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78873507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专题:化学科学实验探究一、复习目标:1.复习实验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2.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3.强化对科学探究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能力。二、复习重难点:1、物质成分的探究2、物质性质的探究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的探究三、复习策略:(一)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二)实验探究题的主要结构1提出猜想假设:根据实验的现象,从反应的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提出的假设,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有效的对比实验,验证假设的合理性。3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的操作、装置等方面进行可

2、行性评价,可以从节能环保、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等方面进行分析。(三)主要探究类型实验探究一: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知识范围:a.常见的碱和碳酸盐的性质检验,b.物质变质和混合物成分的分析探究。 NaOH的变质 1NaOH 要密封保存的原因:(1)吸收空气中的 而潮解;(2)吸收空气中的 而变质,化学方程式: 变质后生成了 )。2存放不严密的 NaOH 的成分(1)没有变质:滴入_ _(或_ _)溶液,无气泡(或无白色沉淀)产生。(2)部分变质:加入_ 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O3,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变红色。(3)全部变质:加入_溶液,目的是检验并完全除去 Na2C

3、O3,过滤,取滤液少量,滴入_,不变色。3除去 NaOH 中的 Na2CO3 杂质边搅拌边滴入_ _溶液,直至_为止,过滤,得到 NaOH 溶液。Ca(OH)2的变质:1 生石灰变质的演变过程生石灰的化学式为_,它露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_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利用此性质,生石灰可作_。生成的熟石灰又继续与空气中的_反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_。 结论:生石灰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_。2食品干燥剂 CaO 变质后的成分检验检验方法:(1)CaO: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如果有_现象,则样品中含有 CaO。(2)CaCO3 : 另 取 样 , 直 接 滴 加 _ , 如 果 有_,则样品中含有

4、CaCO3。(注意:因 CaO 对检验 Ca(OH)2 有干扰,一般不检验 Ca(OH)2。)3Ca(OH)2 的变质情况(1)是否变质:取样,滴入_,有气泡产生,证明已变质;无明显现象,证明没有变质。(2)部分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变红色,证明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3,即部分变质。(3)全部变质:取样,加水溶解,滴入_,不变红色,证明不含有 Ca(OH)2;另取样,滴入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 CaCO3,即全部变质。注意:不溶于水的滤渣不一定全部是 CaCO3,可能有未溶解的 Ca(OH)2,因 Ca(OH)2 微溶于水。实验探究二 金属活

5、动性的探究一、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1金属与酸反应(1)否产生气泡以及放出气泡速率现象分析: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金属,其活动性强于无气泡产生的金属放出气泡快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放出气泡慢的金属。(2) 图像分析:先出现折点的金属活动性强于后出现折点的金属。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能把另一种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金属,其活动性强于被置换的金属。二、 应用设计实验证明:Zn、Fe、Cu 三者的活动性强弱。1 金属放酸中 锌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铁有少量气泡产生,铜没有气泡产生,结论:ZnFeCu。2金属放盐中有以下两种方案,均可证明 ZnFeCu。(1) 取“两边金属中间盐”:Zn、FeCl2 溶液、Cu,

6、如图 1。 图1 图2 (2)取“中间金属两边盐”:ZnCl2 溶液、Fe、CuCl2 溶液,如图 2。实验探究三:有关反物质组成、性质的探究一、置换反应中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探究对于置换反应 A BCB AC( 若生成物 AC 是气体时,则下面猜想固体成分时不考虑),反应后成分有四种情况(猜想):(1) 完全反应:只有_;此时要分别验证 A 和 BC都不存在。(2) A 过量:有 B、AC 和过量的_;此时只要验证 A 存在即可(3) BC 过量: 有 B 、AC 和过量的_ ;此时只要验证BC 存在即可。(4) A 和 BC 都没有反应完:四者均有;此时分别证明_和_都存在。二、 复分解反应中

7、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探究中和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现象,可用指示剂;测定溶液pH 的变化;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注: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等方法来判断。酸碱溶液混合后可能有三种情况(猜想):(1)完全中和:反应后再用_判定(或同时证明无碱剩余又无酸过量)。(2)碱过量: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入_或_等试剂,溶液变红色或有蓝色沉淀生成。(3) 酸过量: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加入_或_等试剂,有气泡产生。2其他复分解反应ABCD(其中 D 是沉淀或气体或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三种情况(猜想)(注意反应物不能同时共存,所以没有第四种情况):(1) 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_。恰好完全反应的检验方法(技巧相互证明法):取样,加入_,无明显现象,证明无B 剩余;另取样,加入_,也无明显现象,证明也无 A 剩余;即溶质只有 C。(2) 反应时 B 过量,溶质有_和_(剩余)。(3) 反应时 A 过量,溶质有_和_(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