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61692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句式大全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达肯定或否认判断。尚有一种状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

2、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非”表否认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用。重要有:()省略主语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君与(之)俱来。(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3、倒装句倒装句重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慨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慨或疑问语调。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颖了”。(

4、)宾语前置。否认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一般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乎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

5、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4: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种核舟”(4)介宾构造后置A、用介词“于”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构造“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同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构造“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构造“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构成

6、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构造“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构造“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构造“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构造“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被动句重要有两种状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

7、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构造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1)“不亦乎”相称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如何”相称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称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

8、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何为”相称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 何以 例:何以战5、 固定句式 (一)无乃乎?这是一种表达测度语调的固定格式,它表白的是对某种状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结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诸多的。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辞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

9、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怪的是你们吧?)(二)孰与这 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 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同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浮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如下 面的例子: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龄大,谁的年龄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

10、比,怎么样?)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毕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三)之谓也 其之谓也这 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达总结性的判断句。应当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构造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调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闻道百,觉得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某些道理,觉得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诗曰:“她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

11、:“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想得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她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她自身不端正,虽然下达命令她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四)得无乎? 得无耶?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调的固定格式,表达对某种状况的推测。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 难道吧; 该不会吧这种格式在古文中浮现的频率也是相称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同样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难道告诉我捕获蟋蟀

12、的地方吧?)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难道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五)奈何 如何 若何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同样的,都表达如何看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具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 “何”则是补语,作“怎么”、“如何”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先看下面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

13、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我们)对这种状况怎么办呢?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六)何有于?这 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句式的紧缩和移位初中语文常用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初中语文常用的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 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 原到

14、“有”的前面。懂得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请看下面的例句。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七)何为?这 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一方面我们先来结识一下“为”这个虚词。“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一是读“wi”。读“wi”的时候,它只 有介词性。一是读“w”。读“”的时候,状况比较复杂,有三种状况。一是动词性,是一种“本领”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 它都可以替代。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为”必须读“w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如“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须读“i”。三是语调助词,相称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状况。这种固定格式的对的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例句: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八)不亦乎?这是一种表达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这是一种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词,稍一疏忽就也许把它理解为副词,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