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903870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摘要:近年来,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多的掌握地理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和及时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关键词: 学生 学习 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全面和谐

2、的发展,更是教师无法代劳的。叶圣陶强调:“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是为了不教”,一个人受教育是终身的,但在学校里受到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却是有限的、短暂的。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在学生短暂的青春历程中,不断向前指路,挖掘学生自身的能量,让他们各自独立或携手摸索着走或跑,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不仅要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呢?一、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地理科学,获得比较系统、细致的知识体系是不够的,更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从学

3、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出发,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当我们谈到一个人具有地理科学知识时,意思是这个人能用他所学的地理科学知识去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二、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取决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和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教师的教,得以实现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所以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最简捷的认识

4、过程。鉴于地理科学的特性,它决定了地理学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感性认识这个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板图、挂图、幻灯、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有其明显的优点,直观,形象,有利于个别教育,有利于发展智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总是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因此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潜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所以教师应首先是改变观念,勇于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教学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

5、的主观能动性。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珍妮沃斯非常强调“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为重要。学习的优化与有效,靠的不仅仅是一种程序化的、使学习过程严谨、学习环节到位的系统,还有一种超然于程序化学习之上的、使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能随时监控和调整自身学习活动的能动式学习。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这就是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外在的、可以照搬照套的模具,而是一种个人的、因人而已、因势利导的操作对策系统。学习方法与个人的素质、认识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定的程序上,学习策略的高低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体现之一

6、。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又能回过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牢固正确的地理学观可持续发展的广大观点,建立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并在此指导下,让学生动手(一些实验)、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动口(讨论问题)形成自主性学习方法。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要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对自身学习目标的了解、理解和把握上。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告诉学生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度,目标的设立要定格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层次,千方百计地将教学

7、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主动采与求知活动。五、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专门的、特殊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由教师、知识、学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三要素就象一只鼎的三个脚,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所以,必须废除单纯的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考完了全忘光的满堂灌、单向传递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机的技能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其中的原理在于让学生产生一种

8、期望。首先,它使学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让学生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可能被教师提问,无论是想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是不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将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其次,它使学生意识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给出一个被教师接受的答案,这里所说的能被接受的答案是指这个答案可能并不完全正确,而是教师能理解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保持学习动力、激发维持动机、及时反馈、调控、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教学活动。感知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地理知识的内容,采取灵

9、活多变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如讲“日界线”时,我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双胞胎姐妹,后生下来的妹妹要比姐姐大一岁,这可能吗?”“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当西萨摩亚是星期日时,汤加已经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立即进入高度的思维状态,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再向学生讲授

10、“日界线”知识,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容易接受。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一个复杂的思维加工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活动,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如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质疑讨论,不仅是为解决学生的疑问,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深化的表现。运用是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可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消化。练习题要精而且灵活,达到在巩固的同时,还能提高能力的效果。对于少数学有余地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多参加研究性课题,既可激发

11、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应当是学,而不是教,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是为学而教,因此教师应当多从如何启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下功夫。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有静态变为动态,即书本知识变成了学生掌握的“活”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六、及时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的结果基本上体现在练习和检测成绩上,让学生及时了解每次练习或检测的结果,了解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误,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及时自我调整,在学业上实现质的飞跃。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请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上黑板做相应难度的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一)、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二)、能使学生及时明确正确答案;(三)、能借此机会鼓励、表扬学生,经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达到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境界。总之,通过教师的潜心引导,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也就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