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

上传人:byx****23 文档编号:477821876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56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患者的护理课件传染病护理(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ursingshiftsystem讲授人:临 床 护 理 知 识 系 列 课 程麻疹患者的护理案例导入患儿,男,5岁,因“发热3天伴全身皮疹1天”入院。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并伴有咳嗽、流涕、畏光、结膜充血等症状,1天前出现皮疹。入院查体:T38.5,P100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结膜充血,口腔内有约1mm大小的灰白色斑点,周围红晕,耳后、发际、额面可见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3.8109/L,淋巴细胞55%。入院初步诊断为麻疹。请问:1.患儿诊断的主要依据有哪些?2.针对患儿的皮疹该如何护理?麻疹(measles或rubeola)

2、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易造成流行。PART.01【病原学及发病机制】1.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为RNA病毒,无亚型,呈球形或丝状,直径90150nm。病毒可在人、猴、犬、鸡的组织细胞中生长繁殖,经细胞培养连续传代后,无致病性,但仍保持免疫性,故常用人羊膜或鸡胚细胞培养传代制备减毒活疫苗。2.发病机制麻疹病毒经上呼吸道、眼结膜侵入人体,并在其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感染,12天内病毒从原发病灶侵入局部淋巴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后进

3、入血液形成第1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广泛增殖,57天后大量病毒再入血液,造成第2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皮疹。PART.02【流行病学】1.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传染期患者痰、尿、血液及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都有麻疹病毒。恢复期不带病毒。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病毒随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膜侵入易感者。由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无免疫力者与患者接触后95%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本病儿童多见,以6个月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自麻疹疫苗接种以来

4、,发病率已显著下降。4.流行特征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与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居住条件有关。近年来,麻疹的发病年龄向大年龄组推移,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轻型或不典型病例增多。PART.03【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患儿有无麻疹患者接触史;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发病的年龄、季节等;有无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顺序及形态等。(二)身体状况本病潜伏期一般为621天,平均10天左右,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1.典型麻疹(1)前驱期(2)出疹期(3)恢复期(1)前驱期亦称为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5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

5、上呼吸道炎症和眼结膜炎症,如发热、咳嗽、流涕、喷嚏、咽痛、全身乏力及畏光、流泪、结膜充血、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红线(Stimson线)等,部分患者可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婴幼儿偶有惊厥。(2)出疹期此期持续35天。发热35天开始出现典型皮疹。出疹顺序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至前额、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25天遍及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稀疏分明、大小不等,皮疹间皮肤正常。(3)恢复期此期持续35天。皮疹出齐后,体温1224小时内降至正常,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皮肤出现糠麸样脱屑,并有浅褐色色素沉着,经12周消失,23周内退尽。无并发症者病程

6、1014天。2.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2)重型麻疹(1)轻型麻疹潜伏期2128天,多见于接受过疫苗接种或婴儿体内保留母体免疫力者。患者可有低热,呼吸道症状轻,麻疹黏膜斑不典型,皮疹少而色淡,病程35天,并发症少。(2)重型麻疹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疱疹性麻疹:3.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2)喉炎(3)心肌炎(4)脑炎(1)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占12%15%,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麻疹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不严重,若并发细菌性肺炎则病情加重,可有高热、咳嗽、脓痰、气急、鼻翼扇动、唇指发绀、肺部啰音等。白细胞增多,痰培养有病原菌生长,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等。(2)喉炎多见

7、于23岁儿童,麻疹病程中有轻度喉炎,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严重喉炎,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及三凹征等呼吸道梗阻表现。(3)心肌炎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气急、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肢端发绀、四肢厥冷、脉细速而弱、心率超过160次/分、心音低钝和肝脏肿大等心力衰竭表现,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隐退。(4)脑炎较少见。多发生在出疹后26天,也可发生在出疹后3周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等。多在15周后恢复,病死率为12%15%。可留有瘫痪、智力障碍、失明及耳聋等后遗症。(三)心理、社会状况注意询问患儿及家属有无因为隔离而出现焦虑、恐惧心理;了解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

8、度等。(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2.多核巨细胞及麻疹抗原检测3.血清抗体测定4.病毒分离5.核酸检测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初期正常或稍高,出疹期降低;淋巴细胞增多。2.多核巨细胞及麻疹抗原检测取患者初期的鼻咽分泌物、痰和尿沉渣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可用直接荧光抗体检测剥脱细胞中麻疹病毒抗原。3.血清抗体测定取初期与恢复期血清,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目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疹后3天IgM阳性,疹后2周IgM达高峰。4.病毒分离取患者鼻咽部及眼结膜分泌物进行麻疹病毒分离,但阳性率较低。5.核酸

9、检测采用RT-PCR从临床标本中扩增出麻疹病毒RNA,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对免疫力低下而不能产生特异抗体的麻疹患者尤为有价值。PART.04【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血管受损有关。3.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PART.05【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消毒与隔离2.休息与活动3.饮食1.消毒与隔离按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第10天。2.休息与活动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光线柔和,避免冷风直吹患者及强光直射眼睛。室内温度以1820,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10、经常更换体位,衣服宽松,忌“捂汗发疹”,出汗后及时更换衣被。3.饮食高热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疹退后要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脏和胡萝卜,防止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多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以利毒素的排出,脱水及摄入过少者可静脉补液。(二)病情观察麻疹并发症多且严重,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疹顺序、部位、皮疹颜色,有无糠麸样脱屑;意识状况;是否出现喉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三)对症护理1.发热2.皮肤护理3.眼、鼻、口腔护理1.发热体温在39.540可服用小剂量退热剂,禁用乙醇擦浴,以免影响皮疹透发或使体温骤降。2

11、.皮肤护理皮疹出疹期及疹退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瘙痒者可擦炉甘石洗剂,皮肤干燥者可涂润滑油。3.眼、鼻、口腔护理清洁眼、鼻、口腔可用生理盐水或4%硼酸溶液清洁双眼,洗后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涂红霉素眼膏,每天24次,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常规用温水或朵贝液彻底清洗口腔,每天23次,以保持口腔清洁、黏膜湿润;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局部涂以甘油或无菌液体石蜡。(四)治疗护理目前尚无特效抗麻疹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和中医治疗为主。关键在于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1.对症治疗高热者补液,必要时可应用小剂量解热药物;咳嗽可用止咳剂;烦躁不

12、安可用少量镇静剂;必要时给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2.中医药治疗根据不同病期进行辨证施治。前驱期以透疹解表为主,如宣毒发表汤等;出疹期以清热解毒为主,如银翘散等加减;恢复期宜养阴清肺。3.并发症治疗患者出现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可根据致病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蒸汽吸入、服用止咳祛痰剂等,重症者可用泼尼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喉阻塞严重者应及早考虑气管切开。(五)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多与患者接触,给予关心、鼓励,教会家长必要的护理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PART.06【健康指导】1.预防指导(1)控制传染

13、源(2)切断传播途(3)保护易感人群(1)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隔离检疫3周,做被动免疫者应隔离4周。集体托幼机构的儿童应暂停接送,并加强晨间检查,发现疫情及时上报。(2)切断传播途病房每日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医护人员或成人在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离开后应脱隔离衣和洗手,并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停留30分钟,方能接触其他易感儿童,以防传播。(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佳办法,接种主要对象为婴幼儿,但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亦可接种。在接触麻疹患者后5天内,立即给予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以预防发病,被动免疫可维持8周。2.生活指导宣教麻疹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麻疹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幼儿及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应接种麻疹疫苗。流行季节发现身体不适,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3.出院指导患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大多为终身免疫。同时也应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Nursingshiftsystem讲授人:临 床 护 理 知 识 系 列 课 程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