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861836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我国本土养老保障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国内本土养老保障文化文化是社会保障之魂,是制约和影响各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制度变迁与制度调节的内嵌性约束条件。毫不夸张的说,有什么样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在目前国内社会保障事业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社会保障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就需要尊重国情,探究本土社会保障文化,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的文化途径依赖。国内本土养老保障文化,自然也是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种方面。笔者曾经对中西养老保障发展道路所依托的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基本的结论是,中西社会具有不同的文化老式,中西社会中的老年人依托于不同的社会制度环境,获得了不同方式的承认与尊重,并且当今的中西

2、老年保障问题具有不同的本源与实质。因此,笔者觉得,目前中国老年保障体系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尤须尊重我们文化意义上的国情,立足于我们既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果说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间热衷于引进欧美先进的老年保障体制机制,重要是基于现代西方式的老年保障制度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同挑战,这自身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在我们的养老保障体制向纵深发展,多种矛盾逐渐凸显,需要谋求新的突破,乃至追求某种后发优势之时,还得依托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那么,中国特色体目前哪里?注重公平还是效率?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依托政府还是依托市

3、场?笔者觉得,这些肇端于欧美文化圈的养老保障议题,在我们东方社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很也许有不同样的解答。并且,我们自身就有完全迥异的本土养老保障文化元素。第一,家庭主义文化。家庭主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元素,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文化所有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她的一切。”不仅过去的社会如此,新时代对优秀的老式价值观念,也进行了某种继承与发扬。特别是对于家庭主义文化中的代际赡养伦理,还用现代法律手段加以强化和规范。有关家庭赡养老人的责任,国内的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家庭法中均有所体现。例如,国内5年的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

4、子女有赡养父妈妈的责任”。90年的惩罚条例规定,在极个别的状况下,可对回绝赡养父母的人处以不超过五年的徒刑,或处以劳役监禁,或置于监督之下。通过的新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父母不履行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规定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规定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这种法定的家庭抚养和赡养功能不仅存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还扩大到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可以说,家庭保障是整个中国老式社会保障的基石, 反映了中国社会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底蕴。如果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5、是西方民众在一定期期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并且这些社会思潮进一步影响到西方社会的老年福利保障体系,反映到社会保障文化价值观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与并举。那么,在与之不同的中国社会,家庭主义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文化价值观。尽管家庭主义在中国社会有很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自身尚有诸多争论,并且家庭主义的副产品裙带主义深受现代人诟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家庭主义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基本文化基因,它在平常生活中被绝大多数民众故意识或无意识地践行着,反映在公司经济的家庭化、关系化,伦理的私德化、关系化,以及政治和法律上的裙带化等方面。既然中国人那么注重家庭,那么注重裙带关系,何不因势利导,就把家庭及

6、其延伸的关系组织作为中国的老年保障的重要政策载体。笔者的思考是,通过伦理道德的宣传,巩固家庭,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特别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用某些政策鼓励并协助子女善养父母,并将有限的财政救济资源,用来协助那些由于种种因素没有家庭或家庭破碎的个人。此外,在国内家国一体的文化老式之下,曾经有过丰富的多种形态的具有浓厚家庭主义文化元素的民间老年保障组织,它们的发展一度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受到了限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十年我们从国外“移植”进来的社区保障组织和义工服务组织等等,在社会上常因没有足够的文化根基而水土不服备受诟病。政府部门应当考虑如何对本土化的民间组织进行对的引导,加以扶持,发挥其

7、涉及老年保障在内的多种互助合伙功能。第二,尊老主义文化。除了家庭主义以外,孝与尊老主义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元素。尊老主义既涉及家庭之中子女孝敬亲长,也反映在国家和社会普遍尊重和优待老年人。笔者觉得,如果说公平、正义是具有西方市民社会色彩的价值观,那么,尊老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圈的重要价值观,老年人得到尊重与善待在中国就是一种正义,就是一种公平。尊老的正义体目前,老年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缔造者,应当得到承认与回报。尊老体现的公平是,老年人用一辈子的辛苦成就了下一代,那么年轻人对老年人予以回报,则是纵向的、代际之间的公平,是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公平。尊老主义文化在国内老式社会根深叶茂,绝不仅

8、仅意味着老年人优先得到衣食照顾,而是体现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从教育的角度看,国内老式社会尊师重教,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叫庠、序,庠就是养老,序就是按年龄排序;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因此又有 “教者,孝而文也” 的说法。而“老者为师”,直接赋予了老年人作为教育者的特殊角色。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老式礼制内含的文化元素也值得关注。孔子在礼记礼运提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而对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盛典“乡饮酒礼”,礼记射义解释道:“乡饮酒之礼者,因此明长幼之序也。”而据国内现代饮食文化研究权威专家高成鸢先生的观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发达,追求美食的礼制和风尚,直接肇端于

9、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身心需求。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国内老式文字中用于老年的名词繁多,有俗称、有雅称,有按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有的用于外表的刻画,有的用于品格的颂扬,这与英语中有关老年相对单一的词汇如ld, agd,eldrly等相比较,似乎反映出老年及老年人在国内老式社会的受到相对较高的关注限度。扩展来说,如果对中国老式政治、法律、伦理和宗教等领域进行进一步考察,同样不难发现尊老主义文化元素的进一步渗入。反过来,若把中国老式社会中的尊老风俗与体制抹去,那将会得到的是一幅严重残缺的图景。近几年,国内的民生保障事业蓬勃发展,而其中的老年人福利保障事业尤为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从国内老龄事业的管理部门设

10、立,老龄事业的财政经济费投入、老龄事业的项目种类开发,老龄事业的社会力量动员范畴与限度等方面来看,一种涵盖老年生活、老年照顾、老年医疗、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等全方位、综合性的老龄事业体系已经成型。这对于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太高的国家而言,显然有点超前。但是,文化具有传承性,这也许正是国内老式的尊老主义文化在现代社会再焕光彩。第三,民本主义文化。民本主义是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特性,国内民本主义的思想源远流长。国内古代文献尚书论述道: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意思是民众是国家的主线,作为统治者要敬民、重民、爱民,结识到民众的力量

11、,自我约束,修善德行。相比较而言,民主主义是西方社会的核心文化元素之一,尽管西方的民主始终没有变化某种精英民主的实质,但不可否认的是,涉及老年福利保障在内,民主主义是西方现代不断膨胀的福利保障体制的主线文化支撑。在民本主义文化之下,国内历代政府均将养老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但是,政府民本主义文化的养老保障政策,有着特定的途径依赖,这与上述家庭主义和尊老主义的文化密切有关。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在舆论和法律上支持家庭的养老保障职能。一方面,国家从法律上规定了家庭成员和族众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另一方面,老式国法对家长权、族长权予以确认和保护,由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获取保障是借助于她们作为家长、族长的地

12、位,因此,这从主线上巩固了老年人获得保障的权力;此外,国家还用种种方式在舆论上支持孝养老年人的行为。举孝廉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在中国老式社会环境下,它对于子女赡养老年人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正面舆论鼓励。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优待老年人,直接承当养老责任。一方面,对于家庭力量局限性,乃至家庭缺失、家庭破碎而失去依托的老年人,由各级官府设立了“悲田院”、“福田院”、“居养院”等,对社会上的无依无靠、无家可归者实行收养。另一方面,国家和社会优待老年人,直接承当对高龄老人普遍化的养老义务。如唐代通典卷六十七养老记载:“人君养老有四种: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子孙为国死难而王养死者父母;三是致仕之老;四是引户校年,

13、养庶人之老。”具体的方式有减免赋役、赏赐款物等。免除高龄老年人家庭部提成员赋役的做法,成为了历代王朝的重要敬老养老方式。目前,国内惠及全体城乡居民的部分非缴费的老年保障政策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如果将这项政策与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对老年人的普惠制养老政策相对比,其中蕴含的民本主义文化元素何其相似!重要参照文献: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肯迪格等:世界家庭养老探析,中国劳动出版社,197年版。高成鸢:中华尊老文化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年版。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学术月刊,(5)。孟昭华,王明寰:中国民政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陶立群: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谢元鲁,王定璋:中国古代敬老养老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吉林文史出版社,9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