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78613363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我国当前的踊跃财政政策摘要: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踊跃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加方面起了必然的踊跃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踊跃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踊跃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踊跃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加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需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置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关键词:踊跃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一、踊跃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暴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

2、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类连锁反映,踊跃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而且最有效的政策手腕之一。可是,从那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欠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多余;由通胀转变成通缩。其次。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加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加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成一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再次,我国已经进入成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

3、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加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加方式的转变。因此,踊跃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做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二、踊跃财政政策的内涵踊跃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办法,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加的短时间扩张性办法:可是,踊跃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项短时间扩张性办法,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仅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一)踊跃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组合在规范的经济理论

4、中,有几点是既定的:一是给定了比较完善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结构和技术问题只在中长期才发生转变。在这些条件下,以解决总有效需求不足为目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如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或减税等,来刺激需求并带动整个经济增加。因此,从中国实际动身来界定踊跃财政政策的内涵,就不能把它简单看做是规范济理论中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其作用也不是简单地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通过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要真正使财政政策有效,就必需有结构性政策的配合。(二)踊跃财政政策包括公共财政的体制改革在一般意义上,财政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宏观经济调节的职能。即反周期政策。这种政策只能在短时间内利用,而且受财政纪

5、律和政策规则的约束。二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即提供市场不能提供或提供数量不足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三是社会公平职能。通过财政转移性支付、收入再分派等政策手腕来调节地域和个人的收入差距。四是鼓励和引导职能。通过财政支出和税制鼓励调节微观主体(企业)的行为,从而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方向及效率。三、踊跃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一)政策的阶段性踊跃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加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重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二)政策的定向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

6、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增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三)政策的复合性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踊跃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腕的综合运用,表现了政策复合性。四、踊跃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一)几年来踊跃财政政策致使赤字率和债务率不断增加。我国几年来持续实施踊跃财政政策,致使各项反映财政状况指标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已经由1997年的上升

7、到2002年的:债务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由1997年的上升到2002年的o(二)欧盟马约肯定的赤字率和债务率标准不是公认的国际警戒线。赤字率和债务率并非是判断财政风险的唯一标准,要结合具体国情主如果经济增加和利息支出进行综合考虑。(三)中国财政短时间内风险不大,但长期实行踊跃财政政策确有财政风险。依照前面的分析,虽然几年来财政支出迅速增加。赤字率和债务率上升较快,但由于同期经济增加和财政收入增加也较快,目前财政风险并非大。但如果是从中长期看。中国财政风险有累计增加的可能性。首先,由于大规模增加税收的条件并非具有,未来财政收入大体只能维持在略高于经济增加的水平上。其次。由于中长期内仍需要坚

8、持踊跃的财政政策,财政结构性职能要求财政支出规模不能减少。支出压力较大。(四)中长期财政风险的限度。在中长期内实施踊跃财政政策必需考虑财政风险是不是有可持续性的问题,即未来政府可否偿还到期债务。若是随着债务积累。政府既无法利用财政节余偿还债务,也无法通过发行新国债偿还旧国债,政府只剩下两个选择:使国债货币化或宣布废除旧的债务。前者意味着征收了通货膨胀税,后者意味着国家信用破产。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都意味着财政风险转化成为财政危机。五、踊跃财政政策下一步伐整的方向无论踊跃财政政策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它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办法,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当其初始目标完成后,就应当考虑它的淡出、转型和调整的

9、问题。(一)踊跃财政政策在总量上的投入应慢慢由扩张转为适度调整。从现阶段的实际动身。踊跃财政政策中以反周期为主要目的的扩张功能应当淡出。(二)踊跃财政政策应加速向体制性、结构性政策转型。踊跃财政政策由扩张性转为体制性、结构性政策后,为保证政策调整力度,仍有必要在一段时间维持必然规模的赤字,来达到加速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增进攻坚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成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础设施的公共保障能力之目的。(三)踊跃财政政策在机制上应慢慢由应急性决策转向“规则化政策”,成立正常的政府投资机制。自实施踊跃财政政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是财政风险、国债投资效率和公共财政的功能性改革

10、等问题o要防范财政风险和可能引发的金融危机,推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在反周期扩张性财政办法淡出后,踊跃财政政策的重点一方面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资源引导力的保障:另一方面。应增强财政政策的规则化管理,制定并遵守国债投资进入、退出的标准。保证财政政策的持续性、规范性和公开性,坚持法治和依法行政,提高财政资源和国债投资的利用效能。(四)踊跃财政政策在投资领域应缩短战线,并依照贯彻“五个统筹”要求调整投向。踊跃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慢慢把扩大内需的主角让位于消费和民间投资,公共投资的范围是不与民争利,在成立公共财政的体制框架的同时,扫除消费和民间投资增加的相关障碍。因此,适度规模的国债投资只可能有

11、限解决目前最紧迫、最根本的发展问题,而把其他的发展问题留给市场和民间投资。(五)踊跃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职能。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的大体职能之一。从中长期看,我国社会保障压力是由三个因素组成的:一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社保覆盖面将大大扩展,不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后应该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而且社保范围也应该延伸到农村:二是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社保压力也相应增加;三是我国在人均收入较低,养老保险体系成立时间不长,特别是一部份退休较早的职工没有交纳个人保障基金的背景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保支出呈快速增加的趋势。下一步踊跃财政政策的

12、重点之一,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缘,继续提高社会的保障能力。重点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六)将调整和完善踊跃财政政策与完善税制并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起来,鼓励企业投资。慢慢伐减长期建设国债,腾出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税制改革,即推动将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这也是调整和完善踊跃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两项改革既是完善税制,又是一种结构性减税政策。虽然在一按时期将致使财政减收,但从久远来看,这种减税政策比单纯靠政府发债上项目的效果要更好。其一,企业是市场主体,按照市场需要投资,投资会更有效,而政府投资效益差,浪费大,容易与市场脱节。这是各国的通病。其二,减税增加了企业投资能力。企业利润率和资信品级提高,更易取得银行贷款或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只要有市场需求,其带动社会投资的效果比政府直接投资要大。其三。完善税制并实行结构性减税,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可避免政府投资退出竞争性或经营性领域后,企业投资跟不上而出现“真空”状况,有利于加速推动投资体制改革。总之,财政政策原则或政策取向的合理肯定与适时调整。对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效应的好坏,有着决定性影响。既然踊跃财政政策并非一种长期政策选择,那就必然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可否出现或找到替代当前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的因素和条件,如何进一步掌控踊跃的财政政策值得咱们沉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