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7754198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总体介绍 2011-08-13 10:24:51| 分类: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字号 订阅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简介原作者:课程教材研究所 李海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1.1、本书的内容与课时.本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

2、体分配如下:第一章有理数,约19课时。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约8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约18课时。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约16课时。1.2、本书的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 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

3、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

4、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第2.1节“整式”主要介绍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相关概念。教科书从章前引言的问题(1)入手,结合“思考”栏目的几个实际问题,引出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等概念。并类似的通过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引出多项式、项数和次数等概念。第2.2节“整式的加减”的编写充分重视了“数式通性”,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教科书利用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和问题(3),结合对所列式子的化简,研究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内容,进一步归纳得出了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本书的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

5、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

6、”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等到提高。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入手,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让学生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

7、、圆柱、圆锥、球等)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一些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的图形组成的,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也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有关它们的画法、计算,也是有关复杂图形的画法、计算的基础。各种简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句等,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教科书在第4.1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之后,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

8、给出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例,给出了关于角的概念,角的两种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补角和余角等内容。1.3、本书的编写特点.承上启下,注重基础。本书作为七九年级的六册数学教科书的第一册,应是前两个学段数学教科书的后续。因此,本册教科书的编写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例如,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运算,都必须从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的概念及运算出发: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离不开对已学过的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当符号确定后,就归结到已学过的运算上去;当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之后,原有

9、的运算律仍然保持。再如,第2章“整式的加减”的编写与列出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密切联系的,而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编写时,也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在整理小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在本章第2.1节的一开始,教科书就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数到式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为下面继续学习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进行引导。在小学,学生

10、已经学习了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即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比以前的问题复杂些,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对方程解法的讨论更注重算理,更强调未知向已知转化以及解法程序化的思想。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中的许多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但比较分散,现在开始要比较系统的学习,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因此本章在编写时也是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相关概念都是通过在复习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来认识的。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

11、本册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整式的加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的认识初步”中所学习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

12、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整式的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本册书的基础地位,编写时给予了充分重视,体现了从算术到代数、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等转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这些转折中的作用。返璞归真,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存在大量问题涉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在教科书的编写时,我们力求贯彻理论

13、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的产生,力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在“有理数”一章,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加减法、科学记数法等,都是结合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的。在“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都是结合列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出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运算法则等也是结合对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式子进行化简的需要进行讨论的。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

14、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全章涉及了诸如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中外名题、体育问题、社会问题等许多实际问题。在“图形认识初步空间与图形”中,也是充分利用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材编写时,我们也是力求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说起,并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教科书中,穿插安排了

15、大量“思考”“探究” “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观察温度计获得对数轴的直观感受,观察天平发现等式性质,观察优美图案从中发现平面图形等)。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如思考在不同解法中运算律所起的作用,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直线的性质,思考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等)。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如结合数轴和两次运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探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如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在教科书的边空,还提出了许多思考性的问题以及有关内容的注释,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在教科书正文叙述中,适当“留白”“留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教科书对于练习、习题的处理,是按照“使练习、习题成为学生学习正文内容的自然延续”的原则来安排的。例如,“图形认识初步”中延长线的画法、几何语言的转换等内容都是在练习、习题中体现的。练习题的安排,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