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921471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降观测点如何设置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 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 1/101/20,为此要求沉降 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 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 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 用第一段标尺。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 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 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 对实施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

2、快速、 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 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 天 /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 (或数层 )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 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 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

3、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 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 15-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 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 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 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 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 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 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4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 “五定 ”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 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 观测路线、 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 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

4、向性, 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 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5 、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 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 3-6 个月后重 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 校核。6 、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无特 殊要求情况下, 一般高层建 (构)筑物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 降观测的要求。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

5、量规范的要求,按照依据正确、 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二、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1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 水准控制点 ( 或城市精密导线点 )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 立水准控制网。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 3 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 不大于 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 2 个水准点,并且场 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 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 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大于 1.5 米

6、),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 准点的高程。2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 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 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 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 在基 础的纵横轴线上 (基础局边 )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临时的),待临时观 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

7、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 常高,施测时一般用 N2 或 N3 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 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 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 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 进行平差计算, 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 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5、统计表汇总(1)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 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

8、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 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 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 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 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 主要因素, 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 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 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 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且各观 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 在雨季前后要联测, 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将各次所观测1mm 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