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7919305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八)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八)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咸宁重点高中联考)1919年5月,每周评论转载选录了晨报等报纸的9篇评论,集中批驳法律制裁的谬论,赞扬学生运动,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学生运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这些评论()A给五四运动以有力支持B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方向C掀起了全国罢工的风潮 D揭露了外交失败的原因解析:选A舆论对五四运动的关注与同情体现了其对五四运动有支持作用,故A项正确。2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

2、可知结合者即强也。”孙中山所称的“绝伦之巨果”应该是()A罢免曹、陆、章职务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解析:选D罢免曹、陆、章职务属于五四运动初步成果,故A项错误;B项属于思想领域,且与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不符,故B项错误;C项属于革命性质转变,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推动着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3据王德州回忆,1922年,第三国际是在“接到开滦煤矿罢工的报告后”才“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列宁在病中得知“二七”斗争的消息后也极为兴奋,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据此可知,“二七”斗争()A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B表明

3、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C是在第三国际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扩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影响解析:选D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是1927年开始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二七”斗争之后,第三国际正式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列宁也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走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说明这次事件扩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影响,故D项正确。4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周刊记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

4、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 B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C国共合作的强有力推动 D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解析:选C1925年,此时正处于国共合作的时期,材料所述信息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成果,故C项正确。520世纪20 年代末,中国南方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主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A国民革命B南昌起义C工农武装割据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选C1927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南昌起义以反对国民党,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

5、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主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促进了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故C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项错误。6(2019湖南五市十校联考)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从红军1934年10月16日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

6、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哈里森与习近平均着重强调()A长征胜利,革命形势转危为安B长征实现我们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C长征精神的巨大作用D长征撒下了革命火种,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解析:选C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强调的是长征在精神上对之后中国革命的影响,习近平也强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均在强调长征精神,而不是长征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影响,故A、D两项错误,C项正确;我们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后,故B项错误。7(

7、2019浏阳六校联考)卢沟桥事变后桂系军阀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国民党中央参加抗战。这一态度表明()A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B国民政府威望高涨C军阀派系纷争消除 D抗日战争开始兴起解析:选A由材料“抗战图存”“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可知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故选A项;材料反映国民党中央的抗战得到桂系军阀的拥护,不能说明国民政府威望高涨,排除B项;军阀派系代表不同的利益,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C项;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而非卢沟桥事变,排除D项。81949年,艾奇逊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

8、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逊的意思是()A美国希望国民党打内战失败B解放军得到了农民的支持C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D中国国情与美国大不相同解析:选C美国希望国民党赢得内战胜利,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解放军是否得到农民的支持,故B项错误;艾奇逊认为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说明了国民党统治不得人心,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美国情比较,故D项错误。9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

9、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解析:选A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与材料中“1935年”“1937年”“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相符,故A项正确;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与材料中“1935年”“1937年”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1935年”“1937年”不符,故C项错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935年”不符,故D项错误。10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

10、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机器制造业 73% 27% 化学工业 75% 25%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解析:选A从图表可知除了饮食品工业和服饰品工业中私营比重大,其他的重工业都是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反映出抗战时期为了战争需要,国家实行统制经济,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无从体现。11(2019廊坊联考

1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 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C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 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解析:选A由材料“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说明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12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

12、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解析:选D材料强调了共产党得民心是因为照顾到了人民的利益需求,A、B、C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

13、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部分大事摘录时间大事1935年5月24

1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动大规模袭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10分)(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6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

15、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国民整体主动地”“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巴黎和会的相关信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开始传唱大江南北”“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等信息分别总结;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得出民族觉醒,据材料一“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得出民族团结。答案:(1)基本特点:爱国各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