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788576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青团加强留守儿童管理调查报告近年来,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团县委积极履行职责,围绕“监护、服务、关爱”做文章,扎实推进全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县留守流动儿童概况县共有留守儿童2901 人、流动儿童1688 人。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9.2%,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约占总数的73.3%、 14.3%。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253 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43.2%。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占87%,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占3.9%,寄养在朋友家里的约占4.9%。在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总数的10.7%,义务

2、教育阶段和高中生分别占总数的72.5%、 14.5%据了解,留守流动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薄弱。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长辈们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较少,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二是心理问题突显。许多留守流动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意外伤害严重。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四是学习情况不佳。留守流动儿童由于缺乏父

3、母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二、县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情况(一)多措并举,在强化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上下真功各级团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和管理,让他们“有人管”、“有人理”、“有人爱”。一是重点提升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家教能力。先后开展了为期三月的“科学家教乡村行”,为期两月的以“亲子和谐”为主题的“家教知识五进”活动,即家教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通过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对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的分类家教指导,不断提升他们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对家教知识的知晓率和运用能力。二是不断完善代理监护人制度。组建了全县“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与新闻媒

4、体合作在全县大力推广“社会妈妈”、“代理妈妈”的做法,呼吁和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流动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弥补他们亲情失落、生活失助的缺憾。并通过组织“社会妈妈”“代理妈妈”携留守流动儿童做游戏、游玩、带回家生活等活动,让留守流动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部门联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关怀。充分发挥妇儿工委的作用,在全县推行“54321”留守儿童关爱机制,“5”:对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做到“五清楚”;“ 4 ”:对留守儿童在安全上优先教育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指导,做到“四优先”;“3 ”:坚持与留守儿童本人、远

5、在他乡的父母、在家照看的第二监护人保持“三沟通”;“ 2”:对留守儿童实行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帮扶“一对一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关心与帮助,让针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不“缺位”、不“失位”。(二)建好平台,在提升服务留守流动儿童水平上出实招一是用好网校平台。充分发挥网校的网络优势,利用网校的专家和指导老师队伍,通过视频讲座、电话咨询、专家面对面辅导等途径,为留守流动儿童及其广大监护人提供免费的指导与服务。并组织开展“感恩父母”短信评比、网上夏令营、赴农庄采摘农作物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抒发思念和感恩

6、之情。二是建好“儿童快乐家园”。在上级团委的指导下,采取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逐次推进,通过下发项目实施意见、召开全县“儿童快乐家园”建设现场推进会、聘请专家指导等多种途径,不断将“儿童快乐家园”项目建设引向深入。截止到目前,共有“儿童快乐家园”6 个,基本覆盖全县的留守流动儿童。各级团组织在完成团县委规定动作外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小小志愿者”培养、流动儿童艺术特长培训等特色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借势”用好相关载体。团县委依托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乡村少年宫”、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等机构,面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相关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三)真情关爱,在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

7、上求成效一是加大源头保护的力度。采取与县关工委共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召开全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现场会、积极推动县政协认真督办相关提案、组织县政协委员视察流动人口学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实事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流动儿童免交借读费入学”、农村“留守儿童”试行“寄宿制管理”、对贫困学生减免住宿费等相关文件,从源头上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保障。二是扎实开展物质帮扶。推动政府筹措建设资金15 万元,积极实施农村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项目。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纳入“春蕾计划”优先资助范围,开展了“我的第一个书包”主题活动,为 900 多名一年级贫困留守流动儿童

8、发放新书包。组织“恒爱行动”,发动爱心人士为贫困的留守流动儿童编织6000 多件爱心毛衣。通过“六一慰问”、“三下乡”等多种形式,走访慰问贫困的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为孩子们送去资助金和慰问品。三是高度重视精神关爱。与相关部门联合分别开展了“家教援助乡村行”、“法律自护乡村行”、“妇儿保健知识乡村行”、“体育健身乡村行”;精心策划了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主题的好书漂流乐读活动;组织留守流动儿童与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一道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留守流动儿童从小养成读好书、好读书、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今年联合县文明办、教育局、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的“大手牵小手六一特别节目”,展示了全社会对留守流动儿童的

9、祝福和关爱。三、今后工作的建议一是建议上级团委明确职责分工,构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架构。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牵涉面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较多部门的协同和配合。客观上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绝大多数是在校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寄宿,参与村(社区)和除教育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的活动时间有限,如何合理有效地给予关爱?建议上级团委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和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政府和妇联、教育、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合力明显的工作机制。二是建议上级团委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基层的经费投入。借鉴其他系统和部门的做法,如教育、计生、劳动等积极推动市财政拨付一定的专项工作经费,实现“经费与工作相配套”,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深入持久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