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万世流芳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908433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古一帝万世流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千古一帝万世流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千古一帝万世流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千古一帝万世流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古一帝万世流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古一帝万世流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古一帝,万世流芳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皇帝的个人作用举足轻重, 明主开创治世造福百姓;昏君则断送江山祸及黎民。唐太宗 李世民以政治家的谋略和思想家的睿智开创的“贞观之治” 是封建时代太平盛世的典范,而其施政的核心就是“存百姓” 思想,正是这一治国理念,成就了一个卓越的、声名远播的 大唐,也成就了唐太宗“千古一帝”的美名。唐太宗参加了灭隋的斗争,亲历大隋由胜到衰,见证了 人民群众的力量,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待他 踏着隋朝的废墟走上皇帝的宝座时,便及时吸取隋亡教训, 告诫臣子“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实现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维护唐王朝长治久安, 他确定“存百姓”的治

2、国方针,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 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譬如馋人自啖其肉,肉尽而毙, 何其愚也!”正是这一思想指引着唐的开国和建设沿着正确 的方向前进,为贞观治世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存百姓” 即儒家倡导的以民为本,在实践中,唐太宗采取的一系列行 之有效、造福百姓的措施为后世称道。1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隋炀帝穷兵黩武、徭役繁重形成鲜明对比,唐太宗实 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政策,他指出:“凡事皆须务本,国 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落 实在政策上他重视农业、推广均田制、兴修水利,积极恢复 和发展自耕农经济,刺激农业生产发展,以求民富。贞观二 年,太宗偶见蝗虫,痛斥其食

3、农谷,捉而吞食,曰:“朕为 民受灾,何疾之避”,其悯农惜农之心可见一斑。他还调整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庸则体现了不夺农 时)。唐初规定:“田百亩租二石,庸调绢六丈”赋役很 轻而且没有额外随意征收苛捐杂税现象。唐太宗还实行过一 次全国性赋役减免、十二次地域性租调减免政策,让利于民。 贞观初,关内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百姓卖儿鬻女以求生存, 太宗除了减免赋税,还“诏出御府金帛为赎之,归其父母”, 既安抚了民心又保存了劳动力,继而大赦天下为民祈福:“若 使年谷丰稔,天下又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宁愿自身 受难而求百姓安康,此举更是赢得万民称颂。2廉洁自律,戒奢以俭商纣建露台、施酷刑、骄奢淫逸置民于水

4、火;秦始皇修 阿房、掘骊山、大兴土木祸国殃民;隋炀帝游江南、伐高丽、 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这些王朝也曾经盛极一时,但最终难逃 覆亡厄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太宗在物欲面前保持着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他警示臣下:“靡丽珍奇, 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作为封建帝王能 站在这样的高度精辟阐述个人物欲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实属 难能可贵。在实践中,他在当政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活简朴, 少修宫殿,就连洛阳宫殿的修复也一再推迟;力拒众臣所请, 终身不封禅,节制浪费;重赏谏动土木的张玄素、魏征等人。 唐太宗的皇后 长孙皇后统领后宫仁孝简素,死后薄葬, 恐劳费天下。帝王勤俭持国、爱惜民力,如此垂范堪

5、称后世 楷模。唐初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3珍视生命,慎狱恤刑封建帝王独掌生杀予夺大权,诛族、连坐之法骇人听闻; 炮烙、凌迟之刑更是惨不忍睹。太宗治国,礼法融合,德主 刑辅;太宗用法,恩威并施,慎狱恤行。贞观元年,全国核准死刑的仅二十九人;贞观二年,他 修改律条,删减死刑种类,废肉刑;贞观三年,他创立九卿 议刑制度,犯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议之, 使刑无枉滥;贞观五年,下令对“决死者,二日中五复奏(京 城中两天内复奏五次)下诸州三复奏”;完善死刑审批制度, 以避免冤狱,这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人命关天慎之又 慎。太宗每年最后一个月都要到大理寺的监狱巡囚,以示皇 恩

6、浩荡,也给犯人最后一次喊冤申诉的机会。贞观六年,太 宗巡狱,见“应死者,悯之,纵使归家”,恩准三百九十名 死囚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期以来秋就死”,到了第二年秋 相约返狱之期,释放的死囚“无人督帅,皆自诣朝堂,无一 人逃匿”,全都自动返狱,太宗深受感动,赦免了他们,成 为千古美谈。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唐太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作为封 建帝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后期也没能 避免所有专制雄主晚年的昏聩之弊。但他在位二十三年,进 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治、军事、选官制度的改革, 锐意开拓,富民兴邦,开创了千秋伟业,成就了盛世大唐。 其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给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财 富,不愧为千古一帝,而其推崇儒家“存百姓”的“民本” 思想犹如灯塔照亮了历史前进的航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今天,我们依然在传承、弘扬,可谓万世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