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满意度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869391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感满意度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全感满意度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全感满意度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全感满意度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全感满意度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感满意度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感满意度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曙府发2017157号曙光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曙光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各村(居)、镇直各工作部门:曙光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已经2017年8月30日党政联合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各村(居)、镇直各工作部门,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曙光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30日 曙光镇党政办公室 2017年8月30日印发 (印45份,存3份)曙光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

2、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宗旨,紧紧抓住影响全镇社会政治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胜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周密防范,齐抓共管,切实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创建平安纳雍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打防管控”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到全市、全县平均水平以上。三、工作措施(一)精准把握测评内容,工作有的放矢。每年5月份和国庆

3、长假之后,省、市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将对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行同步调查测评,各村(居)、镇直各工作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精准把握测评内容,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一是安全感调查问卷采用四级访问模式(安全、基本安全、不太安全、不安全),两种访问方式均把“安全”和“基本安全”视为“有安全感”。二是在固定电话样本量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用户和移动互联APP调查样本,其中测评座机电话占30%,手机占65%,APP答题占5%。(二)细化措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1、抓严打,净环境。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经济领域犯罪、

4、电信网络新型犯罪等各类犯罪行为,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抓核实,清底数。各村(居)、镇直各工作部门务必对本辖区、本单位正常使用的座机电话再核实,再统计,座机电话统计要分个人电话和单位办公电话进行统计,个人座机电话要掌握清楚使用者身份(干部、教师、离退休干部、群众、个体工商户等分类填写)。手机用户电话的统计重点是离任村干部和因违法违纪被打击处理过的重点人员的手机号码。3、抓调查,明情况。各村(居)务必于8月20日前抽调工作认真负责、普通话标准的工作人员对本辖区全部座机用户和重点人员手机开展模拟基线调查,全面掌握他们对辖区治安形势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所想,对他们

5、反映的情况要如实登记,及时反馈给主要领导,同时报镇综治办备案。4、抓职责,重落实。镇直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包保本系统座机电话。教管中心负责人包保各中小学,安监站包保全镇大型煤矿企业。5、抓培训,提认识。一是提高全体镇村干部职工抓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二是召开镇村干部职工会,向全体镇村干部职工宣传安全感测评的重要意义,熟悉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内容,要求干部职工,若接到测评电话(12340),应本着耐心聆听、实事求是回答所提问题,切忌答非所问,不耐烦、语言难听或中途挂断电话等;三是召开好镇直单位负责人和办公室主任会议,要求在省、市安全感测评期间,办公室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不能迟到和早退,下

6、班或节假日期间所有办公电话实行呼叫转移,确保有人接听电话;四是召开好以村民组为单位的板凳会、院坝会等各种群众会,宣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治安防范基本知识,以及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取得的成绩,以便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6、抓管控,防命案。抓好命案防控工作是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命案(特别是恶性命案)一旦发生,影响极为恶劣。各村(社区)一是切实摸清重症精神病患者底数,依法落实监护责任,对有危害性的精神病人要及时全部收入精神病医院医治,认真落实“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原则,绝不能放任自流,肇事肇祸,造成恶性命案。二是对非婚同居姘居、夫妻关系紧张、男女交往复杂、经济矛盾突

7、出等婚恋家庭纠纷开展专项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落实化解包保稳控措施,严防因婚恋家庭纠纷引发命案。三是加大对山林土地权属争议、邻里纠纷等易“民转刑”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提高排查率和化解率。建立信息奖励机制,引导群众积极提供矛盾纠纷特别是具有“民转刑”隐患的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四是对扬言以杀人、放火、爆炸、枪击、投毒、驾车冲撞等危险方式报复社会和他人,以及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性格偏执、悲观厌世、行为失常透露出严重暴力犯罪倾向的高危重点人员要认真进行排查,落实管控措施。五是认真落实刑释解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帮教衔接机制,切实了解掌握行踪、轨迹,做到“底数清、动向明”,

8、认真开展法治教育、行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各个学校要深入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道德熏陶、心理疏导工作,防止杭园暴力、欺凌等案事件发生。要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安全常识教育和关爱保护,防止发生危害留守儿童的案事件。7、抓整治,肃乱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治安乱点,实施重点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一是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集中力量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消除安空隐患,有效防止重大案(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及周边社会秩序稳定,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加大道路

9、交通安全整治,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全面排查和消除各类火灾隐患,严防火灾事故。强化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和慨少生产安全事故。三是加强留守儿童居住和学习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监护人监护责任落实,严防涉及留守儿童的各类事故发生。四是加强娱乐场所重点整治,严防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五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8、抓宣传,营氛围。一是从8月上旬开始,各村(社区)要结合“法治曙光”创建,运用村级大喇叭进行法制宣传,提高群众对平安纳雍创建的知晓率;二是各村(

10、社区)要制作法制宣传标语,形成宣传合力;三是派出所要加大对严打整治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宣传覆盖面。9、抓巡逻,保平安。派出所要认真分析本辖区的治安形势,重点研判“两抢一盗”、农村偷牛盗马案件的发案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开展巡逻工作,不让群众的财产遭受损失。10、抓基层,强基础。一是要按照7月26日全市群众安全感提升培训视频会议上省民诵中心主任刘旭的指导要点和彭容江副市长的讲话精神,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严密治安防范,加强政法机关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宣传模式,着力推进全镇的严打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要充分发挥村级警务助理和中心户长的作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11、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群众目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织牢基层网底。11、抓调度,形台力。省、市安全感测评期间,镇综治办负责全镇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工作的统一调度工作,对县委、政府领导的安排部署采取短信群发、电话通知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各村(社区)和镇直单位负责人,以便及时抓好落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四、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领导。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依法行政、公平正义、服务群众、社会平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反映,是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特成立我镇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袁 丽(镇党委书记)副组长:李 鑫(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杨 月(镇党委副书记、政

12、法委书记)成 员:左 永(派出所所长)何 昆(综治办主任)罗 乾(党政办负责人) 张 甫(司法所所长)龚 腾(群工站负责人)李云飞(纪委副书记) 陈仕洪(社事办主任)李雁山(教管中心负责人) 王 东(卫生院院长)刘飞龙(国土所所长) 陈 杰(安监站负责人) 刘奇青(危改办主任)王剑锋(整治办负责人) 王 乾(林业站负责人) 李 松(水利站站长) 朱 刚(村建站负责人) 各村(社区)支部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杨月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何昆负责具体办公。(二)切实落实责任。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专题研究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根抓各顶措施的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研究制定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具体措施,逐一梳理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和突出问题,切实加以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力争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