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7400578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方案一:漳淮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各项要求,促进我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开发,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目标要求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县经济、社会、

2、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3、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三、地方课程开发要体现的基本特征1、要体现地域性特征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体现地域特色。2、要体现针对性特征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

3、,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3、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总之,地方课程在内容上

4、要体现鲜活的现实性。4、要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四、开发内容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要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有效增强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内容要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的研究为主,形成地方课程或地方课程系列,并具有较强的超前性。根据实际,我校地方课程现阶段开发的主要内容是邯郸地区概况,具体有以下内容:1、地理位置;2、行政区划;3、自然资;4、季节特征;5、风土人情;6、交通运输;7、政治、经济;8、工业;9、文化、教育;10、商业、科技;11、畜牧、养殖;12、旅游、环保;13、历史;14、名胜、古迹;15、主要成就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