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7768833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本章的考核要求:一、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1. 识记-传输网络的概念;传输网络的构成2. 领会-传输网络的功能与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二、广播电视的符号系统1. 识记符号系统的概念;广播的符号系统;电视的符号系统2. 领会符号系统与传输系统相结合,赋予广播电视传播方式以怎样的基本属性三、广播电视传播特点1. 识记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的主要表现;以及有何缺陷2. 领会广播电视传播特点是其传播优势与劣势的对立统一四、广播电视语言1. 识记广播电视的广义语言概念;狭义语言概念;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特点(诉 诸口说耳听的语言;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口头语言;精练化的口头语言)2. 领会广播

2、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与制式一、传输网络1.广播电视的传输网络,包括了发射网、传送网,和接收装置三个部分。2.发射网主要设施是发射台;传送网包含微波中继传播、电缆传送、光缆传送、 卫星传送;广播的接受装置是收音机,电视的接收装置是电视机。二、制式1.广播的制式调制将声频电流载运到高频交变电流上的过程;广播的调制方式可以根据高频 交变电流的幅度,频率和相角三个变量中某一个随声频电流变化而分成三种:调 幅、调频和调相。需要指出广播只使用调幅和调频两种方式。2.电视的制式首先要明白电视制式是彩色电视的制式。根据发、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的编 码,解码方式,扫描参数,视频信号宽带

3、以及图像载频与伴音载频间距等的不同, 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系统。目前世界存在二大彩色电视制式:(1)NTSC ( 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d,是 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的英文缩写,称为正交叉平衡调幅制,主要用于美国、 日本、加拿大等;(2) PAL (Phase Alteration Line ),前联邦德国布鲁赫1962年研 制成功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主要应用于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及中东地区;(3) SECAM,由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1956年提出,1967年采用的一种兼容 彩色电视机,主要应用于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沙特阿拉伯等国。第

4、二节: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所谓传播方式,就是说,在传播过程中用以载运信息的各种形式和手段的综合, 任何信息传播媒介都有相应的形式和手段,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定的传播方式 和传播特点。一、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1.传播方式构成因素 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传播主要采用肢体,进行信息传递。同时,被人类 运用已久的传播方式还有口语传播、信号传播,手写文字传播和印刷文字传播。 概括人类传播信息的各种方式,我们不难总结出这些传播系统所需要的基本因素 第一,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信息内涵的相关符号,按照各自约定组合成具体的信 息表现形态;第二,传输系统。用来传送符号化了的信息的物质载体,包括了自 然的和人

5、工的载体形式;第三,接收系统。包括接收和解读信息的条件、设备和 设施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传播方式的构成因素,又有各自的具体内涵和组合方 式。2.广播电视传播方式分析 广播电视都是电子传播媒介,广播运用由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表达内容, 供听众收听;而电视运用类似的物质载体传送图像和伴音,同时诉诸观众的视觉 和听觉。因此,广播和电视的传播方式存在一定差别。(1)符号系统:声音是广播电视表现的共同符号。但电视还运用图像和屏幕文 字。(2)传输系统:广播的声音传播,是对日常的口语传播无限延长;而电视用电 波传送的图像和伴音,不仅扩大了传播距离和范围,而且是在二者重新组合的基 础上完成的。(3)接收

6、系统:广播电视的接收系统包括接收渠道、设备和条件。电视同时诉 诸于视觉和听觉。3. 广播电视传播与其他传播方式的观念系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与先于它们的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 继承和发展的关系:(1)承传:先于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主要存在四种,分别运用三种符号以语 言为主的声音符号;书写或印刷的文字、图画或相片;象征性符号。诉诸与符号 相应的三种接收渠道文字传播诉诸视觉;信号传播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 日常的口语传播则以听觉为主兼及视觉。这些符号和接收渠道几乎都为广播和电 视分别承袭,成为了广播电视建立自己的符号系统和接收系统的基础。(2)超越:广播电视最为电子媒介,是在电波传

7、送的条件下运用既有的传播符 号的。而无论声音、文字或图像符号,一旦与电传输相结合,就不仅自身发生了 一系列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接收渠道,增强了人们接收的能力。其中 最显著的有四点:(p31)。(3)促进:广播电视在承袭超越其他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推动其他传播方式不 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其他传播方式也力图像广播电视一样, 用电子技术的优势,克服自身的缺点;另一方面其他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面对广 播电视的竞争,更加注意扬长避短、独辟蹊径。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1. 广播电视传播优势 与报纸、杂志等纸质版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具有以下优势:a.快速及时,先声夺人;b.广泛渗透,无远

8、弗届;c.受众广泛,对象性强;d. 具体形象,感染力强。需要注意的是,电视除了具有上述的优势外,还包括如:表现手段的综合性,同 时调动图像、声音、文字等手段传播信息,以达到全面、真实、准确、生动的反 应社会生活的目的;形象的直观性,以运动的画面和声音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 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环节把他们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脑海里。2. 广播电视的传播劣势 在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中,还存在一些传播缺陷: 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声光符号,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第三节:广播电视的语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语言,说的是声音语言,即通常所说的语言,不包括图像、 音响等表达意符。1. 广播电视的语言特点(1)

9、便于口说耳听广播电视的语言,包括传播主题的语言和来自客体的语言,即对白和独白两种语 言。对白语言存在明显的双向性,因为这是双方处于共同语言环境下,互相应对、 互相交流;而独白语言则是在独自的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语言,语法和逻辑都较 为严密。也就是说,广播电视语言要上口和入耳。(2)符合语言规范 广播电视语言是口头语言,但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合乎语 言规范的语言。规范语言是什么? (p33)2. 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1)通俗易懂(2)具体形象(3)简洁明快第四节:广播电视的协调发展 广播电视的传播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的,并随物质技术的发展而发 展。1. 广播电视的物

10、质技术基础 广播播音的基础设备,包括符合技术要求的播音室、控制室、以及麦克风、调音 台等。发射设备主要有发射机、馈线和发射天线。而接收设备有各种性能的收音 机和扬声器。电视的播出设备,包括演播室、控制室、摄像机、调光台以及转播车等;电视的 发射机有视频信息发射机、音频发射机;接收设备包括电视机和外接天线,还有 机顶盒等附属设备等。2. 广播电视的采录制作设备(p35)3. 广播电视的协调发展 第一,在多媒体基础上,融为一体 第二,利用互联网完善各自的传播方式,增强竞争能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在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保持和完善固有的传播方式。我国广播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本章考核要求:一、广播

11、电视的一般性质 二、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三、广播电视的社会职能四、我国广播电视的任务五、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性质一、广播电视的性质 首先,广播电视是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其次,广播电视以电传输的声音、图像表达内容,具有比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 更强的综合性;第三,广播电视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 第四,广播电视是影响日益广泛的舆论工具; 第五,广播电视是一种信息产业。二、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1.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正;3. 坚持旗帜鲜明,生动活泼的风格。第二节:广播电视的职能和任务一、广播电视的社会职能1.传播新闻,引导舆论;2.普及社会教

12、育,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3. 丰富社会文化娱乐;4. 提供社会服务。二、我国广播电视的任务1.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2.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4. 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5. 广泛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6. 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发表正确的评论;7.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第三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首先,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高度的社会主义法制观 念和职业道德修养、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其次,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高度的时效观念;为听众、观众服务的观

13、念; 新闻传播活动的群体观念。第三,增强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熟练掌握驾驭音响的基本技能。补充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丰富人类法律理论和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全面阐述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经验”。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立法工作目标。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 告时说,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 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

14、次的法律规范构成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到2 0 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 3 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 方性法规8 600多件。吴邦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这当中最重要的经验有五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为指导;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坚持社会主义 法制统一。法律专家和人大代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深表喜悦, 认为它是几代人奋斗努力的成果,完成了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既符合中 国

15、国情和实际,又丰富了世界法律理论和实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和时代 变化的主题不断推进、逐步形成的。从孙志刚到醉驾入刑、车船税: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网事贡献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季明、詹奕嘉、姜琳)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 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从2 0 0 3年孙志刚事件到醉驾入刑、车船税修改,亿万网民已经成为中国法制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一件件法律法规背后也有了越来越多来自网民的 “草根声音”。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来自网络上的积极声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许多有益的 贡献。网事给力 网民意见为法律体系“添砖加瓦”【经典网事】8年前,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和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的报道,被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孙志刚事件受到网友们的强烈关注, 成为各大网站论坛与聊天室的热点,点击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