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779256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精髓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实践研究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精华 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研究 【摘要】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可时至今日,由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存在的一些误区,绝大多数的华夏儿女已不知如何继承中华祖先留下来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从事根底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以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多考几分分数,多学几样技术,而在于尽力培养我们孩子的人文素养,并最终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互生。而经典诵读,为这个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性。【关键词】经典诵读实践研究一、研究的背景及理论依据及现状一经典诵读提出的背景及相关理论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部中国文化史,犹如

2、一条滚滚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诗经楚辞、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辉。可时至今日,由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存在的一些误区,绝大多数的华夏儿女已不知如何继承中华祖先留下来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我们的血脉中渐渐地流失。 从小学开场至大学毕业,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用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来教学生学习母语,却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更不要说到达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开展的目的。大局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低下,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许多大学毕业生

3、写的文章错字连篇,文句不通,走向社会之后茫然无绪,不知路在何方。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还曾说过: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基于这样一些现实问题,我们作为从事根底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以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多考几分分数,多学几样技术,而在于尽力培养我们孩子的人文素养,并最终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互生。而经典诵读,为这个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性。1.

4、从理论角度上讲:经典诗文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其一,人类历史开展证明,经典非一时之存在,人类的和睦相处,永远需要经典精神的冶;其二,经典精神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经典精神不局限于哪个时代,也不局限于哪个民族或哪个阶级,它具有全人类的自我修养的意义。譬如,敬业爱人、敦厚朴实、心地坦荡等人文精神,都是一般的心性修养。儿童诵读,为读而读,是纯心之读,有特殊成效。童子之功,一日成诵,终身具有,这是成人读经所不能企及的。所以让儿童以一定时间诵读经典,使其渐渐具有经典精神是必要的。 2.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人类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其开展曲线各

5、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依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开展从零岁开场,一至三岁便有显著的开展,三至六岁更为显著,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记忆力开展的黄金时代,十三岁是一生中记忆力的最顶峰,以后至多保存在这个水平上;理解力从零岁开场酝酿,一至十三岁虽缓慢上升,但无明显进展,十八岁以后才渐渐成熟,随着经历的丰富和思考的训练,理解力会一生维持其上升曲线。所以一个人的开展在其十三岁以前是以记忆力的开展为主的,少年时期的儿童,处于既有能力记忆也善于记忆的最正确时期。这时,如果让他们熟读背诵一些人文经典,将具有一生的修养意义,也恰恰符合他们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的天然学习方式。 儿童的经典教育,关系到民族文化的

6、传承问题,民族道德的建立问题,关系到语言和精神的重构问题。面对社会开展的趋势,最迫切的做法在于发扬传统文化,重塑经典的精神。综上所述,我认为:1.儿童经典诵读是一种最好的、最适时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教育现状,都可能会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适时的教育.就是根据人类开展的最正确期理论,在孩子成长到*一关键期、最正确期时,给他施以相应的教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才是最好的适时的教育。则经典诵读就是一种这样的最好的适时的教育。小学阶段的年龄跨度是6-13岁,把握好这一记忆开展的最正确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如果这个时侯组织的好,孩子很容易入门,

7、他善于发挥自己记忆力的特长,特别乐于背书,而且背得很轻松。这时让他背诵一些有价值的经典,短短的几年就可以让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等13岁以后,理解力开场开展了,再让他慢慢理解、感悟、咀嚼、体味这些已经烂熟于胸的经典,他会自己把这些经典优化组合,举一反三,取基精华,去其糟粕,融合为一体,用哲人的思想去对待世界,用圣人的认识去理解社会,用贤人的态度去思考人生。2.儿童经典诵读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局部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胡适、鲁迅等一批文化先驱是反对孩子读古文的,这就给我们现在的经典诵读推广工作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但是历史证明,伟人也是会犯错误的,近百年来不让孩子们读古文,几乎造成了中国

8、文化长河的断流,这就是为什么朴初、冰心等9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联合发出紧急呼吁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倡白话文,并不一定要反对文言文。我们应该科学辩证地对待问题。所以,强调创新,我们不应该一味反对传统;强调理解,我们不应该反对记忆;强调理解记忆,我们也不应该反对机械记忆;强调兴趣,我们也不应该反对重复诵读。而应该使他们科学合理地有机结合。因此,现代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体,它不应该反对对学生成长起莫大作用的经典诵读。该读时还要读,该背时还要背,该记时还要记。这才是科学辩证的观点。由此可见,我们现在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应该是:儿童经典诵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局部,是一种最好的适时的教育,绝不应该是

9、可有可无的。在小学中开展经典诵教育,势在必行二经典诵读的概念界定及在国外研究的现状1.经典经典是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人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浓缩了的知识与价值,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经典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2.经典诵读又称读经、或古诗文诵读,是王财贵教授于94年发起的教育运动,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社会得到广泛的响应。3.同构互生共同构成,且共同开展,共同促进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加之中国青少年开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大

10、陆也有近千万的孩子在读经中受益。看到孩子们能将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及西方经典朗朗上口,熟读并能背诵,同时道德增进、智慧增强、学业进步,确实令人欢欣鼓舞。很多成人也通过读经一法找回了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找回了人格的尊严,找回了终身学习的方法,找到了教育子女的良方;并且热心于中国文化的推广。读经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运动。王元化、汤一介、庞朴等专家学者指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让一下代自小就能从白、杜甫、东坡的名篇中,接触、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在科技高度兴旺的现代社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振宁回忆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唐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

11、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越发体会出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10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境界。 通过经典诵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互生,在我国有系统有重点地开展的地方不多,类似的,仪征市仪化第二小学曾把诵读经典书刊,尽享阅读乐趣列入20052006年德育方案;市天涯石小学*一班主任也把诵读经典作为提高德育的有效途径;省滨海实验小学开展了与经典同行 与圣人为伍 诵经读诗活动,这些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的成功经历都将为我们的课题起到较好的鉴戒作用。然而,研究经典诵读理论的文章和专著并不多见,且专业性不强,大多只散见于各种文学理论的片章之中,这也给我们的实践研究带来了一定的

12、困难。二、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的根本容1.围的限定研究的对象面对是全校16年级的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只是要求的上下而已。2.研究的容1搜集并整理有关经典、经典诵读的有关理论资料;2了解儿童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感兴趣的程度;3营造校的经典诵读的气氛与气息;4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感兴趣及保持这种兴趣的策略;5研究经典诵读外指导的可操作模式;6指导搜集整理身边的经典诵读资料;7建立新的评价体系8指导学生引用诗文、仿写诗词和诗文创生的能力;9总结思考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和思想同构互生的影响。3.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A.搜集整理有关经典诵读的理论资料;B.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感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的策略

13、;C.建立好学生经典诵读的平台;D.全面营造学校整体的经典诵读的气氛。2难点:一 经典诵读在学生身上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和精神的同构互生二 有关概念和理论假设三、经典诵读实践研究的预期目标:1.本研究旨在通过让孩子承受经典教育这一平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抓学生课文阅读为基线,以经典诵读为主,力争通过经典资料的提供、校园环境的布局、学生童话的创作、学生评价的改革等方面,丰富他们的语言、默默地变化他们的气质,从而在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冶他们精神生命的深度的同时,使我们的校园逐步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通过经典诵读来提升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互生之路。2.熟读背

14、诵经典与体悟经典的精神世界,这是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永恒课题,因为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儿童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冶情操,从而使语言和精神的高度统一在他们的身上得以表达。四、研究的策略一 确定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1.诵读容让语言与精神富有典性我认为通过对经典对诵读,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感染和熏,是语文素养培养对根本途径。中华民族的古诗文源远流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预期策略:所选择的古诗文经典诵读容来自三方面: 是语文教材文本,从一年级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六年级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六年十二个学期,所学古诗文6多篇。 是课标附

15、录所推荐的小学70篇优秀古诗文,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自编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如学校简明阅读自编手册,列出六个年级必读书目与有关容。我们打算收集整理以下几类课外阅读材料:A.收集整理小学生名言警句100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收集整理小学生熟读谚语100句,有环境方面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自然方面的月晕而风,月润而雨;C.收集整理小学生唐诗三百首,如王维的鹿柴、孟郊的游子吟、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D.收集整理小学生成语大全,尽量给每个成语配备一个故事,如万水千山、锦绣山河、大好河山、春暖花开、横眉冷对、浩气长存、飞来横祸等。2.诵读目标让语言与精神富有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