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915941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地理易错题特训秘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4高考地理教与练特训秘籍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B.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C.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D.亚马孙地区集中分布了地球上约一半的雨林 (预测题)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2、3题。2.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主要来自( )A.黄河上游B.黄土高原C.地上河河床D.渤海海底3.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A.耕地面积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D.鸟类

2、栖息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增加木材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A.B.C.D.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2012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旅游”,下图示意某湿地公园示意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湿地与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地开发旅游资源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B.旅游不会对湿地产生任何负面影响C.湿地旅游保护了生态环境,但阻碍

3、了经济发展D.湿地旅游能有效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7.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大城区的理想用地8.(2012佛山模拟)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

4、土地的需求A.B.C.D.9.(2012梅州模拟)下图中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A.B.C.D. 森林以其兼具有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和拥有巨大生物生产能力而成为陆地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的“森林”,对城市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10.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雨林与沙

5、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B.C.D.11.下图所示曲线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B.减弱噪音、美化环境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 第七次连续清查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面积达到803.4万公顷,净增3.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8.87亿立方米,净增0.3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6.55%,增长了0.87%,森林资源总量恢复到林区开发初期水平。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要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

6、体系。完成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和林火视频监测系统建设。(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季节),原因为_;监测森林火灾的技术手段为_。(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_;_;_。(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_;_;_。(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四点即可)13.(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 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

7、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材料二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什么?(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答案解析1.【解析】选B。雨林的分布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具有地带性规律,但其分布也受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东非高原地区。【知识拓展】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是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景观,而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有两种情况:规律性分布和非规律性分布,即地带性和非地带

8、性。(1)地带性是指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2)非地带性分布,就是指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以及北半球中美地区的东北沿海。这几处都是在回归线附近,但都是在地形、信风、暖流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2、3.【解析】2选B,3选C。第2题,黄河三角洲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第3题,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少,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鸟类栖息环境因湿地面积减小而变差。4、5.【解析】4选D,5选C。第4题,“退耕还林”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改善了相应地区的

9、生态环境。第5题,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袭击的作用。【素材链接】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大量开垦边际土地是导致我国农用土地严重退化甚至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数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滥垦草原和陡坡山区,围湖围海造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果。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行动,为脆弱贫困地区的生态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必须确定退耕标准和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在我国西部和青藏高

10、原地区,退牧还草、天然草场保护、人工种草工程项目的实施,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沙化,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各类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草场覆盖度、高度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一些草地比原来长高了近6厘米。在东北地区,仅以黑龙江为例,从2003年开始,这个省开展了退耕还湿试点和湿地资源恢复工作,在三江、兴凯湖、七星河和安邦河等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开展退耕还湿试点,同时把一些湿地之间的小块耕地恢复为湿地,帮助湿地连成片,累计退耕还湿面积达到4 000多公顷。既恢复土地生产力,更保护了生态环境。6、7.【解析】6选A,7选B。第6题,把湿地合理

11、开发成旅游资源,不但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不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也会造成湿地的破坏。湿地旅游主要是保护生态,并不能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7题,湿地被称为“蓄水池和水源地”,所以它有调节气候和径流的作用。8.【解析】选D。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问题。9.【解析】选D。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对水循环运动、维持水资源储量意义不大。10.【解析】选A。一般“绿色沙漠”多指树种单一、林层单一的人工林,多层、茂密的雨林并不符合这些特点,但

12、雨林和沙漠都有由于不同原因而形成的共性特点,即土壤贫瘠、生态脆弱。11.【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森林覆盖率越高,CO2浓度越低,由此可知它能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误区警示】城市绿地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改良城市小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等,因此选择项中A、B、C均没有错误。但是注意图示信息的提取,图示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随着绿地覆盖率的提高而降低,表明绿地在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方面的功能。12.【解析】本题以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考查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应采取的合理措施。第(1)题,干旱少雨和大风天气有利于火灾的形成和发展。第(2)题,森林资源

13、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致。第(3)题,森林被砍伐会使它所具有的各种生态功能丧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第(4)题,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障林业资源的不断更新,又要想方设法提高林区居民的经济收入,以便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答案:(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遥感技术(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点即可)(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答出三点即可)(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答案合理即可)13.【解析】第(1)题,通过扩大松、竹的种植面积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就业,故图示产业链的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第(2)题,社会经济条件主要考虑资金、技术、社会、劳动力、交通等方面。答案:(1)是。 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