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8515272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课题结题报告(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结 题 报 告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总课题组执笔人 翟新民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课题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高校兴起,开始是对个别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不适应导致损害自我生命行为的大学生给予紧急援助,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而后服务的对象逐渐扩大,年龄上从大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初中生直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进一步向低年龄延伸的趋势。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预防先于治疗,、重于治疗,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从目前已经起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来看,大多还处

2、在以“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较而言,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注重高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说明党中央已经把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

3、除了要(学习好)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4、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虽然近几年贯彻纲要取得了进展,但发展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因此,决定了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呼唤师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质量,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学生

5、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效应与影响。 有助于从整体育人的总目标出发,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及道德与智能的协调和谐发展。 有助于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的整合方面建构起具有(本校)校本特色的整体的实践操作体系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操作理论与经验。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

6、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认为(立足于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形容词义,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环境)关系和谐。二是动词义,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从个体心理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师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

7、和辅导,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校主体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它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全体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整合性:整合的英文对应词汇是Integrate,具有“综合、合并、一体化”的解释。整合性,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所形成的一种系统有序的

8、性状,是事物之间建立在兼容基础上的壮大和最优的状况。4、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即按照整合性的原则,将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融为一体,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及核心),从而放大学校整体教育的效益,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和谐与发展。三、研究的基本概况1、研究的主要思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充分认识和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及学生整体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坚持在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校的其它各育中去,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具有整

9、合性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与策略,并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探寻营造有利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具有普通高中特点的心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开创未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方法、途径及其操作策略,注重实践个案的积累和分析,丰富与提升本课题研究的内涵及整体效益。2、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论、学校心理教育全书、学校心育系统协同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等教育部文件及重点专著,从中探索关于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相关内涵及原理。 行动研究法:即由与问题有关

10、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心理健康是涉及到学校中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是行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他们同时也都是研究者,而且就心理健康研究本身而言,纯理论的研究有其统率指导和上位引领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实践行动,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要从实践行动中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也要在实践行动中进行。 经验总结法: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注意不断提升和积累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中的实践操作经验,以更好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一般规律即操作要义。 个案研究法: 对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整

11、合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的或失败的)进行搜集与整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积累和进行实践追踪探讨,探索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成因,矫治的途径、方法和效果等,以更好地取得研究的实效。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方法,了解并掌握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此编写出针对性较强、内容丰富、先后排列有序的普通高中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3、研究步骤 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5月)选定课题,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研究价值,成立“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主要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召集部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从中

12、选择部分老师组成本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调查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评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际和现有资源,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实施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10年12月)第一阶段:启动研究(2008年5月2008年8月) 建立学校“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机制。 收集理论、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根据学生实际,做好筛选整理工作,编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报。 继续装备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

13、训工作。第二阶段:中期报告。(2008年1月2009年12月) 编写教师有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学生心理自我维护案例集,学生心理成长故事集。 形成阶段总结,整理评价资料,形成评价报告,在此基础上写出本课题中期报告。第三阶段:继续研究。(2010年1月2010年12月) 编写适用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学科课程的校本教材。 做好实验班的研究和后测工作,写出研究报告。 整理心理咨询室工作台帐,积累个案材料和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出版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月4月)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

14、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编辑“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 整理研究过程材料。 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验收。4、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的主要目标 科学把握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理论内涵。 积极建构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实践策略。 探索并形成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性的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学生、教师、家长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途径方法。 通过宣传海报、心理课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得家长、学生、教师等获得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把心理健康的知识以最广泛的渠道和途径普及到最广泛的人群。 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教材、学科渗透三位和谐一体的心

15、理健康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材的研发与建设,、(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通过)心理课堂的开设,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的研究更加深入,找到一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行动研究的广阔途径。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和谐一体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更要深入到实践中,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员参与和加入共建美好的、宽松的心灵环境。 ( 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智力、情感、性格三位和谐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铸造。) 四、理论依据1、心理发展理论: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得到发展,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其中个体心理的发展,尤其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个体生理发展较快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一系列成长中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2、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良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从事某种不适当学习的结果。通过发现和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采取一定的教育、强化和行为训练等措施,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人的不良行为。行为主义理论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行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五、研究成果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