁定于伸展位。4代偿:单纯的臀大肌肌力减弱可由腘绳肌收缩代偿而使步态接近于正常。临床上,如果 S1神经根受损,则腘绳肌和臀大肌同时受损。二臀中肌无力1. 臀中肌作用:髋关节外展,起到稳定、支持骨盆的作用。2.

13、 肌力下降时表现:一侧:Trendelenberg步态,即患侧处于站立相时,健侧骨盆下降,患侧骨盆向侧方突出,躯 干向患侧代偿性倾斜,患侧肩关节下掣,髋、膝屈曲增加,踝关节背屈增加。双侧:上下左右摇摆,故称鸭步。三髋关节屈肌无力屈髋肌是摆动相主要的加速肌,其肌力降低造成摆动相肢体行进缺乏动力,只有通过躯干在 支撑相末期向后,摆动相早期突然向前摆动来进行代偿,患侧步长明显缩短。四股四头肌麻痹1. 股四头肌参与的三个时期:迈步相末期一一伸展小腿站立相 离心性收缩,控制膝关节屈曲度足趾离地后 启动下肢向前迈步2. 股四头肌麻痹,主要表现为对足跟着地期的影响。此时,臀大肌收缩保持股骨近端位置,小腿三头

14、肌收缩保持股骨远端位置,从而将膝关节锁 定在过伸位。3如同时伴有髋关节伸肌无力,有些患者在足跟首次着地期和站立相时,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以助膝关节伸展。4膝关节反复过伸将极大地增加膝关节韧带和关节囊负荷,导致损伤和疼 痛。五胫前肌无力1. 胫前肌作用:踝关节背屈。2. 表现 胫前肌无力时,在足触地后,由于踝关节不能控制跖屈,所以支撑相早期缩短,迅速进 入支撑相中期。胫前肌麻痹时,患者在摆动相出现足下垂,导致下肢功能性过长,往往以过 分屈髋屈膝代偿跨阈步态,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足尖先接触地面,多见于腓总神 经麻痹患者。 同时和合并有屈髋肌无力或下肢痉挛则表现为足趾拖地行走,同时伴有髋关节的外展、

15、 外旋。六腓肠肌无力1. 腓肠肌作用:站立相末期产生蹬离动作,促使腿向前摆动。2. 腓肠肌无力时表现:蹬离动作的爆发性减弱,身体前移力量减小、运动减慢,减慢了下 肢向前迈进,从而导致步幅缩短,步行速度下降。三、畸形1. 髋关节屈曲畸形在支撑相中后期:如果畸形为单侧,对侧下肢呈现功能性过长,采用抬髋 行进或躯干倾斜以代偿摆动相的廓清功能,步长缩短。2. 膝屈曲较少见,一般为骨关节畸形或病变造成。患者在支撑相和摆动相都保持屈膝姿势。患者在 支撑相时必须使用代偿机制以稳定膝关节。由于患者在摆动相末期不能伸膝,致使步长缩 短。3. 膝僵直支撑相晚期和摆动初期的关节屈曲角度40度正常为60度同时髋关节屈曲程度及时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