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928677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岳麓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近代报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实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2)特点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3)影响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特点: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进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州成立了“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易错易混关于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辨析(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

3、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发展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3)高涨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3)1913年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

4、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图解历史图示法把握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三、移风易俗1日常礼仪的革新(1)古代礼仪: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2)革新: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风俗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2)范围: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3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中期,西方

5、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的注目。4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2)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3)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鸦片战争后,民间、政府的服饰改革兴起,中西合璧趋势出现;而“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则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2.19世纪,近代报刊和电影相继出现,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3.近代日常礼仪、婚葬礼仪变

6、化则开始体现民主、自由、平等、简洁等文明精神。4.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的影响,而且城市、农村变迁极端不平衡。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一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摘自申报(1892年1月18日)史料解读史料“华人争先购归”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提示】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史料二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命内

7、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史料解读注意结合史料出处“民国”“内务部”等信息理解。(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到了什么影响?【提示】政府政策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改革运动的影响。史料三他们(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传统婚姻的种种陋习“害国计、弱种族”,主张“欲革政治之命者,必先革家族之命”,提出实行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禁止一夫多妻等。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史料解读注意“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从中归纳其现象。(3)史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提示】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和活动,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

8、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3)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5)其他: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史料一(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英呤喇太平天国亲历记史料解读抓住女性服饰变化的信息,如“欧式鞋”“曼彻斯特式的头巾”等进行分析。(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提示】中国(或广州)姑娘生活习俗(衣着打扮)西化(或欧化)。史料二新交因狐裘而订

9、,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褴缕而自惭形秽。摘自申报(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史料解读抓住“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等关键信息进行理解。(2)根据史料二回答,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从重社会身份、出身门第,到以衣冠取人、看重钱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2)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3)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但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4)从

10、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当 堂

11、 达 标固 双 基1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导学号:05812095】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B注意题干中的“渐仿洋装显细腰”,由此判断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B项。题干材料看不出西方服饰是否“开始”传入中国,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看出“等级观念”“普遍取代”,C、D两项错误。2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D白话文风行A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革命色彩,故选A项。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彩,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

12、清革命色彩,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盛行,D项错误。3下图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历史巨变。这一巨变是() 【导学号:05812096】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B由题干中社交礼仪的变化,即从见面时的跪拜到握手的变化,称呼也用“先生”代替了“老爷”“奴才”,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社会观念的变化,故选B项。4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 【导学号:05812097】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

13、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D“婚姻自由”是一种时尚,但还没有普及,所以普遍时尚有夸大的成分,不准确,A项错误;材料与“民生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强调“婚俗中西合璧”,而是体现了对新式婚嫁习俗的赞美,对旧俗的抨击,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098】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西服三寸金莲绣花鞋高跟鞋结辫断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仿效之风悄然兴起。19世纪末,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联名上书,建议变法维新

14、,其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服饰习俗。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服制,要求人们改变服装样式。新创制的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从习俗方面概括即可。第(2)问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综合考虑。答案(1)方面:服饰、断发、不缠足和婚姻习俗。(2)原因:西方的影响(或西式服饰传入中国);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 教师用书备选习题6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D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A项错误;题干只提及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但不能由此推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B项错误;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但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