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9292961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环境事业,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2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2)掌握

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熟练的实验技能,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交流和文章撰写,具有良好国际视野。3)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工作。3培养方式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本)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

3、体讨论。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鼓励跨学科导师团队指导和跨学科博士课题研究。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以下6个:1. 水污染防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 水化学与环境功能材料 3. 城市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 4. 大气污染形成机制与防控 5. 区域环境污染防控与生态工程 6. 环境系统模拟预测与规划管理 4培养年限硕博连读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本博连读生培养年限一般为45年,本科为本校的直博生若已在本科期间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并提前进入研究课题的,培养年限可以为4年。特殊情况下,经审批硕(本)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长至6年。硕(本)博连读研究生不进行独立的

4、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不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5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硕(本)博连读研究生的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学分分配见表1,其中学位课为21学分,选修课为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学科核心课目录见表2,选修课目录见表3。学生需要至少选择2学分的全英文授课课程(包含共建课及暑期课等),学术写作为必修课。学位课程为考试课程,选修课程为考查课程。硕(本)博连读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1.5年内完成,特殊情况下不超过2学年。表1环境科学与工程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学分要求类 别课 程学 分备 注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硕士)3必修,由学校统一安排博士政治讲座第一外国语(博士)2学术学位硕士研

5、究生和博士生学科核心课(基础理论课、学科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 16数学课2学生在表2中选择课程学习,超出18学分部分计入选修课成绩。选修课学科或跨学科选修课8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课程学习。环境学科推荐课程目录见表3。学科前沿专题课素质提升课必修环节综合考评1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开题1由学院组织学位论文中期1由学院组织学术活动11. 参加4次学术交流;2. 或1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表2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本)博连读研究生核心课程目录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课内/实验上机学分开课时间数学课1S0612065Q数值分析B322秋S0612034Q数理统计322秋学科基础课2EN64001现代环

6、境化学322秋EN64002现代生物学322秋EN64003生物化学36/123春EN64004环境与生物统计学322秋学科专业课EN64101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322秋EN64102E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322秋EN64103传质过程学322秋EN64104现代检测技术322秋EN64105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方法322秋EN64106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设计322秋EN64107环境大数据挖掘系统方法16/162春注:1. 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数学基础课清单目录中其它课程,代替本目录中数学课。 2. 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数学基础课清单目录中其它课程或

7、选择其它学院开设的优秀学科基础课为作为学生的学位课,选择外院学位课替代本院课程需要导师申请报学院审批。表3 硕(本)博连读研究生选修课程目录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课内/实验上机学分开课时间素质提升EN65101学术写作(本博硕博连读必修)322春EN65102科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241.5秋水气固污染控制模块EN64501生化反应器原理与设计161秋EN64502难降解有机物的特性与控制技术161春EN64503新概念节能污水处理技术161春EN64504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161秋EN64505空气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161秋区域环境与规划管理模块EN64601环境规划与评价161秋E

8、N64602环境地理信息系统16/162秋EN64603环境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161秋EN64604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规划161秋化学与检测模块EN64701环境纳米材料161春EN64702纳米表征及其在环境检测分析中的应用161春EN64703分子结构分析方法161春EN68001综合实验I161春EN64809电化学理论与技术161春EN64810环境微波化学技术161春EN64704E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s161秋学科前沿专题课EN74001污水深度净化与资源回收技术161秋EN74002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管理与技术161春EN74003新能源与节能

9、减排技术161秋EN74004环境微生物过程理论与优化技术161秋EN74005现代生物学分析理论与技术161春EN74006空气污染物行为分析与研究技术161秋跨学科补修EN64901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水)160秋EN64902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气固)160秋有关说明(1)学位课学位课总学分为21学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博士)、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核心课和博士研究生学科核心课等。1)思想政治理论,完成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博士政治讲座及读书报告获得3学分。2)第一外国语(博士),研究生外语水平达到一定要求可以申请免修,免修办法见相关规定。其他语种修读相应语种课程。3)学

10、科核心课为支撑本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数理基础课(至少2学分的数学基础课)、学科基础理论课和学科专业课等。(2)选修课选修课总学分设置为8学分。选修课主要包括学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专业课、素质提升课(研究方法课、学术写作及规范、创新创业及管理、文化修养和职业伦理等)和学科前沿专题课。(3)补修课程导师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博士生的学科基础指定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可以在研究生补修课程清单和本科生主干课中选择,记成绩,不计学分。(4)必修环节1)综合考评,硕(本)博连读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参加学院(系)组织的博士生综合考评,考评方式和内容按博士生综合考评的有关要求进

11、行。通过考评的研究生继续进行博士阶段的科研和论文工作。硕(本)博连读生原则上不允许转为硕士生培养。如因综合考评不通过等特殊原因,可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转为硕士生培养,按硕士生学籍进行管理,自研究生入学起培养年限为三年。硕(本)博连读生申请硕士答辩时,应达到学科规定的硕(本)博连读生申请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硕(本)博连读生转为硕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2)学位论文开题,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应在第三学年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论文开题一般采取答辩方式进行,并提交书面开题报告。具体要求见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3)学位论文中期,在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应组织考

12、查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具体要求见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有关要求。4)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4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型国内学术会议、校内举办的各种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参加学术交流需领取会议票,中期检查前提交学术交流会议票4张和总结报告,每份报告不少于3000字;由中期检查小组考核通过,可以获得1学分。社会实践:参加研究生院认可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1学分,具体实践方式参见研究生社会实践学分实施意见。6学位论文(1)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

13、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所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了本一级学科范围内更高的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按学科要求执行,参见学院文件。(2)学位论文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具体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3)预答辩及答辩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切实检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并经导师审阅认可后,可向所在学科点提出预答辩申请。对预答辩的有关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是对博士生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水平的全面考核,是申请和授予博士学位的重要程序。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及有关要求见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工作细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