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7757945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实用标准DB37(2376-20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ICS13.040.40Z 60DB37某某省地方标准DB37/ 23762013某某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3-05-24发布2013-09-01实施某某省环境保护厅某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某某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某某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某某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某某、某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波、谢刚、史会剑、吕波、孙凤娟。某某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 X围本标准规定了某某省固定源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三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

2、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本标准未做规定的控制指标,且省或国家有相关标准及监测方法的,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本标准适用于某某省所有固定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2 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

3、度法HJ/T 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HJ/T 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T 7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X(试行)HJ/T 76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X(试行)HJ/T 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XHJ 629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固定源各种锅炉和炉窑等燃烧设备以及冶金、建材

4、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排气筒向空中排放的废气污染源。3.2现有企业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企业或生产设施。3.3新建企业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或生产设施。3.4标准状态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指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3.5氧含量燃料燃烧时,烟气中含有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来表示。4 技术内容4.1 排放控制区划分4.1.1 依据生态环境敏感程度、人口密度、环境承载能力三个因素,将全省区域划分为三类控制区。4.1.2 核心控制区:生态环

5、境敏感度高的区域,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4.1.3 重点控制区:人口密度大、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执行重点控制区排放浓度限值仍然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设区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原则倒推污染源排放浓度限值。4.1.4 一般控制区:人口密度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生态环境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即除核心控制区和重点控制区之外的其他区域。 4.2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4.2.1 2013年9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为第一时段,2015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为第二时段,现有企业与新建企业执行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一

6、时段、第二时段)及国家有关排放标准的要求。4.2.2 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为第三时段,现有企业不分控制区执行表1的排放浓度限值。表1 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第三时段)单位:mg/m3行业工段SO2NOx(以NO2计)颗粒物火电厂(1)燃煤锅炉100100 200(2)20燃油锅炉或燃气轮机组10010020气体燃料锅炉天然气锅炉351005其他气体燃料锅炉1002005燃气轮机组天然气燃气轮机组35505其他气体燃料燃气轮机组1001005钢铁工业铁矿采选所有尘源/20烧结(球团)烧结机头、球团焙烧设备10030020其他/20炼铁热风炉8030020其他/20炼

7、钢转炉、钢渣处理/50其他/20表1(续)单位:mg/m3行业工段SO2NOx(以NO2计)颗粒物轧钢热处理炉10015020其他/20铁合金半封闭炉、敞口炉、精炼炉/50其他/20建材工业水泥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10030020其他/20平板玻璃玻璃熔窑20050030其他/20陶瓷喷雾干燥塔以水煤浆为燃料20020030以油、气为燃料10020030辊道窑、隧道窑、梭式窑以水煤浆为燃料20040030以油、气为燃料10030030其他/20砖瓦干燥焙烧70040030铝工业氧化铝10030030电解铝电解槽烟气20030020其他20030030铝用碳素厂阳极焙烧炉30030030其他300

8、30030炼焦化学工业装煤、干法熄焦100/30推焦50/30焦炉热回收焦炉10020030机焦炉、半焦炉5050030粗苯管式炉、半焦烘干和氨分解炉等燃用焦炉煤气的设备5020030硫胺结晶干燥/50其他设施/30硫酸工业300/50硝酸工业/200/橡胶制造工业/10合成革工业聚氯乙烯工艺/10其他/锅炉(2)燃煤锅炉20030020燃油锅炉10025020燃气锅炉10025010其他工业炉窑以煤、重油、煤制气等为燃料的炉窑30030030以轻油、天然气等为燃料的炉窑或电炉20020020其他排放源20030030注1: 火电厂和锅炉的定义及适用X围同省相关行业标准,以下出现的均同本注释。

9、注2: 采用W型火焰炉膛的火力发电锅炉、现有循环流化床火力发电锅炉执行该排放浓度限值。4.2.3 自2020年1月1日起为第四时段,现有企业按照所在控制区分别执行表2中 “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的排放浓度限值,部分行业还应按所在控制区从严执行表3中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值。4.2.4 自2017年1月1日起,新建企业按所在控制区应分别执行表2中“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的排放浓度限值,部分行业还应按所在控制区从严执行表3中相应的排放浓度限值。4.2.5 核心控制区内禁止新建污染大气环境的生产项目,已建项目应逐步搬迁;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应满足表2中“核心控制区”的排放浓度限值。表2

10、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第四时段) 单位:mg/m3污染物核心控制区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SO23550100NOx(以NO2计)50100200颗粒物51020注: 部分行业还应按所在控制区从严执行表3规定的排放浓度限值。表3 部分行业、工段需进一步从严控制的指标和排放浓度限值(第四时段) 单位:mg/m3行业工段重点控制区一般控制区SO2NOx(以NO2计)颗粒物SO2NOx(以NO2计)颗粒物火电厂燃煤锅炉-100-以油为燃料的锅炉或燃气轮机组-100-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35-5351005天然气燃气轮机组3550535505其他气体燃料锅炉-5-5其他气体燃气轮机组-5-1005钢铁工

11、业炼铁热风炉-80-15高炉出铁厂/-/15其他/-/10炼钢转炉、钢渣处理/-/-其他/-/15轧钢热处理炉-15015其他/-/-炼焦化学工业推焦-/-50/-机焦炉、半焦炉-50-粗苯管式炉、半焦烘干和氨分解炉等燃用焦炉煤气的设备-50-橡胶制造工业/-/10合成革工业聚氯乙烯工艺/-/10注: 标“-”的指标执行表2中对应的限值,标“/”的为不控制该项因子。5 监测要求5.1 污染物监测要求5.1.1 所有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15m。排气筒(转尘点、地面除尘站等简易除尘设备除外)周围半径200mX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需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确因生产装置安全或特殊工艺无法满足上述

12、要求时,其污染物排放浓度按相应标准限值的50%执行。5.1.2 对企业排放废气的采样,应根据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在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进行,有废气处理设施的,应在该设施后监控。在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须设置规X的永久性测试孔、采样平台和排污口标志。5.1.3 新建和现有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5.1.4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通过验收并正常运行的,应符合HJ/T 75和HJ/T 76的规定,定期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监督考核。5.1.5 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的采样方法、采样频次、采样时间和运行负荷等要求,应符合GB/T 16157和HJ/T 397的规定。5.1.6 对企业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应符合HJ/T 373的规定进行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5.1.7 企业需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5.1.8 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测定采用表4所列的方法标准。表4 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序号污染物项目方法标准名称标准编号1颗粒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2二氧化硫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HJ/T 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