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916060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的目的。(一) 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将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二) 内涵:1.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3. 素质教育是面向学生的(和谐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四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

2、班人。)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三) 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是终身的,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四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四) 发展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五) 目标1. 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

3、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3. 造就平等的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4. 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5.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能力(六) 基本要求1. 面向全体学生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活泼、生动、主动的发展(启发式教学)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七) 开展的途径1.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条件是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 基本保证是建设高质

4、量的教师队伍 前提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重要方法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2. 优化结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2)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3) 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 加强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靠法治、制度保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等(八)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 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2. 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考试成功)3. 教育方针的区别第二节 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

5、想是确立素质教育观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也包括道德的发展。二、“以人为本”学生观以人为本教育战略将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是将“以学生为本”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一)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

6、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助人。教师需要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角色观念。(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客观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权责。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住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

7、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教育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在质、量等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适时而教)、互补性(扬长避短)和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尊重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二)中学生的发展特点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

8、的特点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3.中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三)基本要求1.身心发展方面要求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2.主体性发展要求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3.社会文化素质发展要求(四)教育公正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与“差异性”问题。1.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一是入学机会均等,二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2. 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发展水平

9、)第三节 教师观终身学习一、 对教师的认识(一) 定义: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具有专业自主性,有专业标准,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二) 角色特点:多样化1. 传道者。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 授业解惑者。教师将人类长期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解除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培养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3. 示范者。学生具有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起到耳

10、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4. 管理者。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维持纪律、组织班级活动等,对教育教学活动践行控制、检查和评价。5. 朋友。6. 研究者。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三) 劳动特征1. 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2. 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1) 因材施教。(2) 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时俱进)(3) 教育机智。(随机应变)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准确做出判

11、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主体性。(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4. 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学生)5.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没有严格固定的工作时间,课堂内外、学校内外)6. 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7. 间接性。(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8. 个体性与集体性。(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要形式,但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的结果)(四)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 角色转换(1)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

12、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目的、方式上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内容上不仅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2) 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本土化,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创造性使用课程的能力)(3) 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教师也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中的各项问题)(4) 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教师。2. 行为转变(1)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 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3) 自我上,强

13、调反思(4) 与其他的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二、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1.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3. 恒于研究,成为教学研究者4. 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5. 用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 建立专业理想2. 形成专业人格3. 拓展专业知识4. 提高专业能力5. 完善专业态度与动机6. 形成专业自我(对自我工作的感受、接纳、认可的自我意向和尊重)(三)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职前、入职、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四) 教师专业发展方法1. 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

14、的时间内,尝试走小型课堂教学,摄制成录像课后分析的方式)3. 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验(五)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 福勒和布朗的三段论(关注生存(印象)阶段、关注情境(质量)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2. 柏利纳的五段论(新手阶段、熟练新手阶段、胜任阶段、业务精干阶段、专家阶段)(六) 终身学习意识 是贯穿于一生的教育理论或观念,由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的,建立在四个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1. 内容:(1) 学会学习的方法(2) 通晓所教的学科(3) 学习其他教育学问(4) 学习信息技术2. 要求:(1) 有不断学习的意愿(2) 安排一定时间学习(3) 把学习

15、与工作改进联系起来,学有所用(4) 掌握学习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效率(七) 自主发展意识 自己驱动与实现的发展,表现在自我诊断、自我规划、寻求支持、自我评价三、 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职业心理素养(一) 职业道德修养1.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 热爱学生3. 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 学科专业素养1. 本体性知识,或叫学科专业知识2. 条件性知识,或叫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知识3. 实践性知识4. 文化知识(三) 教育专业素养1. 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2. 先进的教育理念3. 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德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四) 职业心理素养1. 良好的情感,即爱2. 积极稳定的情绪3. 良好的性格(五) 教师职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