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7609615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8 静夜思【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家人”为主题,安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和彩虹4篇课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形式丰富,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夜色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告诉孩子们要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就能收获美好。端午粽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的由来,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彩虹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趣味的画面,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静夜思21.认识46个生字、5个偏旁;会写2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及问句,注意停顿,读懂句子所表达的意思。3.理解“勇敢”等词语的意思,用扩词的

2、方法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归类积累“来去”,尝试说一说这样的词语。4.朗读静夜思并背诵积累。5.初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会浓浓的亲情。夜色2端午粽2彩虹2语文园地四21.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2.读好带有轻声的词语并积累。3.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有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5.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绕口令的情趣。8 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思、床”等7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2.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利用形近字比较来识记,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记一记。(2)写字。掌握心字底的书写要点,独体字“心”的书写在之前已经练习过,但作为偏旁的书写是第一次学习。当上面结构有长横、撇、捺等笔画时,心字底要写窄些,即上放下收;反之,心字底则写宽些,即上收下放。“乡”字的书写也很有特点,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相互平行,两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整个字稳稳站立,否则就会倾斜。2.朗读指导首先,

4、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停顿,朗读时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初步了解诗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后,熟读成诵。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请班上的“朗读能手”来朗读。通过音乐烘托、图画展现的方式,让诗中描绘的景象留在学生的脑海里。3.理解运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初步体会诗人因看到月亮而思念家乡的情感。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字字落实。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和反

5、文旁1个偏旁,会写“思、床”等7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学过程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古诗,激发兴趣。(1)小朋友们会背古诗吗?指名背。(2)复习已学的李白的古诗:古朗月行赠汪伦。(3)师生互动,说说对李白的了解,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4)简单介绍李白。课件出示: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有将近一千首,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豪放,主观抒情色彩浓烈。其中,他的绝句清新明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2.温故知新,引出诗题。(1)板书诗题:静夜思。(2)齐读诗题。(3)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重

6、点认读生字“夜”。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词语“安静、夜晚、思念”)(4)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处理教材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课内交流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运用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做好铺垫。板块二 初读感知,认识生字1.通过视频,感受韵律。(1)课件播放:静夜思诵读视频。(2)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

7、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2.自读诗句,随文识字。(1)自由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认读这些生字。(2)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说一说哪几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哪几个字是三拼音节。介绍偏旁反文旁,理解“故乡”一词,说一说诗人的故乡是哪儿,我们的故乡是哪儿。同桌互相检查。3.生字扩词,帮助记忆。(1)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啊!(2)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4.反复练读,记住字音。(1)生字宝宝

8、离开了它们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们还认识它们吗?齐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2)游戏巩固:做“摘星星”的游戏。(课件出示动画,动画内容要求:夜空中有月亮,还有星星。其中每颗星星只要一点击都会变成本课生字,点击时星星会飞向大家,只留下汉字。)教师提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许多星星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后面藏着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出这些字宝宝,这颗星星就送给谁。”5.交流方法,识记字形。(1)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认识新偏旁“攵”。(2)教师小结方法:熟字加偏旁:“古”和“故”,

9、“木”和“床”,“田”和“思”。形近字比较:“底”和“低”,“忘”和“望”,“凝”和“疑”字形相近。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光”和“夜”是常见字,给生字组词,如月光、灯光,月夜、黑夜。(3)猜谜语强化巩固。课件出示: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谜底:床)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谜底:低)【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一起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巩固生字,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完成生字的识记。板块三 指导书写,加深记忆1.出示生字,齐读。(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思、床、前、光、低、故、乡”)2.要写好字,就要按一

10、定的笔顺规则来书写。你知道有哪些笔顺规则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汉字书写笔顺规则:笔顺规则例字一般规则从上到下三 竟 音从左到右理 利 明 湖先横后竖十 王 干先撇后捺人 八 入先外后内问 同 司先外后内再封口国 圆 园 圈先中间后两边小 水补充规则带点的字点在上部或左上,先写点衣 立 为点在右上或字里,后写点发 我 瓦两面包围左、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里句 厅 座 屋左下包围的字,先里后外远 边 建 廷三面包围缺口朝上的字,先里后外凶 画 击缺口朝下的字,先外后里同 用 风四面包围缺口朝右的字,先上后里再左下巨 匠 区全包围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圆 国 团3.观察笔顺,小老师

11、带领同学书空。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思”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卧钩是关键笔画。“乡”的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并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笔拿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6.展示佳作。学生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是怎么写好它的。【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书写笔顺规则,反复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背诵古诗。2.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教学过程板块一 播放音乐,感受意境1.教师引导:听音乐,体会乐曲所体现的意境。(课件播放:

12、思乡曲)2.学生交流: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3.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思乡曲,思乡的感情可以用音乐来表达,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图】以音乐导入古诗的主题,流露出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并让学生从浓郁的意境中感受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板块二 朗读诗句,感悟诗韵1.体会诗意。(1)指名读古诗,读出节奏。(反复练习,读好停顿和重音)(2)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3)指名说。(4)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5)理解“霜”,教师讲解诗意: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到自己

13、独自离家在外,于是一低头就思念起故乡和亲人。2.入境朗诵。(1)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圆。在这个安静的月圆之夜,诗人却独自漂泊在外,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过,伤心)(2)教师范读,再现意境。(3)模仿练读,想象意境。(4)指名诵读,以评促读。大家评议,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5)角色表演: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带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你的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6)游戏:谁是“小李白”?指名上台表演,配以乐曲。(7)全体起立,诵读

14、静夜思。【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领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古诗是一个难点。但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入手,虽然学生的精力不会时刻集中,但我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带读、自由讨论识字办法、展示自己、自我评价看着他们兴奋的小脸,我想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我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询诗人及创作背景等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有的上网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上,我先带学生复习已学古诗,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创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了准备。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让学生多朗读、多交流。这样既不会破坏古诗的美感,又可以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