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7609886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版】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前点题小抄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考前点题 小抄版第一章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念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

2、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具有绝对性、规律性、周期性特点。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分为4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

3、00人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难力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治方

4、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3)隐患的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隐患治理是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危险是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29:300事故

5、法则说明: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苗头和未遂事故。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及管理缺陷。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设计固有的不是事后补偿的,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6、包括2反面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安全许可证对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实行。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管理系统6个特征: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1、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合原则: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中管理手段等都

7、有一个封闭的回路。2、人本原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1)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2)能级原则:发挥不同的能级能量,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保证结构稳定,有层次有幅度。3)激励原则:能够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停产排查后再恢复生产。2)因果关系原则:只要诱发因素的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3)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E:工程

8、技术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法治对策enforcement)4)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用于设备设施,也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4、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人个原因及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伤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第二类伤害

9、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力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有: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博德因果:基本原因起源论、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害损失。轨迹交叉理论突出的是砍断事物链,提倡

10、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自动化和遥控装置。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基本原则:一个新的系统从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直到系统报废为止。系统安全理论:1)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了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11、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有时不可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由于不能根除根除危险源,所以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安全优先)、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1)、它是由我们党和国

12、家的性质决定的2)、它是由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它是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4)、它是由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的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生命为本。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项行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建设: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对实施许可证管理

13、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传培训6大体系。我国目前实行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目标:1)相对指标。2)绝对指标。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4)职业健康指标。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1. 总量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2. 绝对指标包括工矿(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7项3. 相对指标包括亿元GDP、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

14、死亡、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4. 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2项指标。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不断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人们的意识,使人、机、环达到最佳统一,实现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企业每个员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15、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采用PDCA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评审分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确定目标; 2)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3)安全生产投入保证;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5)教育培训; 6)生产设备设施管理;7)作业安全;8)隐患排查和治理;9)重大危险源监控;10)职业健康;11)应急救援;12)事故管理;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7)作业安全:(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动火作业、起重作业、受限空间、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对吊装、爆破危险作业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2)作业行为管理。(3)安全警示标志。(4)相关方管理。(5)变更管理。8)隐患排查和治理:(1)隐患排查和治理。(2)排查范围和方法。(3)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很重要)(4)预测预警。9)重大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