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77586147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3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下册教案集-人教版(DOC 63页)(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重点: 1、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 :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2、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用小刀割一下;用铁锤锤一下;用酒精灯加热;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

3、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阅读课文第23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和归纳能力。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

4、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

5、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

6、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1 金属材料一、 物理性质: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好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2、 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生铁含碳2%-4.3% ,钢含碳0.03%-2%。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8-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

7、换反应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重点、难点:1、从实验出发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判断反应能否发生。教学方法:实验发现、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化学性质有关。学生阅读:书P9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以铁、铜为代表。3、高温下也布反应,以金为代表。讲解:上述反应大致反映出金属的活动性:镁、铝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有没有更全面地反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呢?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提示学生观察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放热差

8、异、产生氢气的快慢情况等。学生活动:1、完成探究,填写表格。 2、得到结论: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教师板书: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要点。AB + C AC + B第二课时提问思考:除了金属与酸的反应,还有什么事实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讲解:我们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曾见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类似的反应还有吗?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教师演示: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实验的现象、记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 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Al +CuSO4 现象:白红(2) 铜丝插入

9、硝酸银溶液中 Cu +AgNO3 现象:红白(3)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Al+ Al2(SO4)3 无现象教师讲解:经过许多类似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内容: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Cu Hg Ag Pt Au学生阅读:书,P13教师讲解:判定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要点P13。课堂练习:书,P14 4 5、6 课堂小结:本节要点布置作业:书P14 3,6课后记:本节内容容量大,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理解不难但熟练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练习,让他们多多练习。对于金属顺序表可以采取课前抽查背诵

10、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记忆。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 4、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教学方法:实验、 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大量使用的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 讲解: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Au 、Ag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炼,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

11、炼。 板书:一、铁的冶炼:教师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学生观察: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灯上方有蓝色火焰板书:相关化学方程式。1C+ Fe2O3 高温 Fe + 3CO2(炼铁的原理) 2。Ca(OH)2 + CO2 = CaCO3 + H2O 3 2CO + O2 点燃 2CO2工业冶炼铁 课本17,要注意原料、设备、原理什么什么。讲解: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物一般都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杂质问题板书讲解: 1。1000t含铁80的赤铁矿石含氧化铁多少吨?2800吨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多少吨?3用566吨铁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4,用1000t含铁

12、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说明:重点让学生理解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间的转化计算,并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利用纯度公式先将不纯的转化为纯净后计算,最后再转化不纯的。课堂练习:同步训练P32:1,2。9。10第二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课前训练:再次抽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讲解过度: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冶炼金属,另一方面,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呢?一、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活动与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探究方法:详见书P19。探究结果: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应用:防止铁锈

13、蚀的原理:破坏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铁锈蚀做法:a、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b、 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涂油、油漆、电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c、 把铁制品制成合金。2、金属资源保护: 途径一,防止金属的腐蚀; 途径二,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途径三,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途径四,寻找金属代用品。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了解金属的和防护办法。 课堂练习:同步训练P32的所有练习,作业:书P22习题5,其余写在书上。课后记:学生对含杂质的计算掌握的不是很好,同时解题的格式没有注意规范,还需进一步练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 了解溶解在

14、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二、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溶解现象2.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 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四、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出下列物质的颜色1、硫酸铜溶液 2、澄清的石灰水 3、高锰酸钾溶液 4、硫酸亚铁溶液 5、稀盐酸 6、稀硫酸二、 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互动1 :设问: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于水加入水中的少许物质蔗糖食盐现 象刚加入水时沉淀沉淀搅拌后混浊混浊静置一会儿澄清澄清结 论物质都消失在水中得到一种澄清的混合物互动2:提问: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后归纳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