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77546234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首先,从颜色、纯洁度上看,该题强调的是“新雪”,所以在同一生成地区,雪的颜色比冰要“洁白”,含杂质及污染程度比冰小。由反射原理我们知道:颜色越浅(白),纯度越高的物质,单位面积对太阳辐射反射的能力越强,故新雪比冰的反射率大。其次,冰形成后呈坚实的固体,表面光滑,应以镜面反射为主;同时冰的透明度大,对太阳辐射的折射率较大,即一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冰体折射,使冰的吸收部分加大,故从整体看,冰的反射单一,并且总量较小。而雪形成悬于大气时,由于形状多样(可归纳为七种:雪片、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车轮状雪晶和不规则雪晶,其中雪片和柱状雪

2、晶是基本形态),对太阳辐射多角度、多方向反射,反射能力较大;雪片落到地面,比较疏松,雪片间空气含量较大,从较小的单位面积看,一个雪花可以看作一个镜面对太阳辐射进行反射,小部分光线穿过雪片,在雪片间多次折射并向雪表面反射,使反射部分增强;从一定面积新雪看,其表面较冰“粗糙”,漫反射部分比冰大,同时随面积、厚度的增大,其透明度不再存在,也就是说折射部分趋于消失,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部分减小,使反射部分加大。所以,新雪应比冰的反射率大。赤道北侧的降水量为什么比赤道南侧多?在全球降水图中,赤道北侧从赤道到北纬10地区降水量约为10001750毫米,赤道南侧从赤道到南纬10地区降水量约为10001500毫

3、米,赤道北侧降水量多于南侧。赤道地带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是全球降水丰富的地带。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时,赤道低气压带大致位于赤道至南北纬5之间,又因地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风力微弱,所以也称赤道辐合带、赤道无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赤道辐合带的位置也随着气压带和风带作季节性的南北移动。它移动的幅度与南、北半球气压系统的分布和强度有关,而气压系统的状况主要是受气温变化的影响。7月份,赤道辐合带位于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这时的赤道辐合带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辐合而成。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在南亚

4、形成约996百帕的热低压中心,这时南半球为冬季,在澳大利亚大陆形成约1020百帕高压区,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越过赤道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辐合带向北推移到赤道与北纬1215之间。赤道辐合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因此降水量多。1月份,赤道辐合带移向赤道以南,这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形成赤道辐合带。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吸收太阳能量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在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1006百帕的热低压中心。与北半球相比,西北风形成的梯度力小,赤道辐合带向南移动幅度小,大致位于赤道与南纬5附近之间地区,控制的地区范

5、围比北半球小,所以降水量较少。因此由赤道辐合带所形成的降水量,赤道北侧多于赤道南侧。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严冬的九九九九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变化的大概情况。从阳历12月22日(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作一段,“一九”“二九”“九九”第三个九天,即三九最冷。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地面吸收得太阳辐射热量最少,看来这一天最冷,其实不然,因为冬至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面积累了不少的热量,此时地面继续放射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入不敷出,气温继续下降,直到地面吸收到的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才算最冷。加上此时常有寒潮冷空气爆发南下,也是寒冷的原因之一。我国华北地区讲的“九九歌”:“一九二九,泻水流;三

6、九四九,冻破石臼;五九四十五,飞禽当空舞;六九五十四,篱笆出撤刺;七九六十三,行路把衣袒;八九七十二,黄狗躺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此时春耕大忙季节就开始了。盛夏的三伏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即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一个月里,每10天算一伏,末伏(三伏)天气温最高,这是因为地面的热量是积聚起来的,气温随之上升,直到地面热量达到收支平衡,天气才是最热的时候。农谚说:“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天气影响农业生产的科学总结。 决策参考材料:制沼气设备简单,沼气作为生活燃料或用于照明十分方便,并且无污染,废渣还可以作为农家肥改良土壤。用秸秆制沼气可解决农村燃料与肥

7、料之间的矛盾。这符合生态农业的原理。问题:假设你是黑龙江省某地区的领导,你是否可以指导当地的农民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制沼气?依据:沼气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等作为原料,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这一过程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进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北方,气温较低,不利于有机质的发酵,因此不能指导当地的农民利用农作物的秸秆制沼气。拓展: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产类型。 突破思路本单元活动主要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是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的地理学习中已接触到了相关的知识,可以说对气候的成因和类型判断并不陌生,但由于学过的时间较长,有的已经忘记,很难形成系统的认识。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在第二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只不过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述。其次在分析具体的气候时,要从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区来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再总结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最后具体到主要分布区。使学生对该种气候类型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