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77251824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视标题,捕捉意象,构建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管见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焦庆康(222200)关键词:诗歌鉴赏 标题 意象 术语古代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历来是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不注意审题,答非所问;或不懂解题技巧,信笔所至;或用语不规范,泛泛而谈却不着边际如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方法可能很多,我想仅从标题、意象、术语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并借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同行。一、审视标题,推敲诗歌意旨。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时间、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是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

2、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据此可大致推断出作品的范畴和作者的写作用意。下面试从几个方面作一分析。1、怀古诗,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或古人)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如陶渊明的咏荆轲、杜甫的咏怀古迹、杜牧的赤壁、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2、咏物诗,多以某一物象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之以“咏”或“题”。此类诗歌的特点是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因此对咏物诗的分析,要注意物我合一的分析和理解,比较出物和我的相同点。这类诗歌比较典型的如贺知章

3、的咏柳、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题菊花、1994年全国考题所选诗歌元稹的菊花以及2002年京皖春季高考试题所选诗歌虞世南的蝉。3、山水田园诗,多以田园风景入题。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代表性的诗篇有李白的望天门山、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4、送别诗,标题中多有“送”或“别”等标志。这类诗歌或发抒“黯然消魂”的依恋与伤感,基调多低沉哀惋;或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愿,感情多旷达刚健。前者如2001年高考所选诗歌赋得暮雨送李胄以及大家所熟知的送元二使安西,后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

4、的别董大。5、边塞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塞上”“塞下”“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字眼,另外,唐代诗人还常用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乐府旧题创作诗歌,内容也多反映边塞生活。这类诗歌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如杨炯的从军行、王昌龄的出塞;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或思乡,或责怨)的,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李益的从军北征及2004年江苏考题所选的柳中庸的征人怨。6、行旅诗,从旅夜抒怀(杜甫)、商山早行(温庭筠)、宿建德江(孟浩然)等标题不难得到相关的语言暗示。这类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7、有些诗歌的语言含蓄蕴藉,仅从诗歌内容表面很

5、难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只待读了诗题,方觉茅塞顿开。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初读内容,觉得像写景抒情,结合标题去玩味,才知此诗实是一首富含理趣的哲理诗;再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仅看内容,你会觉得这是一首很漂亮的写新嫁娘的诗,不读标题,你怎么也想不到它是一首渴求他人荐举的干谒诗。8、有的诗歌标题除了能点明作品的内容范畴,还能从中察知作品的情感主旨。如诗题中的“怨、愤、哀、哭、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如征人怨、书愤、静夜思、哭晁卿衡、春夜喜雨等,观其标题,便不难推知其情感和内容。综上所述,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诗歌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推知作品的内容范畴,有利于较快的把握

6、作品的主旨。二、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感情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6题古诗阅读题选了唐人柳中庸的征人怨,其第(1)题就是一道典型的通过意象来推测诗歌内容及感情的考题。而这类具有特殊意义的意象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俯拾即是,下面笔者只就其中的一

7、部分作一说明。柳就是经常入诗的一个特殊意象,因“柳”、“留”谐音,古人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进入诗中多用以抒发惜别留恋之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即是此类。后来此意象又引申出思乡怀远的意味,如2002年诗歌鉴赏题问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指的就是后者。“月”、“霜”等意象多与思乡、怀人有关,前者如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后者如杜甫的月夜、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松、竹、梅、菊、荷、兰、橘等意象多与人的品行志节有关,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林逋的山园小梅都以梅花的形象来寄予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唐黄巢的两首咏菊诗(题菊花菊)则以菊喻志,借菊花这一意象,象征诗人的不屈斗志和必胜信念。流

8、水、落花、梧桐、老树、残月、夕阳(或曰落日、落照、夕照、残照)等意象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发感时伤世之叹,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或抒孤寂落寞之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寄羁旅思乡之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通过“枯藤”、“老树”等一组看似各自孤立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成功的再现了一位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暗淡的心绪与浓郁的乡愁。大漠(翰海)、孤烟、黄沙、长河(黄河)、燕山(或黑山)、孤城、玉关(玉门关)、楼兰、羌笛(羌管)、鼓角、羽檄、吴钩、刁斗、金柝等意象多出现在边塞诗中:或赞边关将士杀敌卫国的爱国情怀,如王昌龄的“黄沙

9、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或批朝廷不关心边关戍卒的冷漠,表对守关将士的同情,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或抒壮志未酬、久戍思乡的感慨,如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鸿雁、杜鹃(子规)、鹧鸪等意象多与思乡怀人有关。因杜鹃的叫声听来像是“不如归去”,故古人常用以寄思乡之情,如秦观的踏莎行。鹧鸪也可传羁旅乡愁则是因古载“其志怀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而鸿雁南北去来,流移不定,故常入诗作征人游子的象征。蝉,因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而把它当作清高纯洁的象征,所以很多诗人以它入诗,并以此自况,来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骆

10、宾王、李商隐、虞世南等诗人都曾以蝉名篇,2000年春季高考就曾以虞世南的蝉来命题,倘考生知道“蝉”这一意象在古诗中的常见含义,解答该题可能就容易多了。另外,古人还常在诗中以“荆钗布裙”指妇女俭朴装束,“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幻无常,“孤蓬”喻天涯游子,“哀鸿”喻失所灾民,“巴人之曲(巴歌、巴唱)”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莼羹鲈脍”泛指家乡风味,以“双鲤”“尺素”代书信,用“红豆”、“红叶”称信物,“天狼”代敌寇,“细柳”代军营,“簪缨”代显贵,“南冠”代囚徒,“婵娟”代明月,“绿蚁”代美酒。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找到了意象与诗歌意境及主旨的关联,等于掌握了打开理解鉴赏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当然,由

11、于诗人人生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诗人借助意象所传达的情感的多维性,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人的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可能会大相径庭,甚至同一个意象在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也可能迥然不同。我们切不可形成思维定势,而应因诗而论,随机应变。三、构建术语,学会规范表述。有不少学生做诗歌鉴赏题时,不知从何下笔,即使下笔,也往往词不达意,因此而丢分也就不足奇怪了。所以应当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帮助学生准确规范的组织语言。常见的鉴赏术语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情感方面的术语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或感时伤世),昔盛今衰,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

12、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多用于咏史怀古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多用于边塞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多用于送别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多用于山水田园诗)2、表达技巧方面术语(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反衬,烘云托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即小见大

13、,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排比,引用,顶真,回环,互文,婉曲等。3、语言技巧方面的术语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平白如话,不事雕饰,通俗流畅,形象生动,典雅绮丽,含蓄隽永,简洁洗练,活泼明快4、创作风格方面的术语(1)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豪放飘逸,如李白;沉郁顿挫,如杜甫;豪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如柳永、李清照;隽永,如李煜、刘禹锡;淡远闲静,如陶渊明;恬淡优美,如王维;清新自然,如孟浩然;雄健高峻,如王安石(2)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以上三步,虽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几个环节而已,但是如能做到以上三步,我想对初步鉴赏诗歌的同学应该会有所帮助的。当然,要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最主要的还是立足全篇,根据题干要求,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到作品的内容意境,学会全面品味;同时,还要注意广泛阅读,反复历练。只有这样,学生的诗歌鉴赏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该文已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