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污染与治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76360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污染与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污染与治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污染与治理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限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同步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的政府的极大关注。为避免、控制和减少污染,在某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公约,它们对避免、控制和减少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沿海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针对本国实际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如下重要谈论一下有关国内海洋污染的因素、危害以及对治理

2、的建议。 “约3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抹生命的火花点燃于海洋之中。时至今日,海洋这一广阔无垠的水域仍然是地球上最复杂多样的生物系统。大洋的无垠及其蕴涵的财富令人叹为观止,占地球表面积近2的巨大水域承载着太阳系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生命群落。在古代,海洋的广博超过了人们的能力范畴,人们并不能充足的结识到她,也不能充足的结识她,甚至想要过度的影响她都做不到。人们只能仰其鼻息生活,重要是向海洋索取食物,她们只能沿海捕鱼、制盐和航行。 到现代,人类不仅在近海捕鱼,还发展了远洋渔业;不仅捕捞鱼类,并且还发展了多种海产养殖业;不仅在沿岸制盐,还发展了海洋采矿事业,如在海上开采石油。此外,还开发了海水中多种可用的能源

3、,如运用潮汐发电等。“纵观整个历史,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从未像现今这样至关重要。曾经,我们觉得海洋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对其进行任意掠夺。然而严重的后果让我们结识到,海洋资源面临被开采过度的危险。通过科学家调查成果发现,4%的海洋被人类的7种活动严重破坏,未受影响的地方几乎没有,这比人们此前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海洋环境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多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

4、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都市附近。19-970年,日本九州岛水俣湾发生的汞污染事件,就是由于工厂在生产有机产品过程中,排出含汞废物。这些有害物质流入海洋后,逐渐在鱼和贝类体内富集。最后导致0多人严重中毒,并先后死亡。 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后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导致海洋污染。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

5、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国内这样具有相称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怀的环境问题。 如下为国内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评价 (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1. 国内海域海水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海洋环境污染始终比较严重。其中,国内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原则的面积,从19年的1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年的最高值2.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99年后来,国内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原则的面积由199年的0.万平方公里,逐年下

6、降到的16.万平方公里,减少了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白: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限度较重。 2.重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 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国内近岸2/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都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

7、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国内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重要体现为:海洋生物构造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重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4.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从19到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成果表白,国内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某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海洋生态环境状况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重要表目前: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老式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某些珍稀物

8、种处在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构造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渐消失,生境丧失或变化等。除了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以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称部分受到一定限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二)国内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国内海域将来几年污染仍将以营养盐为重要污染物,受污染的海域面积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减小,在某些海域污染状况仍将持续处在严重状态,赤潮的发生次数和影响面积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有效控制,赤潮仍将是重要的海洋灾害。二、 国内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海洋污染源的形成 .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5%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其成分重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

9、和磷酸盐四类,合计占总量的5%以上,尚有硫化物、锌、砷、铅、铬、挥发酚、氰化物、铜、镉、汞等。陆源污染物重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乡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 .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 国内曾在2世纪年代和0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建设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合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并且大大减少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据不完全

10、记录,国内沿海地区合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1万公顷,另因城乡工矿占用湿地约10万公顷,两项之和相称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对沿海滩涂的破坏面积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海岸工程破坏自然滩涂,国内沿岸不小于0平方公里的海湾有16个。许多海湾已建有大、中型港口,小型海湾普遍为天然渔港。但是,在大都市毗邻的海湾,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自然限度减少。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藻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3海洋石油勘探开

11、发污染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导致的海洋污染重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正常作业污染,即海洋油田的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导致的污染;二是突发性污染,即海域油井意外泄漏。4. 倾倒废物污染 5. 船舶排放污染 6. 海上事故污染 7.湿地人为破坏 (二)海洋污染的深层次因素 1.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剧增长,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长。陆地资源的稀缺性,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问题,重要依托海洋。 .社会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的淡薄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单薄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

12、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 3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动,海洋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也随着沿海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油等所导致外,尚有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过生物体富集或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个海洋环境,危害人类或其她生物。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进一步到现代海战武器(如激光炮、电磁炮、微波武器等)之中。此外,目前某些国家建立了海底核基地,其海底核算验活动直接或间接对国内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相称严重的。 蓝色经济的发

13、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当采用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应采用如下针对措施:(一)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自197年以来,国内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随着国内海洋开发运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浮现某些原有法律法规未曾波及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内的法制工作者和管理者根据实际状况及时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始终

14、使国内的海洋环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规是行为的根据,组织贯彻是执行法规的保证。根据现行法规,海洋环保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海军等5个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行。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行监督管理。各个部门间的分工表面上看是独立的,但事实上却存在着一定限度的交叉和重叠。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步,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协防、协查、协管”,努力把法制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执法必严”,保证明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二)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高新技术在开发海洋环境探测新仪器方面的应用重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水生探测技术和卫星

15、遥感遥测技术。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的浮现是水生探测技术的最新发展。探测方式有船载式、拖曳式、坐底式、自容式、直读式等多种形式,自动化限度很高,可以测量一种垂直剖面上的海流分布,在现代海洋环境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可获得海洋表层的温度、水色、海平面、波浪、海流等有关信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还进一步发展了现场观测技术系统。此外,其她新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海上现场探测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违规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监测赤潮等是非常重要的。(三)实现海洋产业构造的高档化 优化海洋产业构造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构造。不同的海洋产业构造对海洋资源的依赖限度和对环境的影响限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限度和对环境的影响限度逐渐削弱。国内近年来的海洋产业构造始终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此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运用的过程中,使国内海洋产业构造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构造。沿海地区所产生的“三废”绝大部分通过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径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响着近岸海域的环境,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和沿海地区经济构造,特别是产业构造的变化有着高度的有关性。从“三废”排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