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考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954509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自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自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自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自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自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自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自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自考题-22(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第I部分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 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分数:2.00)A. 自我肯定的需要丿B. 包容需要C. 情感需要D. 支配需要解析:考点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解析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 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2. 在 20 世纪初,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社会学家是(分数:2.

2、00)A. 库利丿B. 沙赫特C. 赞威克斯勒D. 舒茨解析:考点 自我肯定需要解析 在 20 世纪初,社会学家库利发现,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先从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3. 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又称之为(分数:2.00)A. 信息源B. 通道丿C. 目标靶D. 反馈解析:考点 人际沟通的基本模式解析 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障碍和沟通背景。通道主要指沟通信 息的传送方式。4. 讲话风格是属于(分数:2.00)A. 言语沟通B. 非言语沟通丿C. 身体语言D. 表情解析:考点 人际沟通的类型解析 讲话风格是属于非言语沟通的类型。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表情、眼行为、身体语

3、言或身体动作、 服饰、讲话风格和人际空间。5. 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分数:2.00)A. 情感表露丿B. 服装C. 距离D. 讲话风格解析:考点 人际沟通的类型的相关知识解析 人际沟通包括言语沟通类型和非言语沟通类型。身体语言大致可分为象征、说明、调节和情感表露 四类。6. 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分数:2.00)A. 群众B. 正式组织C. 统计集合D. 群体丿解析:考点 群体的概念解析 我们通常将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称作群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 动。7. 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的现象

4、被称为(分数:2.00)A. 社会助长丿B. 社会惰化C. 去个体化D. 社会干扰解析:考点 社会影响中社会助长的概念解析 社会助长是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的现象。8. 于1963 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 特瑞普里特B. 费斯廷格C. 阿希D. 米尔格拉姆丿解析:考点 服从的相关知识解析 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于1963 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这项研究是 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的实验之一。9. 心理健康就是指(分数:2.00)A. 没有心理疾病B. 有正常的智力水平C. 知、情

5、、意、彳丁、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VD. 乐于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解析:考点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解析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指知、情、意、丁、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10.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 压力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B. 挫折不仅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会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C. 对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 VD. 生活中的压力源只存在于人们自身解析:考点 压力的相关知识解析 对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的评估,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因为个体对事件的解释不同,应 对方式也不同。11.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

6、大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 经验B. 认知C. 性格D. 心态丿解析:考点 影响压力的因素解析 影响不同的人压力感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性格以及环境等方 面。12.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各种反应,下列可能出现的反应是(分数:2.00)A. 攻击行为B. 冷漠或幻想C. 心理防御机制D. 以上均正确丿解析:考点 挫折后的反应解析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反应,如攻击行为、冷漠、幻想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13. 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压力应对方法的是(分数:2.00)A. 放松训练B. 调整情绪C. 依赖药物丿D. 接受心理辅导解析:考点 应对压力

7、的策略解析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对于压力,不良的应对方法有依赖药 物和酗酒抽烟。14. 下列关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B. 心理防御机制均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丿C.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D.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解析:考点 心理防御机制解析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 在多数情况下,人会感到困扰、不适应,体验到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

8、地唤起心理 防御机制起作用,以达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且可为人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提供时机。 在这个意义上说,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是积极的,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从而影响了个人对环境的 适应,就会起到消极效果。15. 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分数:2.00)A. 广场恐惧症B. 社会恐惧症C. 特殊恐惧症丿D. 高空恐惧症解析:考点 恐惧症的不同类型的相关知识解析 特殊恐惧症是指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景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16.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

9、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分数:2.00)A. 普遍性丿B. 阶段性C. 渐进性D. 适合性解析:考点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解析 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 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因此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 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普遍性。17. 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的 年龄为(分数:2.00)A. 27岁丿B

10、. 02岁C. 712 岁D. 11、12 岁以后解析:考点 儿童期的身心发展解析 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道德品质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 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是不成熟的, 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18. “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这是儿童哪方面得到发展的结果?(分数:2.00)A. 认知发展B. 个性发展C. 社会性发展丿D. 行为习惯发展解析:考点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解析 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 掌握社会认

11、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男孩像男孩,女孩像女孩”,这是儿童社会性得到发展的结果。19. 学校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不包括(分数:2.00)A. 教科书B. 教师C. 同伴群体D. 家庭成员丿解析:考点 学校教育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解析 学校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发生重要影响的渠道主要有三项,即教科书、教师、同伴群体。20.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究儿童的(分数:2.00)A. 道德理解水平B. 道德判断水平丿C. 道德推理水平D. 道德认知水平解析:考点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知识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

12、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在柯尔 伯格看来,儿童指出的理由(即儿童的推理思路)是根据其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 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二、第II部分 非选择题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12.00)21. 群体极化分数:3.00)正确答案:()解析: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 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22. 群体思维(分数:3.00) 正确答案:() 解析: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 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

13、做群体思维。23. 心理健康(狭义)(分数:3.00) 正确答案:() 解析: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 适应社会。24. 压力源(分数:3.00) 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 称为压力源。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0.00)25. 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分数:5.00) 正确答案:() 解析: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第一,强调本能作用 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和主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

14、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第二,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 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第三, 个体通过与他人交往,通过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界定自己,形成自我概念。26. 分析去个体化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分数:5.00) 正确答案:() 解析:(1)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 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 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

15、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 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群体的规模越大,气氛越强烈,越易于引发人的去个体化状态。(2) 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匿名性。个体在匿名状态下,个人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不被标识,于 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意识就降低了,认为没有人能够对自己进行评价,因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就会 失去控制。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 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 而降低了自我意识。27. 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对群体决策造成什么影响?(分数:5.00) 正确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