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7810223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创新团队培育项目浙江重点产业技术升级与测评探讨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0C25073)阶段性探讨成果。纺织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纺织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大的总量规模。尤其是2000年后,浙江纺织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一度使全省大量纺织企业陷入逆境,也暴露出我省纺织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外市场逐步回暖,浙江纺织业在后危机时期如何进行技术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当前我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后危

2、机时期浙江纺织业面临的新形势(一)纺织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2009年以来,由于棉花、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带动纺织原材料价格上涨,棉花现货价格从2010年下半年起先一路飙升,从每吨约1.8万元暴涨到2011年初3.5万元的历史高位,涨幅约90%。但是从2011年2月起,棉花价格就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跌破收储价,跌幅超过40%,而且还有不断下跌的趋势。棉价大起大落,给纺织业带来灾难性打击。去年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忙于储存棉花、棉纱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目前大量棉花存货却为他们带来巨幅亏损,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关停。(二)劳动力价格持续攀升2010年我国纺织业劳动力的薪酬福利涨幅普遍在10%以上

3、,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工资涨幅高达20%。与低要素成本国家相比,我国尤其是浙江省纺织业正在渐渐丢失成本优势。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中国纺织大县绍兴县的纺织业在岗工人每小时平均工资,是浙江全部县(市)中最高的,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高于印度、越南等纺织出口地区1。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使部分欧美订单转向周边国家。同时,预期将来数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将持续持续升值之势,使得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丢失。(三)国际贸易爱护主义日益加剧全球经济在将来仍处于缓慢复苏和不确定性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失业率维持高位,本国过剩产能亟待消化,导致贸易爱护主义加速抬头,各国政府为爱护本国产业,通过提高平安、卫生、

4、环保标准和实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构筑贸易壁垒,我国纺织业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日趋严峻。金融危机以来,全球40%以上反倾销和70%反倾销调查针对中国,对中国产品出口设置较大障碍。(四)节能减排的压力前所未有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经济发展硬约束。今后几年,我国将对污染排放和能源单位消耗水平进行更严格的调控。2010年浙江印染布产量348亿米,占全国58%,而同期全国产量其次位的江苏仅生产62亿米2。国家下达近三年浙江省必需淘汰的落后产能为印染41

5、.5亿米,化纤85万吨,浙江纺织企业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五)产能结构性过剩日趋严峻2000年以来,浙江省纺织业工业总产值的年增幅平均达10以上,出口增幅也比较快。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纺织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增反降。这主要是由产能结构性过剩所致。我省纺织业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实质转变,产品同质性严峻,过多的中小纺织企业集中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差别化率不高。二、浙江纺织业运行与创新现状分析(一)运行现状分析近几年,我省把纺织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产业之一,主动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困难改变,纺织业在调整中上升,总体保持增长,产业规模接着在国内位居前列。我省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总产值

6、、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2010年分别达9215家、5574.66亿元、268.74亿元,列全国第一位、第三位、第三位,较2006年分别增长了1.28倍、1.60倍和2.03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省纺织业亏损企业数在2008年大幅增加,但随后2年有所回落;出口交货值也在小幅回落后创出新高,接着保持全国首位。印染面料、丝绸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占全国的54%、40%,成为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3。同时,产业用纺织品德业发展较快,成为行业内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1:我省纺织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发展状况 单位:亿元企业数(家)其中:亏损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总额201092158335

7、574.661539.15268.74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09874311264691.541282.16182.64窗体顶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08861314274482.061373.02149.07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200778427834190.08162.97200672127333473.57132.16窗体底端数据来源:依据各年浙江统计年鉴整理(二)创新现状分析1、创新投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近几年来,我省纺织业企业R&D投入大幅增长,2010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达26.1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6.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8%;R&

8、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2010年略有回落,但总体而言稳步提升,由2006年的0.30%提高到2010年的0.48%,年均提高0.045个百分点(图1)。科研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由2006年的7285人年增长到2010年的13565人年,年均增幅达16.8%(图2)。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办科技机构数由2006年的329家增长到2010年的451家,年均增长率达8.2%(图3)。图1 近几年来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R&D投入状况图2 近几年来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R&D人员状况图3 近几年来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办科技机构状况2、创新产出水平出现波动,暂未摆脱危机影响尽管新产品销售收入

9、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图4),但反映企业创新意识与热忱的专利申请量、独创专利申请量,及反映企业创新成果和实力的有效独创专利数,均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波动。2009年起先,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数大幅回落,2010年专利申请数还不足2007年水平的80%;独创专利申请数也出现回落,2010年仅247件,较2008年削减了40%;有效独创专利数2009年大幅下降,2010年仅322件,还不足2008年的1/3(图5)。图4 近几年来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状况图5 近几年来浙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专利申请及拥有状况3、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提高纺织业增长方式仍以扩产能、过多依靠资源环境的消耗为特征

10、,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仍未完全建立。我省一些产品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我省纺织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综合能耗水平逐步下降,纺织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单耗从2006年的0.3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20吨标准煤/万元,年均降幅为11.8%(图6)。 图6 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规上企业产值单耗改变状况总体而言,浙江纺织业尽管在规模上稳步增长,运行状况总体良好,但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仍未摆脱粗型发展方式。究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行业内技术创新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缺乏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各环节的联动研发,主要产品技术以引进和仿照为主;多数中小企业“低价跑量”

11、经营,生产的产品大多档次较低,同质性严峻,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的发展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出口以贴牌加工为主,缺乏行业话语权;过多依靠资源、环境的消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仍未完全建立。三、浙江纺织业技术升级的路径选择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省纺织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和考验,整个产业亟待技术升级。我省应选择重点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明确提升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任务,为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一)重点领域1、纱线和纺织面料。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接着提高“三无一精”(无卷化、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的比重;接着扩大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喷

12、气纺纱机、细络联合机和高性能无梭织机的应用4。加强高效、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提高棉、毛、麻等自然纤维的加工技术,加强高新技术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以发展化纤仿真面料,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为重点,大力推动纤维、纱线、织造及印染后整理的技术进步联动,突破印染后整理的薄弱环节,提高面料的质量档次,培育一批为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配套的高档面料生产企业。2、丝绸。以丝绸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和丝绸行业两化融合为重点,推动丝绸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丝绸产品的色牢度和抗皱免烫性,改善丝绸产品的服用性能,提升丝绸产品档次。接着向丝绸行业“微笑曲线”两端延长,加强创意设计,完

13、善营销网络,培育自主品牌,把产业推向新高度。扩大丝绸在家用纺织品及其它领域,如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巩固和提升我省“丝绸之府”的地位,创建丝绸传统行业新优势。3、印染。广泛实行清洁生产,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强化环境爱护。加快新型染色、印花、多功能后整理、自动限制及在线监测等新技术在印染行业的推广应用。发展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技术,推广气流染色、数码印花、生态印染等少水及无水印染加工技术5,加强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4、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加大非织造、经编和立体成型编织、功能后整理、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推动土工合成材料、医疗卫生材料、耐高温过滤材料、高

14、档合成革及服装衬布、平安防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6。拓宽产品应用领域,加大产业用纺织品在新能源、建筑交通、水利工程、环境爱护、医药化工、汽车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二)主要任务1、提升技术创新实力。进一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建设更加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规模大、创新实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激励龙头骨干企业实行联合、并购、控股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15、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在重点领域推动建立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高档面料、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产业用纺织品、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着力突破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持面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完善环保、检测、信息等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育设计师队伍,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激励企业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设计中心、创意中心,在深化探讨消费需求的同时,与世界时尚潮流接轨,提升自主品牌内涵。激励丝绸、家纺行业重点优势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实行联合、虚拟经营等方式,扩大品牌经营规模,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学问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升纺织行业主导产品附加值。激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或入股海外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知名品牌。3、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减排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减排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实施节能减排改造。运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物排放进行实时监控,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两化”融合促进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加强资源再生循环及利用,激励企业加快高效、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