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7777248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索与创新从一节课改实验课谈探究性课堂教学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528500) 周兆富摘要:备课不应当是教师自己的事,应当让学生亲历一些探索和研究过程,这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展示中外高新科技成果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价值观教育,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系列可选择的富有人性化的作业,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做到完美的结合,这既是一节课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始,也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作业体系。关键字:研究、探索;创新理念;课改实验;怎么不用纲丝绳? 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取不仅仅是主动的知识建构的孤立过程,还需要

2、一定的经历和情景性的过程来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应当是师生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推导等手段进行不断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应当把每一节新课都上成探究性学习性质的课,并能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物理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跨越时空与现代紧密相连的物理世界,把研究、探索和创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可以让学生打破学科界线,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谈论物理知识。下面笔者想通过一节课改实验课谈一下在新课标的理解下的探究性课堂教学。笔者在听一堂课题是超重的课改实验的公开课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节课上,教师是这样引入问题的:你们听说过蹦极这项运动吗?请问为了安全

3、,运动员是不是用细钢丝捆在身上,为什么?由于问题提出的方法新颖,答案简单,又不是教材中所提供的资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非常想知道这一问题与本节课有什么联系,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教学的核心内容上来,于是一节有关超重问题的精彩探究性物理课就这样开始了。这时在播放一段弹簧秤下挂一个钩码在电梯中随电梯上下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变天呀,我的体重怎么又增加了?化过程的录像,在电梯里有一个两边分别放有物体和砝码而平衡的天平,在整个电梯的变速运动中,天平并没有失去平衡。此录像正是教师在课前同几个学生共同录下来的实验片断,由于课堂上出现的实验者都是学生熟悉的人甚至有部分学生亲历了实验,使学生很容易进入了

4、探究问题的角色,并得出了加速度变化时物体的质量不变,重力也不变的结论。然后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一个小女孩在电梯中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时体重计的示数变化、加速度方向变化、速度方向变化动画的课件,使学生知道电梯对小女孩的支持力(或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变化与运动方向无关,只与加速度大小和方向有关。同时,在课堂上师生共同通过类似的实验和对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计算,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核心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有一种这一规律就是我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的成就感。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又播放了神舟五号升空,在轨道上运行,进行大气层抛防热板、打开主降落,点燃缓冲发动机,美国航飞机上天的课件及图片,经过教师的点评

5、,学生认识到,原来科技最前沿的知识离我们的并不远,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而本节课的几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使新课标理念与常规教学作到了完美的结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留下很大的空间。作业1:请同学们思考并上网查询,载人航天器在升空和降落过程中,人类所经历的三个生死关在那里?(起飞降落阶段的超重和进入大气层的超热)。选择性作业2:其一,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撰写一篇有关介绍载人航天器或卫星发射的科普小论文;其二是你可以撰写一篇题为“我梦中的迷你航天器”的科幻微型小说,条件是文章中所描述的飞行器基本原理必须符合物理学规律。以上文章格式、字数、形式不限。必须完成的作业3: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寻找

6、或设计一些有关超重和失重的题目并写出答案;以上作业的完成形式可以是小组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这节课改公开课有许多成功之处,首先是课前的准备,以往备课都是教师自己的事,而本节课授课者独辟佳境,课前就让部分学生参与课件制作的实录工作,这就为这节课的成功作好了铺垫,也提示我们,备课不再只是教师自己的事,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亲历一些探索和研究过程,会使你的课堂变得更精彩。其次是本节课成功的地方还在于教师把大量与本节课有关的中外高新科技成果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理想和价值观教育,其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是教师并没有把课堂授课的结束作为探究式学习的结束,而是给学生布置了系列

7、可选择的富有人性化的作业,这既能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深刻印象,又是对本节内容最好的总结,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既是一节课的结束,又是新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始,同时打破了写作由语文垄断的学科界线,这有利于培养文理兼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也为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和作业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后的查找资料和进行研究过程中去体现学习物理过程中探索之艰难和发现新的知识点的成功之喜悦,为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终身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这正是本节课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成功之处。 地 址: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邮政编码:528500电 话:0757-88630865电子信箱: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