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材料樊裔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807751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会材料樊裔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书会材料樊裔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书会材料樊裔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书会材料樊裔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书会材料樊裔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会材料樊裔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会材料樊裔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半书来枕 有梦也芳甜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樊裔华樊裔华,1997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现任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启东市首批学术带头人、启东市十佳园丁。多次在省、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曾在全国苏教版第二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特等奖。撰写的近50篇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研究等。我们来解放儿童的头脑与双手吧,不够,不够。如果我们是书呆子,我们还得解放我们自己的软手软脚,解放我们自己的呆头呆脑。如果我们是田呆子、机器呆子,也得解放我们自己的笨头笨脑,解放我们自己的

2、粗手粗脚啊!小朋友!你们也不要老是等着别人来解放您。您的脑袋是长在您的头颈上的,你的双手是长在您的身体上,拿来用他一用,您就成了一个开辟儿童世界的小盘古。拿把剪子来把那捆您的绳剪断。我们还要知道这个儿童世界是大众的儿童世界,决不是少数的儿童的世界,也不是顾到这个儿童而忘了那个儿童的儿童世界。可是提倡儿童幸福的人们,有多少还是在那儿排演惨剧。我们必得重生为小孩子,才能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区工作。变吧,变吧,大家都变成真的小孩子,那是多么够味儿的事啊!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

3、就是合理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2005年5月第1版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着100多年前英国学者托马斯德昆西(TDeQuincey) 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昆西说,在莎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及其夫人借助于黑夜在城堡中杀人篡权,突然,城堡中响起了敲门声。这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恐慌万状,也历来使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心动魄。原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结论是:清晨敲门,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衬出黑夜中魔性和兽性的可怖,它又宣告着一种合乎人性的正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而正是这种反差让人由衷震

4、撼。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铺上,听到了江南小镇的敲门声,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却声声入耳,灌注全身。好多年过去了,生活应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敲门声还时不时地响起于心扉间。为此我常常喜欢找个江南小镇走走,但一走,这种敲门声就响得更加清晰而催人了。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靴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余秋雨,文化苦旅1992年3月第1版自然日记是跨学科的、实用的课程如今,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跨学科学习

5、、手脑并重、批判与创造相结合、团体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自然日记恰恰满足了这些改革目标的需要。笔记自然活动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因此它既可以作为正式课程,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自然日记还是个数据库,供学生们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艺术研究和科学探索。持续地写自然日记还能培养各种各样的技巧,包括观察技巧、评论和创造性推理的技巧、交流技巧和绘画技巧。除此以外,自然日记还是学员们提高多种技巧的“活记录”,它能持续地记录学员们的进不状况。长时间地对不同日记篇章的比较,可以反映出学员们的进步情况。同时,学员们还能觉察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并亲身感受学到了什。更可贵的是,第一手的自然日记观察及经验还

6、能培养优秀的个人品质,比如关爱他人、富于同情心、认真负责等。写自然日记,好比打开一扇窗,即便短暂,却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万物归一”,用在这里正合适。对观察者来说,看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间美妙的事。日记作家可以趁机停下脚步,屏气凝神,放松脸上的肌肉和僵硬的臂膀。这一刻,只管把一切交给安宁和专注,哪怕只有5分钟呢。这些时刻会让我们久久不忘,会让我们回归安静。我们欠自己一笔时间的债务,这世间本该用于沉思、反省、理解、冷静和联系自然的。无论我们住在哪里,也不论我们快乐或者痛苦,自然总是静静地等着我们,等着我们去感受那蓝天的苍穹、窗外的绿树、翩翩的小鸟以及飘散的雨丝。克莱尔.沃克.莱斯利

7、查尔斯.E.罗斯,笔记大自然2008年6月第1版1.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刘小枫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4年11月。2.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3.习惯的力量,杰克.霍杰著,吴溪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12月。4.儿童文学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孙建国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5月。5.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6.一生的学习,克里希那穆提著,张南星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年3月。7.文化苦旅,余秋雨著,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3月。8.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岳麓书社,2005年3月。9.张庆文集,张庆

8、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10.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高万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于文字中凝眸张庆先生读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有感 书读百本,情有独钟之。读张庆先生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于朴实的文字中感受先生先进的理念,一颗语文的心始终被幸福裹挟。初读著作:和谐圆融,自然有度在一次培训会上,偶得张庆先生著的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书中阐述了先生对语文教育的新思考,让我获益匪浅,尤其是“和谐、圆融、自然”这三个主题词扎根我心,这就是张庆先生眼中的语文课所追求的境界!那么鲜活、实在、贴切。 诠释“和谐”。先生列举了罗丹塑像的典故以及张开济设计天安门前观礼台的故事,使读者明白教学也

9、正如罗丹所说,“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部分是比整体的和谐更为重要的了。如果这双手太突出了,有了自己的生命,便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 其次是“圆融”。先生巧妙地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合二而一”的观点。他认为,不仅要把握好各个维度的尺寸,还要善于把各个维度融为一体,使之入浑圆的球般圆满,此为圆融。 讲述“自然”时,先生引用孔子言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来说明课堂教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说明语文课的工具性、人文性的关系要因学情、年段、课文类型的不同而制宜,教学中一切的手段、方法,都要把握好合适的度。 在先生心中,此为语文教学的境界。后来我又有机会远望

10、张庆先生,觉得他也是一个和谐圆融、自然有度的人。再读著作:说文解字,深入浅出张庆先生国学功底厚实,而文章却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明白。他以亲切平实的话语与老师们娓娓道来,传经送宝;以富有情趣的笔调给孩子们说文解字,讲述学法。他希望孩子们看与课文题材相同的影视片,鼓励孩子们看京剧 学语文,先生说:“我们是中国人,自然不能不了解京剧,听不懂那是因为你不常听,只要你经常听,不光能听得懂,还能从中学习到语文哩。”他还说,“看戏不光能学语言,还能学做人。过去的舞台两边常常贴这样一副对联: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这说明,戏剧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经常看戏,能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明白事理,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

11、是假恶丑。”不禁回想起先生在一次培训会的晚宴上给大家唱京剧那一幕,此时才真正理解他的用心良苦啊!深读著作:根植童心,面向未来一位博学的老人,他以儿童般的心灵,以孩童的眼睛来看待学习,以朋友的口吻跟孩子们讲述学习的真谛。正如他在归来吧,逝去的童心一文中所言:“我们过去上课,总是要求学生跟老师相似。老师课前设计了一个个问题,并预设了答案,上课时,再逐一问来,要求学生入我彀中。这不恰恰是我们过去上课的弊端吗?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反过来跟学生相似。也就是说,要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视学生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教学中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

12、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而要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教师就要熟悉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先生说于永正老师在孩子的眼睛里“不是威严的师长,而是忘年的学习伙伴。”他自己亦是这样啊一个长大了的儿童,一面面向未来的儿童教育工作者! 先生的文字,我一直放在案头,已微微有些泛黄,稿子上到处圈圈画画,写下我每次阅读后新生的感想。每当夜间疲倦,想偷懒时,封面上先生画像中圈圈镜片下的眼眸在灯光中格外闪亮,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振作精神,增加了动力。于是伸伸懒腰,再继续阅读,钻研。 雨夜翻书怀想 生长路上,书香满盈盈雨夜,格外静。心血来潮和女儿

13、一起将两个书橱翻了个遍。女儿发现我翻开一本很旧的书,甚是疑惑:“妈,这书买了多久了,都破了。”这一问,把我的思绪牵回14年前的那个冬夜。那年,我们在南通教育学院上三二分段。跟师范相比,学校图书馆的书丰富多了,除了上课,年轻的心就会久久地泡在图书馆,什么都看,总觉得看不够。冬日的一个下午,学长建昌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学校图书馆有一批旧书要卖,我们几个就丢下手中的作业赶紧买书去了,生怕晚了,就挑不到好书了。在书堆里穿行的感觉真好,爱不释手的书太多了,但要顾及囊中,又不能全买,所以就挑了又挑,拿起又放下到我们挑完才发现旁边的同学几乎都走光了,图书馆的老师静静地就在等我们几个了。捧着一大摞书走出图书馆

14、时天色已暗,惊喜地发现空中飘起了小雪,那是1995年的第一场雪。撑开淡蓝色小花伞,国栋和我轻轻走过学院的中心道,一路书香如今,这些书更旧了,有的封面都有点破了。但轻轻翻开,书香依旧。女儿饶有兴味地拿起一本少年儿童歌曲280首寻找她会唱的歌,她对着谱子轻轻弹奏、哼唱,然后跑来对我说,“妈妈,我感觉这书闻着真香!”是啊,书是愈久愈香的。这些年来,尽管书橱中不时有新书添入,但这些书是永远不会没有位置的,它见证着我们年轻的岁月,也愈久愈香怀想的情愫在这雨夜里蔓延开去书桌下面放旧书的盒子里意外地发现了我找寻已久的烛光晨钟(我学生时代的文学社社刊),于是停下了整理,一页页翻看起来。1995年的师兄建昌主办

15、的烛光,96、97年我主办的烛光晨钟,97年往后师妹东玮主办的社刊,虽然现在看来它显得简陋,但那阵阵墨香,却格外沁人心脾。回想起那时年少的我们满腔热情,为给烛光重新设计封面,邀请姚馨丙院长为刊物题词,请学院美术、书法等精英季国栋、钱继东为刊物设计封面,到学院办公室为刊物封面的彩印争取经费等等,都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97年2月,在晓峰、国栋、继东等好友的鼓励下,我们策划创办文学社的“文艺评论期刊”,思考再三,决定就以文学社的名字给刊物命名晨钟。今日,再次翻开晨钟,读到姚院长语重心长的文字:“昨天,我刚给烛光题写了刊名。今天又应文学社之约,写了上面的话。最后我想以鲁迅先生六十五年前对青年写作者的一番谆谆教诲作为这篇发刊词的结语,意在祝愿晨钟文学社的年轻朋友们和同样年轻的晨钟文艺评论期刊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浅薄走向充实,由平淡走向辉煌。”时过境迁,但一颗书心却依然涌动着年轻的渴望。“但对于只想以笔墨问世的青年,我现在却敢据几十年的经验,以诚恳的心,进一个苦口的忠告。那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