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7759879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二小 马利内容提要:美术作品欣赏一直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视,在1979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将欣赏课业与绘画、工艺并置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三大课业,首次提出要“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开阔眼界”;“让学生了解各种画种的特点”;“通过中外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从此欣赏课便成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但是虽然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欣赏课教学效果如何呢?而事实上,欣赏课教学除了让学生死记一点概念与知识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影响甚微,在基础教育中,如果说在不理想中

2、还有更为糟糕的现象,那便是欣赏课业的教学,我毫不夸张。 那么欣赏课究竟如何来教呢?我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点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那就是欣赏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前提”。 注重学生对作品的释读与理解是“关键”。 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以上所谈仅是本人的一点认识,若想给有限的欣赏课带来最佳的教学效果,只能依靠我们广大教师的智慧去实现。 美术作品欣赏一直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视,在1979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国家教育部门开始将欣赏课业与绘画、工艺并置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三大课业,首次提出要“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3、开阔眼界”;“让学生了解各种画种的特点”;“通过中外绘画、雕塑、建筑等造型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从此欣赏课便成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但是虽然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欣赏课教学效果如何呢?而事实上,欣赏课教学除了让学生死记一点概念与知识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影响甚微,在基础教育中,如果说在不理想中还有更为糟糕的现象,那便是欣赏课业的教学,我毫不夸张。 那么欣赏课究竟如何来教呢?我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点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

4、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我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对作品的释读与理解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

5、,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

6、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有针对性提问,教师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气氛活泼努力将学生的思维激发到最佳状态。这样我们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思考的深度某些时候会超过一般的成人,这样的欣赏则让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 三、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

7、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我一般采取以下策略:1、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

8、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画中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

9、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我通常采取以下策略:1、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我在“泥塑”欣赏这一课中,首先展示许多民间泥塑的工艺品,在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中外泥塑和雕塑,讲解泥塑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面对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制作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艺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那学生的喜欢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造。这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上的作品和欣赏的实物进行比较,然后作出评价。学生在动手中兴趣盎然地欣赏了泥塑艺术。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课始导入欣赏: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在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以上所谈仅是本人的一点认识,若想给有限的欣赏课带来最佳的教学效果,只能依靠我们广大教师的智慧去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